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00:5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教学设计
                                 琼山一小 王敏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19-20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初步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认识=、>、<表示的意义和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教学重点:会用=、>、<。
教学难点:能够区别“>”和“<”,会使用他们来表示两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三个新朋友,其中有两朋友长的很像,看谁可以用你火眼金睛来区别他们,并灵活的运用他们。(出示课件)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等于号、大于号、小于号(板书课题)
二、        引导探究新知
提问:瞧,森林运动会开始了,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呢?你知道它们每队个有多少人吗?(让学生数数,并汇报)。
1.教学“=”
讲述: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子队和小猴队队员的数量同样多是  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问:你知道小兔队有几只吗?(师出示4只兔子)小猴队有几只?(对应出示4只小猴)一个一个对应的比,同学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师:4和4相等,我们在4和4的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教师小结:像“=”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名字叫等于号,4=4读作:4等于4.(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个符号有什么特点?它要怎么写呢?(让学生在课本先描在写)
(出示课件)先摆三只红色铅笔再对应的摆同样多的三只蓝色铅笔,然后让学生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
2.教学“>”
师:我们看完两个小兔队和小猴队以后,我们在来看看另外两队的情况,大家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出示课件图片)
师:同学们你知道它们各有多少名队员吗?请同学数一数。
学生活动:(先让学生数出两队的只数,引导学生把两队进行一一对应进行比较,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一一对应的比较,小熊用完了但是松鼠还剩几只,就说明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我们应该用什么表示呢?(让学生说一说,再看课本怎么说)
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它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
3.同样的方法教学“<”.
师:大家再仔细观察松鼠队和小熊队,你有什么发现?(先出示松鼠的只数和小熊的只数,再一一对应的比较让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什么。)
师:从图上可以看出小熊比松鼠少,也就是几比几少,那么就是3比5少。请同学开动的小脑筋想想可以用什么数数符号来表示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看课本怎么说)
教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最后一个数学符号“<”,它的名字叫“小于号”,3<5读作:3小于5.
4.学会区别“>”和“<”
师:刚刚听到有位同学说,发“>”和“<”长的很像,他分不清楚它们,你们能帮他想想办法吗?(让学生说)
   教师引导并学生学儿歌来区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9-28 00:50:04 | 只看该作者

(出示儿歌,带领同学们读)
儿歌
大于号,小于号,
两个兄弟来报道。
大于号,
嘴巴朝着左边笑,
小于号,
嘴巴朝着右边笑,
大于号,小于号,
嘴巴朝着大数笑

提问:学生汇报“>”和“<”怎么写呢?
哪位小朋友能写给大家看呢?(指名三个小朋友板演),讲评书写,学生描红。
三.巩固练习。
     1.你会读吗?(出示课件)
     (指名学生读出式子并点评。)
     2.完成课本的第20页的“想想做做”的1-3题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讲评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
4=4      读作:4等于4
等于号
5>3       读作:5大于3
大于号
3<5       读作:3小于5
小于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9 10: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