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的引出(15分钟)
| 教师用课件出示背景, 问题1:1996年,鸟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套上标志环;大约128天后,人们在2.56万千米外地澳大利亚发现了它。 教师在学生得到结论的基础上提醒:这里用函数y=200x对燕鸥飞行路程问题进行了刻画,尽管只是近似的,但他反映了燕鸥的行程与时间之间的对应规律。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对飞行总行程y和飞行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的理解; (2)学生能否正确指出自变量、自变量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问题2:教师出示教科书“思考”4个实际问题,要求学生: (1)能找出变量对应关系表达式; (2)能说出表达式中的自变量,自变量的函数。 通过总结归纳给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 ≠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正比例系数。
| 学生稍作思考,自主解决三个问题: (1)燕鸥每天飞行的路程; (2)燕鸥总行程y(千米)与飞行时间x(天)的关系式:y=200x; (3)燕鸥飞行1个半月的行程。 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
| 从环保等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入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总是与现实问题密不可分,人们的需要产生了数学。 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关系,学生较为熟悉。当速度一定是,路程是时间的函数。由这些简单的实例不断体会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的方法。 通过归纳、分析,使学生明白正比例函数的特征,理解其解析式的特点。
|
| 问题三:请同学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正比例函数的模型。 例1:已知y=(k+1)x+k-1是正比例函数,求k的值。 例2:根据下列条件求函数的解析式: (1)y与x2成正比例,且x=-2是,y=12. (2)函数y=(k2-4)x2+(k+1)x是正比例函数,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
| (1)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利息随着存款数的变化而变化; (2)某本书的单价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额随售出图书的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3)火车速度不变的情况下,行驶距离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
| 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认识
|
二、认识的扩大(15分钟)
| 问题1:我们知道,函数图像可以直观、清晰地表示函数关系,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具有共同的结构,那么它们的图像是否也有某种必然的共同之处呢? 画出下列正比函数的图像: (1) y=2x;(2)y=-2x。 问题2:比较上述两个函数图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他们具有怎样的规律? 问题3:引导学生思考:这种规律对其他正比例函数适用吗?具有一般性吗? 练习: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对他们进行比较: (1)y=1/2 x;(2)y=-1/2 x.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当k>0是,直线y=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四、二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的增大y反而减小。
| 学生回顾用描点法绘制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学生绘制上述函数的图像。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百家争鸣、各抒己见。 学生尝试。
| 学生画图像,要有一个模仿、探索过程,然后才能掌握作函数图像的本领。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第一个图像有教师示范很有必要。 比较异同之处为后面分析讨论正比例函数图像特征准备。 练习画图像,通过多个实例,使学生分析后能领悟这一类图像的特点。
|
三、认识的深化(10分钟)
| 问题1:经过原点与点(1,3)的直线式哪个函数的图像? 问题2: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时,怎样画最简便?为什么? 试一试:用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y=3x;(2)y=-5x。
| 有学生思考后回答,避免让思维快的同学影响思维慢的同学。
| 巩固“两点法”画函数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