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新授: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教师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1.认识地球的形状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
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第一组讲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学生活动)
| 发掘学生已知,调动积极性。
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学习快乐。
回顾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
新授: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小结:
| 教师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教师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教师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教师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教师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2.认识地球的大小?
观察地球仪,你看到了什么?
科技小制作:P4 按步骤制作地球仪。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 第二组讲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
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
读图 “图1.2地球的大小”
(学生合作完成)
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学生回答)
学生课后制作完成
学生讲述
|
回顾地球形状的认知过程。
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习惯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对本节知识加深巩固。
培养学生的桂南里归纳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