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5 23:35:00
|
只看该作者
(c)巧妙,有趣味性
导语要简练而概括,但形式是多样的,几句话的导语要尽可能设置得巧妙有趣些。所以,教师设计导语,应尽可能做到语言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当然,导语应追求生动有趣,但决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那反而会冲淡和影响新课教学。
(d)求准,有严密性。
导语设计不能摸棱两可,含糊其词,导语的语言很形式都应恰当、准确,无论设置、说明、比较等都要明确、精当,不使学生产生歧意和误解,使学生的思维顺势进入新课的正确轨道。
当然导语要注意思想性,不能只顾及了趣味性而忽视了教育性,思想性。
1、板题,示标阶段:
导入板题后,接下按理就是出示目标。因为课上明确目标不可能长篇大论,因此,在出示目标时,应力求语言精练,表述准确,语速要尽量慢些,让学生都能很快准确掌握本节课的目标要求,特别是重、难点问题。
如何准确确定教学目标呢?我们坚持一点:依“纲”扣“本”。当然,并不能说《大纲》就是教学目标,《大纲》与教学目标既有关系,又有区别。我们认为:
(a)《大纲》是对教学方向、原则、内容、范围的规定,教学目标则要依据〈大纲〉而制定,将〈大纲〉的要求具体化,变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分类体系。
(b)〈大纲〉虽有明确的要求,但对知识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层次分类并不一定全部明确。教学目标则有知识层次,可以分类推进执行。
(c)〈大纲〉仅供教师教学使用和掌握,教学目标则不仅可以供教师使用和掌握,学生也能使用和掌握。
(d)〈大纲〉不能评估出教师教的效果,学生学的效果。教学目标则可以评估学生,也可以评估教师,可采用测试方法去检验。
因此,教学目标与教学大纲、课本的方向、原则、内容、范围是完全一致的,教学目标是对教学大纲、教材的更加具体化、明确化,便于师生掌握,便于教学效果的评估与检验。贯彻目标的教学,只会加强教学,提高质量,决不会影响教学和降低质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坚决做到:一不超纲。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凡是搞“高起点、高难度”的教学,效果都不理想,因为这种教学只适应少数尖子生,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差生只会越来越多,降低了教学质量,即使培养出几个尖子生,也只是“水落石出”而已。二不低于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因为教学起点过低了,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标要求适中,既不任意拔高,也不随便降低,使汇总、差生学得进,尖子生学得活,取得“水涨船高”的教学效果。
不论哪一课都有许多内容,如果我们部分主次什么都讲,那就等于不讲。如果每课都要这样讲,就难怪学生不要听了。因此,我们首先要有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一点至关重要。
有的老师听了洋思的课以后,觉得洋思一上课就出示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好,回去后就机械的模仿“洋思模式”。结果,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教学目标定得不准。表现为:一是过于随便,过于简单化。有人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作为教学目标,并且围绕目标设置两、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结果,问题有深度没有梯度,学生一个个呆若木鸡,老师大发雷霆。这能怪学生吗?这完全是老师“心中无数”造成的。二是过于程式化。不分课型,不辨学生好恶,呆板同一程式操作。名为学洋思教学改革,实质上仍是传统“程式”化教学。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与教学整体相适应的,不是孤立出现的。教学目标的选定要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更要充分考虑学情。备课时尽量把教材钻研得透彻些,而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小、过细。一节课,我们应该围绕教学大纲,单元教学重点,本课应该落实的教学目的、要求出发选准“突破口”列出思考题。这些思考题就是教学目标的细化。
【先学阶段】:
所谓先学,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课本进行自学。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学生必须认真自学,掌握基本的知识,并找出自己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普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这样才能为后教提供真实的素材。否则教学效果就不会好。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先学”这一环节呢?
1、学前的准备:
在学生自学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用什么方法自学,通过自学应达到什么要求等。
2、生自学,教师作过细调查: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除了注意端正学生的态度外,更要认真巡视,进行过细检查,参与学生讨论等,找出学生自学还不能解决的问题。
【后教阶段】
所谓后教,就是在学生先学后教之
后,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教学,这一环节是学生最终能否学会本节课的知识,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一方面要弄清楚教什么,另一方面弄清楚怎样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