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6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运算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0:1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最后一节内容。数的运算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教学内容之一。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的运算的内容,教材把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融合在一起,进行回顾和整理。而本节课《运算律》所对应的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正是基于对课标要求的考虑我没有将“数的扩充”这一内容在本节课中展现。
学情分析
学生对加法运算律掌握较好,而对乘法运算律掌握有所欠缺,特别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运用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认识到整数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分数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再次经历通过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
情感与态度目标:1、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使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同时让其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并熟练运用乘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系统复习
1、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6+32+53                546+785-146      
20.7+3.9+4.3+6.1                  25×49×4            
8×(36×1.25)            8×4×12.5×0.25
2.7×4.8+2.7×5.2               905×99+905
①男生完成左边,女生完成右边,看看哪一组完成的快?
②你们怎么计算的这么快?是如何做的?(在激烈的比赛中让学生体验运用运算律可以使我们的计算更简便)
③你都学过哪些运算律?能用字母表示吗?
(板书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你能举个例子验证这些运算律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不限定在整数的范围内)
①指名说,在小组内交流。
②根据同学们的验证,小结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它们的和不变。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在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③说说加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交换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那还有哪两种运算律比较相似?
【设计意图:理解运算律的教育价值是进行运算律教学的前提,明确了教育的价值,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使教学目标得到全面而具体的落实。学习运算律可以帮助我们1.优化算法,培养思维灵活性。2.广泛应用,提供算理支撑。在数学学习的意义上,运算律教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应用上,它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即运算律是学生灵活处理运算程序、使运算过程简单但又不会改变运算结果的重要依据。“简便计算”是立足于“运算律”基础上的算法简单化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0:18:35 | 只看该作者
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运算和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运算方法,以提高运算的速度。所以本节课我选择练习一组习题来导课,使学生通过计算很快的了解到运算律可以使我们的运算更简便;根据教材在数的运算这章节编排,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的运算的内容,我也从一开始就把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整数的运算律也同样适合于小数和分数。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再次经历通过多种方式验证运算律的过程,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
二、巩固练习
1、乘法分配律是我们小学数学计算里非常重要的知识,我们看看下面这组题。
(40+8)×2.5     ×113-×13        750×2.3+25×23           125×79
25×40       7.5×101-7.5           99×99+99               86×(1000-2)
①在练习本上完成。
②你能给这些题进行分类吗?(对学生的分类只要理由合理,就给予肯定)
2、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小明去商店买水果,苹果每斤26元,香蕉每斤74元,两种水果各买4斤,共需多少元?
②一个数的5倍比这个数的7.5倍少15,求这个数是多少?(用方程计算)
③求一个内圆半径为2cm,外圆半径为3cm的圆环的面积。
【设计意图:在下面就有学生反映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掌握的不好,因此增加了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练习。在学生练习完以后,仍然发现个别学生掌握的不好。所以我将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及应用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来讲,那么在这个环节中的对8道习题的分类就是我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学生对分配律的几种类型的分类,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应用。】
三、扩展练习
老师给你们10个数字:12.5     32     25        10.2        0.8     99    1001     ,你能用这里的一些数字编出一道运用运算律计算的算式吗?小组合作交流,看看那个小组找到的算式多。
【设计意图:这道题是学生对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的一个很好的验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把五个运算律的灵活应用,体现了学就是为了用的教学思想。】
四、课堂小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2 10:18:44 | 只看该作者
五、作业。
数学书59页1、2题。
板书设计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乘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创设了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去解决,并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运算律带来的简便。合作交流,体会运算律。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交流、反思等活动,提升思维品质,发展创新意识。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教学反思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比赛、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设计一些习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课堂教学上也能够看出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设计一些易混题,最后设计扩展练习,让学生积极参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最后一道扩展练习,有的是独立完成,有的同桌或者小组合作完成,得到的算式有多有少达到了我设计的意图。
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将会在各环节的时间掌控方面进一步的下功夫,使得教学能在40分钟内达到更高的教学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2-6 17: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