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6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优质课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19:2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 S版四年级上册:25课倔强的小红军
作者及工作单位 李祖权   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小学  
教材分析
《倔强的小红军》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位红军作家----陈靖写的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他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决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还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本课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开始了故事的讲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同时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表达了人物所蕴含的感情。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第二部分(2——10自然段)写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小红军,想帮助他,却被他说服,骑上马先走,最后小红军牺牲在陈赓同志的马背上,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10自然段),第二层(11——15自然段)。
本单元课文学习方法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借助上单元“注意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抓住文章的叙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特点”学法来学习本课,并为后两课讲读课文《小兵张嘎夺枪记》、《虎门销烟》和略读课文《“0”的突破》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能在老师的点拨下独立学文。
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全文大意,给生字正音,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第二课时品读全文,学文明理。
学情分析
1、我班现有学生47人,是这学期刚招进来的,他们都是来自边远的瑶族村屯,语文基础较差,连最基本的拼音都不会读。因此班上学困生占了一半,老师的指导难度很大,收效甚微。
2、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长征过草地的艰苦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老师有必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尽力收集有关长征过草地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当时的生活和自然环境。
3、学生阅读面和收集资料的能力有欠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倔、惫、稞、嘛、膝、捶;要求会写的字有:倔、顾、饥、薄、段、港、狠;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倔强、回顾、忍饥挨饿、一段、香港。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品质及其感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19:2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5 19:21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谁来说说怎样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1、教师读,学生写。
2、点名回答。
3、学生自由回答。


“温故之新 ”,意在培养学生回去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记忆力。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一层(2——10自然段)


默读第210自然段。
1)、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并把表现“倔强”的词语画出来。教师巡堂检查。
2)、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并说说自己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


(3)、最后,“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这句话里的“终于和“只好是什么意思?如果把“终于”和“只好”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读一读,比较一下。


4)、分角色朗读(2——10自然段)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并在课文里画出表现倔强的词语。小组交流,再到全班交流。



2、学生找、画、品读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3、学生动手查工具书,思考回答。




4、甲学生扮演小红军,乙学生扮演陈赓同志。丙学生读叙述部分。







1、抓住“倔强,”以此为切入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段内容,为学生充分感受小红军崇高形象奠定了基础。
2、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这些重点语句的表达作用,即通过对描写小红军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语句的理解,使学生眼前呈现一位机灵、乐观、坚强的小红军形象。同时体现了读中写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积累、运用有关写人的词语,并在想象人物的过程中体会红军长征时条件的艰苦、环境的恶劣。
3、通过句子的比较让学生知道陈赓同志想方设法地帮助小红军,可小红军却种种理由拒绝了他。

4、目的是要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人物身份,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小红军和陈赓同志互相替对方考虑的心里和关心战友的情感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的第二层(11—15自然段)







1、小红军千方百计地拒绝陈赓的帮助,说服陈赓爬上马背朝前走去。此时陈赓心中会想些什么呢?自由地朗读课文11—15自然段,把自己感动的句子画下来。

2、结果,陈赓同志找到小红军的时候,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最后牺牲在马背上。这时“陈赓同志全明白了,”陈赓同志明白了什么?


3、小红军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别人的思想感情是一种什么高尚品质?



4、小红军牺牲了,陈赓同志“一把搂住他,狠狠的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自己责备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啊!”“一把搂住”“狠狠”“怎么对得起”“小兄弟”,这几个词语反映了陈赓同志当时的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感动的句子。


2、学生联系上下文自由回答。







3、学生同桌交流、讨论,点名回答。




4、小组讨论,由小组长回答。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3、让学生知道小红军不肯骑马,不肯和陈赓一起走,不肯接受陈赓同志的青稞面,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不拖累别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体会小红军的高尚的人格品质。


4体会陈赓同志的高尚品质。






四、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指名回答
全班学生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语感。


五、拓展

把个这故事讲给别人听

记住课文的内容

激发学生及更多的人向小红军学习。





板书设计


25倔强的小红军
           (关心战友)陈赓     帮助      →小红军(宁愿。。。也不。。。。)
←拒绝      
骑上马                      体力很强

与他同行                    还要等同伴

给青稞面                    干粮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5 19:20:51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1、由于本班学生语文的基础较差,为了很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在上本课之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并提出预习的要求,(1)自学生字,遇到不会拼的字用笔圈出来,在读课文时遇到不懂的字,也用笔圈出来,问同学或老师;如果有些同学不敢问同学或老师时,上课要认真听同学或老师怎样读,这样做就扫除了本课的文字障碍。(2)根据课文后练习的第二题和第三题进行预习。所以在讲授这节课时,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我设计的教学环节。
   2、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一开始我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边画出表现“倔强”的词语,通过对词语的品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本段内容,充分感受小红军的光辉形象,然后要学生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让学生揣摩、推敲,深入体会小红军的心里和表现出来的品质。小红军的表现和陈赓同志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体现陈赓的品质,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红军牺牲了,陈赓同志‘一把搂住他,狠狠的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自己责备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一把搂住’ ‘狠狠 ’ ‘怎么对得起’ ‘小兄弟’,这几个词语反映了陈赓同志当时的一种什么思想感情?”通过联系上下文,学生很快地理解陈赓同志当时的心里以及表现出来的品质。
  3、分角色朗读课文时,指导学生不够到位,完全是为了读课文而读课文,没有情感的变化。如:陈赓同志走到小红军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这一句该用关心的语气读,可是学生读得很平淡,没有读出关心的语气来。“上去,骑一段路再说!”这一句该用命令的语气读,可是学生读得软弱无力,没有阳刚气。还有小红军说的话,“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这一句该用倔强的语气读。“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这一句该用坚定的语气读。这些句子学生都没有很好地读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21: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