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教案 一、设计思路
水墨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典型代表,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综合艺术品质。《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本课通过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基于以上认识,我通过弱化概念教学,增强学生感悟体验。以多媒体手段为以游戏为导线,以合作探究学习为抓手,淡化水墨画的技法探究,开展综合体验活动。本课设计通过玩、看、听、讲、议等多种教学手段,设计让学生音乐涂鸦、欣赏动画、参加星级评分卡打分等教学活动,分散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发现,在游戏中掌握水墨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创作欲望。展示了美术学科特有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江版美术三年级第10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一节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学生在第四册教材中学习过《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水墨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是水墨画教学的延续。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初步认识了水墨画的工具和材料,对水墨画技法已经有初步认知。学生对水墨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因势利导,运用观察、比较、实验、总结、创作环节,从而丰富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创作,从学习中体验到美术活动带来的学习的欢乐。
四、教学设计
⑴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水墨画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练习,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增进学生对水墨画的了解,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
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水墨画线条在作品中产生的节奏、韵味和变化,充分感受水墨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难点:水墨画中锋、侧锋运笔和墨色干湿浓淡的变化方法的掌握。
(3)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
1.教师挥舞手中的丝带,请学生观察并提问:谁能用一根线来画一画刚才丝带舞动的轨迹?
2.学生上台绘画,教师总结:这根“波浪线”就是丝带挥舞的轨迹。一根小小的丝带其实还可以舞动出千变万化的线条,不信,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同时用你手中的毛笔画下你看到的线条。(播放视频)
二.自主探究,观察发现 (7’)
1.欣赏视频后,教师提问:在刚才的视频中,你们都发现了哪些线条?
2.学生出示所画的线条,教师展示部分于黑板。
3.观察线条,并概括线条的特点:你们发现黑板上的线条都有哪些变化?
学生概括:粗细、长短、浓淡、干湿、轻重……
4.一根小小的线条就能有如此丰富的变化,但是,老师觉得光有线条显得太孤单,老师想给线条找几个小伙伴,让他们一起跳舞。(在刚才的线上添加点)
5.揭示课题:有了点的陪伴,我们的线显得更加活泼灵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这些《跳舞的点和线》。(贴纸板书课题)
6.概括点的特点:你觉得刚才老师添加的点有什么特点?点还可以有哪些变化呢?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大小、浓淡、轻重、色彩……
点线组合与节奏:教师播放两段音乐,学生根据音乐选出相应的点线组合作品,并说说理由。
三.欣赏图片,深入理解 (5’)
1.吴冠中《小鸟天堂》欣赏
教师:在中国有个大师,他对点和线的运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就是著名的画家吴冠中爷爷。这幅画就是他的作品,你们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学生:……
教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吴冠中爷爷是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大树的?又是用什么样的点来表现小鸟的?
2.吴冠中《线如春》欣赏
教师: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
教师:这幅画中的点和线又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
教师:如果请你为这幅画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
3.吴冠中其他作品欣赏
4.点线组合与节奏:教师播放两段音乐,学生根据音乐选出相应的点线组合作品,并说说理由。
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5’)
根据音乐,用富有变化的点和线创作一幅作品。
五.作业展示、点评 (5’)
1.学生作品展示于黑板
2,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你觉得他表达的是什么样的内容?
六.课后拓展
寻找生活中隐藏的点和线,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