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4 08:08:15
|
只看该作者
反思
课前构思:
这是八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是理性说明文,前一单元也是说明文,学生在前一阵子刚好在学,这是优势,学生有基础,但是也有区别:前一单元是事物说明文,而《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难度要深。
基于这一点,我课前的构思是这样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课文为例教学生阅读科普说明文的方法。所以我把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么设置的:知识与技能:⑴概括文章内容,提高信息筛选能力;⑵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⑶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过程与方法:能找中心句、过渡句,概括内容,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物入侵者”,增强防范意识。教学重难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信息筛选能力;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课前调动学生自己学习说明文的方法,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入手。在一开始让学生有意识的有目的地阅读课文。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是课文的重点,所以我在设置时用了一个大环节,三个小步骤来完成:全息扫描,意在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找出自己获得的要点,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解方法;理清思路,意在带动全班同学掌握归纳的要点,并理解什么是逻辑顺序;编写词条,意在将零碎的语言组成一段连贯的文字。
找找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能找到例子的前提下,规范答题方式:文中在说明生物入侵的---时,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它能够--地说明了----的特点。例子不在多,主要基于学生学情——能找到说明方法,但不能说出体会。教师在此基础上及时归纳文中主要运用到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作用。
课外拓展这一环节,设置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生活常识,举些生物入侵的例子,教师再给出在中国目前生物入侵的具体数字,提高生物“污染”的认识。
最后作业布置是一个练笔环节,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近日某社区接到上级通知,要求落实农业部《关于查处食人鲳的紧急通知》。请你结合下面三则材料中的有关信息,写一篇宣传稿,提醒广大市民注意。”从所给的三段材料中写一篇宣传稿。强化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实际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一、没有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开火车朗读时,轮到最后一段朗读时,学生已做好准备,但由于教师的疏忽而变成全班齐读。可能让这位有准备的学生失望了,也让她失去一个锻炼的机会,因为这是公开课,老师很紧张,学生也很紧张。遗憾!
二、全息扫描环节,用时偏多。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目的性太强,学生有能力将零碎文字组成一段话,这里的讨论不需要。在概括内容这个能力训练上,可以增加学生互评,活跃气氛,也增加互动。
三、在找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环节,教师过于强势。不要一开始就规定答题格式,让有能力找到说明方法的同学也“望而怯步”。可以想让学生七嘴八舌,在学生已有的感知上,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归纳。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没能真正从学生需要的角度出发。
教学再设计:
教学导入
用“生物入侵者”的图片震撼,面对生物入侵者你有何疑问?学生说出第一感,教师引导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带着问题进入课文,进行全文扫面,这时学生应该是带着验证的心情去看课文,会更细致更用心。
词条编撰环节,可以提高难度,提示合格词条应具备的条件。改口头表述为动笔练习。利用好公开课让学生得到一次有效锻炼。
在体会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的环节,可以和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结合来讲解。形式在灵活丰富些。比如用比较法(增、删、改)方法,体会本篇说明文的中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不同的表达效果。
作业布置前,适当做好铺垫,关于怎么写宣传稿的要点,或是出示一个范文,降低难度,学生易掌握。宣传稿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已了解的生物入侵的例子,增加学习有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