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5 01:25:42
|
开始讲正文:
作文的题目叫《小乌龟》,看第一段:我有一只可爱的小乌龟,是菊香姐姐送给我的。开门见山,基本是我们每次都讲到的东西,要做到主题集中,就必须把边边沿沿的枝叶去掉。比如说:在一个花园的草丛里面有一簇花,你要想这一簇花很明显,就要把旁边的杂草和树枝给修理掉。换句话说,就相当于拍照片一样,想要突出主角,就要把背景虚化一下。
总而言之,就是突出主题。明白了这个道理,来看第一句话:我有一只可爱的小乌龟,是菊香姐姐送给我的。这个“菊香”就显得多余了,除非在下面的文字中,“菊香”还会出现。如果只是为了表示一下乌龟是谁送的,就可以不要“菊香”了,改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乌龟,是姐姐送给我的。甚至可以不要“姐姐”,也不会影响到主题的展示,这是细节的地方。其原则是:字词为句子服务,句子为块服务,块为段落服务,段落为主题服务。主题是“小乌龟”,那么是不是“菊香姐姐送我的”,就不重要了——与主题关联度不大的,就弱化;如果要增加关联度,就要多写。
我们看“身子”,主要写的是乌龟的长相:
它的头尖尖的,形状和动车头一样;眼睛小小的,像黑色的芝麻粒一样;嘴巴只有一条裂缝,很不显眼;它的壳硬硬的,就像军人穿的盔甲一样。它的四只脚不大,长有脚掌,适合游泳;听大人们说乌龟的寿命很长。
写得很好!如果大家还记得妈妈的感言:“有些地方,小朋友不知道如何表达。”不知道妈妈的结论从何而出,从这篇文章来看,孩子的表达能力没有问题。妈妈认为小朋友表达有问题,我个人理解是妈妈认为孩子没有用很好的词汇。好作文不在于是否用了华丽、生僻的词汇,其第一要义就是要表达清晰。朴实和华丽,只是风格不同而已,并不是说华丽的就比朴实的强。
举个例子。李白与杜甫的诗,李白的诗很华丽,充满想象,如果没有一定的常识,有些地方就读不懂,词句比较生僻,引经据典都比较孤傲。而杜甫的诗,就很朴实易懂。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千金裘是什么东西?小朋友一时还很难理解。但是,杜甫叫诗圣,李白为诗仙,都不会影响他们在文学上的地位。比如《论语》,就是记录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起行坐卧的,但照样不影响它成为“四书”之一。
我们读《中庸》,其后面就显得荡气回肠,很华丽;《三字经》简单好懂;《千字文》就显得华丽。教孩子写作文,一定不要从字句上入手。朴实与华丽,只是文风不同,不存在谁高谁低的问题。
回到正文上来:它的头尖尖的,形状和动车头一样;眼睛小小的,像黑色的芝麻粒一样。这些都没问题,写得很朴实,很准确。最后的脚:听大人们说乌龟的寿命很长。看得出,妈妈的指导很到位。
在《基础篇》第26页,最后一条:帽子有了,衣服有了,为了整体形象,要下个结论,或者是做个补充,这就是“套鞋”。还要再强调一下,“鞋”是从属地位、补充地位的。
所以,大家一看到这里就知道了,刚才讲到的这句话是“鞋”,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因为其他地方讲的都是长相。头如何,嘴巴如何,贝壳如何,脚如何?现在他换过来了,写了乌龟的寿命,起到补充作用。所以,这个脚不一定都要有,如果需要补充,就套上,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了,也没有关系的。
来看第二段:
乌龟很通人性。你只要连续几天喂它食物和给他换水,它就会喜欢上你。一开始我喂它食物时,它还很害怕,头、四肢和尾巴都缩进了壳里,等我离开了后,它才慢慢开吃。几天后我惊奇地发现,喂它食和给他换水的时候,它竟然把脖子伸得很长,好像在给我说:“谢谢你,小主人!”
乌龟很通人性——这就是帽子。下面肯定要写到乌龟是怎样通人性的。你先戴好帽子,那么穿的衣服就要与帽子协调统一。这段描写得很生动,虽然语言很朴实,但是从陌生到熟悉,特别是写到“它还很害怕,头、四肢和尾巴都缩进了壳里”,以及后来熟悉以后,它很大胆地伸出脖子,好像在给我说:“谢谢你,小主人!”写得很好。
但在文字上,由于是二年级的小朋友,文字还有不熟悉的原因,你只要连续几天喂它食物和给他换水,它就会喜欢上你。这里面有一个“和”字,显得有些别扭,可以去掉。一开始,我喂它食,它还很害怕,头、四肢和尾巴都缩进了壳里。这个地方来个意法:就像是一辆没有大炮的坦克一样。等我离开后,它才慢慢开吃。这个地方你已经写到缩进去了,就要把它伸展开,可以这样:
等我离开以后,它的头、四肢和尾巴,才会慢慢伸展开,然后慢条斯理、不慌不忙地开吃起来。几天后,我惊奇地发现,在给他喂食时,它竟然把脖子伸得很长,张着小小的嘴巴,好像在对我说:“谢谢你,小主人。”
这样写,就显得生动一些。
再看下面一段:
乌龟是两栖爬行类的动物。我给它建造了一个能陆、水两种生活的“家”,让它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玩耍。它的“陆”生活家,我用石头堆砌了一座“小山”,这样它爬上“小山”就等于在陆地上生活了;想水生,就直接跳到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泳了。
写得非常好,逻辑性强,这里最好是补充一下:
乌龟是两栖爬行类的动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我给它建造了一个水、陆两用的“家”,让它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玩耍。它“陆”地生活的家,我用石头堆砌了一座“小山”。这样,它爬上“小山”就等于在陆地上生活了;想下水,就直接“扑通”到水里,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游泳了。
我再介绍一个小技法,“直接跳到”是一个色法,我们可以用一个声法:直接“扑通”到水里,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游泳了。这样呢,就可以让文字有声音了。我们读“六根六尘”的时候,第一重要的是色法——眼睛看到的;第二重要的是意法——想象到的;第三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就是声法,言之有物,言之有意,言之有声。一定要让声音出来,直接“扑通”到水里,就是用了声法。
大家看一下《实战篇》第181页的《一张相片的故事》,倒数第二自然段:“妈妈看我们玩得这么疯狂,连忙拿起相机,咔嚓一声,咔嚓出了我们这一瞬间。”不要再说妈妈拿起来相机,拍了一张相片,这里就用“咔嚓”。这个声法就比“妈妈拿着相机给我们照了一张照片”强多了,就是把名称变成了动词。这里面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直接“扑通”,一个是:拍照片“咔嚓”一声,就咔嚓出了这张照片,这都是文字的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