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一、激趣导入
|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喜欢?你们对春节有哪些了解? 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回到春节的日子里走一走。 2、展示课件
| 学生就问题自由发言。然后观看课件,感受春节喜庆的氛围,感受春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 通过 展示丰富的图片,利用直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下文做伏笔。
|
二、看图说春节
|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通过看图说图,加深对春节的了解。 2、播放课件:当地过春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 师:这些图片中的场景,同学们最熟悉最喜欢哪些?
| 1、学生看图说图,说一说自己对春节的了解。 2、学生观看第二组课件,了解家乡过春节的特色,感受家乡与他乡的不同。
| 春节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个盛大节日,他们会用自己纯真的眼光去观察,收集他们喜欢的场景,这一设计,让春节重现,让“春节“又回到了孩子们的生活里,在丰富的图片资料里,感受家乡独特的风情。
|
三、体会吃团圆饭与拜年的意义
| 1、过度:春节,是一个热闹、丰富多彩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节日,大年三十,爸爸妈妈总会做一大桌子的菜,然后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这时总会有一些有趣的现象让同学们难忘。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大年三十的饭桌上,回味团员的幸福。 2、播放课件:团圆饭桌上一些良好行为与不良现象的图片。 3、反馈看图看法:同学们看了这几幅图,哪一幅是同学们喜欢的,哪一幅是同学们不喜欢的?
| 1、学生观看课件,然后与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感。 2、通过看图,与大家一起分享感受。
| “尊老,分享”是人生的大学问,而懂得“尊老”懂得“分享”应从学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现在的小孩大都很自私,很自我,不懂得怎样让人,怎样爱人,在家简直就是小皇帝一个。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弊端。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捉住每一个契机渗透人文教育。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通过正反两面现象的对比,让学生懂得在饭桌上,“让老尊老,好东西要与家人分享”的重要性,让“礼让、分享”的种子埋在学生的心里。
|
四、观图学习“拜年”的礼仪。
| 1、过度:过春节,还有一件事,同学们非常喜欢,那就是拜年,同学们能不能跟老师透露透露,你们喜欢拜年的原因? 2、老师小结:是啊,春节拜年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但在与亲人朋友相处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画。 3、展示课件:春节走访亲戚渗透文明礼貌教育的图片。 4、老师小结:文明礼貌处处讲,只要我们同学留心,你也会是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的小绅士,小淑女。
| 1、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说出真实的感受。 2、学生赏图,初步体会图中蕴涵的文明礼节。 3、引导学生谈观图之感,与生活中的自己比一比,自己做到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做到的,自己如何去学习做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
| 古人云“道德之仁义,非礼不成。”道德仁义,没有礼就不能实行。又云“德配天地,居处又礼,进退又度。”古人很注重礼节的养成,而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但这个“礼”在这样的年代却缺少得可怜。尤其是在农村里,人们为了“钱”而奋斗,对孩子礼节的教育很不重视。有些孩子已经8、9岁了,但“慢用”两个字都不会说。所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习惯礼节,必须在教学中不断重复,这一环节的设计展示的图片生动有趣,贴近孩子,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再者,教学中的设计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重复中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
五、小结
| 1、这节课,我们在丰富多彩的图画中重温春节的味道,学到了一些生活中应注意的礼节,希望这些礼节能一直伴随着每个学生。
| 课后作业:回家可以向父母了解有关春节的故事,回校后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
|
板书设计 13 欢欢喜喜过春节 春节 | 吃年夜饭 | 拜年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1、学生对当地的春节文化了解多少? 2、在饭桌上,自己是否经常为家人服务,是否做到把自己喜欢的好吃的与家人分享? 3、 拜年时,是不是经常说“新年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
|
教学反思
|
1、 中国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文化非常丰富的国家,又是一个礼仪之邦 。而春节是中国一个传统的盛大节日,是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节日。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春节意味着可以放烟花,可以穿新衣服,可以拿到压岁钱,但他们却不知道,门框上贴的对联,挂的灯笼,舞的狮子有什么意义。年夜饭为什么要吃鱼,大年初一为什么要吃汤圆,为什么大人要给他们压岁钱?而《欢欢喜喜过春节》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春节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让学生在过春节的时候受到礼节文化的熏陶。针对这两个教学内容,我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丰富的课件资源,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提高学生了解春节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中,又利用课件的优势,在图片中渗透礼节的教育。学生在观图中,不知不觉容入生活,把自己与图中的主人公进行对比,反思自己,内心已经经历了一次礼节之泉的洗礼,加上老师适当的点播引导,“礼”之种子已经在学生的心中生根了。 2、 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反映情况,加入了有效的评价因素,“平时看电视的时候,很善于学习。”这样的语言激励,激发了他学习的热情。“你奶奶吃了你夹给她的菜,她心理一定甜孜孜的。”一句简单的话语点亮了“尊老敬老”的心灵之化。孩子就犹如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树苗,即使偶尔被压弯了,老师如果能找到恰当的压板,这棵树苗可以亭亭玉立、正正直直。 3、 因为在教学之前,没有安排学生课前搜集材料,又是低年级的学生,知识面不宽,视野不开阔,所以对春节文化并不是很了解。对教学中渗透的人文教育——礼,也陌生的很,我想这应该与家庭教育的失当有很大的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