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09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7:4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的第2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声的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学情分析
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
2.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3.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摸、说等方法进行探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过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7:4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8-23 17:41 编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使物体发声,观察发声物体,初步感受声音和振动的关系。










2.观察音叉的振动,更深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1.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几种声音,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2.分别点击其他声音,这是什么声音?请学生回答。
3.板书课题。



1.老师出示实验材料:小鼓、钢尺、橡皮筋,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分别发出声音吗?
2.明确观察内容和记录表。


3.学生观察实验,老师指导。



1.出示音叉,演示使用方法。
2.请材料员上来取实验材料。
3.巡视指导小组实验情况,做好实验记录。
1 学生听声音,回答是什么声音。


2.你认为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小组讨论。





1.学生用力按压锣、鼓、弯曲钢尺,拉伸橡皮筋。



2.学生用鼓槌敲打小鼓,拨动钢尺,弹拨橡皮筋,尝试着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3.学生进行活动后,交流他们使上面三种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


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水,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并讨论变化产生的原因。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实验。
3.填写实验记录表。
4.分组汇报实验结果,整理器材。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和“声音是由于物体运动产生的”。教学中,要刻意让学生充分讨论和质疑,产生了强烈的认识冲突,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音叉的振动才使水面产生波纹的。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老师对振动进行解释,此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学生就能建立起来了。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敲打       小鼓
弹         钢尺
弹拔       橡皮筋
在力的作用下,     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振动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在这节课教学中,始终贯穿小组合作实验,观察对比、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让学生运用看、摸、说多种方法观察发声物体的特点。并对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努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17:40:5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本课是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在教学中,我一步步提示有关声音的科学,引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中开展研究与发现活动,使学生学会在“做”中学。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实践,充分感受,声音产生的规律,由于物体的振动不是肉眼都容易观察到的,因此,引入间接观察法,借助于一些其他的物体将物体的振动可视化。如:弹拔钢尺或橡皮筋,直接感受声音的振动;把豆子放到鼓上敲,间接感受声音的振动;音叉振动使水面产生波纹;通过反复验证发声就振动,不发声就不振动。使学生感受到声音与振动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懂得物体发声的共同规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1: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