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6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评比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与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07:4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不顾众人的劝说与阻拦,经过 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积极性较高,但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有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差,有的学生探究能力较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比较差。大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依赖性,不愿意自己探究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还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渗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和父子间的默契,受到爱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父爱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07:47: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9-2 07:48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自读课文,思考。
二、合作交流,讨论。
三、小组汇报,讨论。




教师建议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书上圈点标画。
引导探究这对父与子是如何了不起。



1、大家要细心研读体会。
2大胆发言不要害怕讲错了。
3遇到不太懂的可以进行讨论。



本次主题体会父母为了孩子那无私的爱的教学。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也学会去爱父母。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17   地震中的父与                    
父      子                              
             了不起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07:48: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巨大的灾难面前,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在教材的处理上,根据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把课文划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两课时的教学立足语文,紧扣文本,设定目标的时候,力求做到简明,学生就能在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简明的教学目标既贴近学生,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抓重点句,文本解读。
在学习重点句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这句话时,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多元解读,突出亮点。
二、灵活处理教材,发展思维。
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进而有感情地体会朗读,更深层次地体会深厚的父爱。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缝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在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时,设计的形式变化还不够多。二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在表达方式上还可以做点文章,那么多重复话语作者在表达的方式为什么这样写?又能反映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结合文本的内容来进行整合。三是在重点段设计训练点的时候,集中力量做一点,时间会更充裕效果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7: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