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把作文权还给学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07: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让学生自由选题
  学生作文时普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教师们常常以为这是学生生活经验缺乏,观察力不够,想象力太差所致,而实际上命题不当才是重要原因。命题不当,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到是教师“要我写”,“没什么好写”又要“硬写”,学生只好勉为其难,敷衍凑数,不良文风由此滋长。因此,把作文权还给学生的第一步,就是把命题权还给学生,以适应每个学生各不相同的生活背景,如写假期生活,教师让学生根据各自的体验拟题,学生不再为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而皱眉,他们笔下,既有对美好而充实的假期生活的设计,也有对假期生活不满感受的投诉等等。
  二、让学生放飞想象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更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的想象具有鲜明生动的特点。就小学生而言,想象越丰富,其语言表达往往也会越生动;想象越活跃,语言表达也会越有情趣。除补写、续写等形式以外,还可引导学生进行梦幻型、编创型想象,有时可以不指定题目和篇幅,表达上也不作过高的要求,任学生浮想联翩。有一次,在作文课上,我采用全国想象作文活动的题型,稍作修改后设计出以下的想象作文训练:
  按下面提供的词语(顺序可以打乱)编写故事,题目自拟。
  词语:谁都不知道 犹豫 少年 梦想 桥
  彩虹 笑容
  上述题作为班级想象作文竞赛题公布后,学生乐了,他们浮想联翩,文思泉涌,作文内容之广,感情之深,语言之流畅,都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想。
  三、让学生写有兴趣的题材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置身其中的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生活,感受生活。课内,课外,学校,家里……时时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学生可能为某个教师的滑稽动作笑得前仰后合,也可能为家长的不理解或批评痛哭流涕;可能为某个小问题互相争得不可开交,也可能为新同学的精彩表现拍手叫好;可能被某个同学的恶作剧吓得哇哇直叫,也可能为某个小玩意儿如痴如醉……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生活,是作文的“源”。这源里充满了童趣,更充满了童真。对于这样的题材,学生有兴趣,也有能力诉诸笔尖,写出的作文也生动有趣,而有些教师却偏偏不认可这样的作文,因为他们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认为材料太普通,事例不典型。如学生习作《捉蟹记》,记叙了孩子独自在家,爸爸买回的十几只河蟹从盆里跑了出来,爬到床底下、角落里,小作者又是好奇,又是害怕地忙着捉蟹的事情。文章写的是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写得风趣、清新、自然,但老师不给高分,认为文章没有思想意义。这样的文章被否定后,学生就会越写越糊涂,越写越没东西可写,越写越要猜老师希望我写什么,作文权就这样一点点从孩子手中溜走了。
  四、让学生实际应用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丰富多彩,小学生作文如能在交往生活中派上用场,他们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作文的重要,认识到作文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契机,结合班队活动,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布置学生写竞选演说辞、儿歌、童话、寓言、笑话、广告词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又能增强他们的言语交际能力。就拿设计广告来说吧,教师事先收集一些优秀的广告词,引导学生概括出广告词的特点:简洁易懂,语言生动,特点鲜明等,然后让学生试着为家乡的土特产设计广告词,并开展评选优秀广告词活动,这将大大激起学生写作和创造的热情。
  五、让学生自改互改
  自改作文本身是一种有效的自我学习活动,自改作文可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运用群体优势,如结合课外活动举办“自改作文小展览”,在黑板报上刊出“自改精粹”,组织同一篇作文的“自改比赛”,召开自改作文“经验交流会”等。同桌互改是自改作文的另一途径。同桌之间彼此修改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对作者有好处,对改者也有好处。给别人改文章时,责任心会驱使改者竭尽全力,找出错误,剖析原因,批语也尽量写得工整。教师可以专门针对评改作文设立改作奖,有的学生习作没获得优秀,改作却获得了好成绩,这对他也是一种极大的鼓励。可见,改作同样能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作文评改之后要及时总结,开展改后讨论,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学生还可分组讨论,交流自改中最得意的例子,互相借鉴学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17: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