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秦岭、淮河,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分区等三部分内容。这一节涉及的地图比较多,主要是综合复习前面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通过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把前面所学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通过读图找出其他的地理界线让同学能清晰的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分区,为下面分区地理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秦岭——淮河的位置及地理特征。
(2)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及界线。
(4)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
(5)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秦岭——淮河南北两侧地理特征的显著差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秦岭—淮河景观图片的课件,看同学们能从图片中读出哪些信息?
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读出的秦岭—淮河地理信息。
二、合作探究
(一)秦岭——淮河
1、淮河为什么会称为“害河”“夺淮入海”?
①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② “夺淮入海”:1128年,黄河在今河南原阳南岸破堤决口后,黄河水侵夺了淮阴以下的淮河河槽,与淮河合流入海。直到1855年,黄河又在北岸决口改由利津入海。更为严重的是,1938年国民党政府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水南流,再次侵夺淮河流域。从决口到堵口的9年中,造成了54000平方千米的黄泛区。
②分组讨论:学生搜集的有关淮河称为“害河”的原因
③师生共同总结:成为“害河”的原因:在黄河夺淮的700年中,黄河多次泛滥,携带大量的泥沙。淤高了淮河的河床,使中游的河槽变成了半地上河、下游的入海出路淤塞。每遇汛期,上游来水大增,下游有无通畅泄水渠道,一直破堤决口,泛滥成灾。
(过渡)秦岭—淮河到底在哪里?让我们从图中找到它。
2、课件展示图4—1: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淮河的位置,让学生在课本上描出这条线。
3、请再仔细读图:请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4、秦岭—淮河的范围,包含哪些省区?(出示判断题,判断部分省区分别)
a) 先让学生先到到大屏幕前指出各省的名称
b) 描出各行政单位的分界线,再分别说出各行政单位的名称。
c) 实战演习:出示的湖南、河北、江西、山东、浙江、陕西、山西省区让学生判断分别位于秦岭和淮河南北
5、请同学们来讲述秦岭—淮河(综合复习分别讲述秦岭—淮河)
6、师结:(板书)
7、学生做填空练习
范围(东西南北)
秦岭 海拔(大部分)
主峰(海拔)
秦岭南北差异(关中平原/汉水谷地—汉水的发源地)
分水岭(黄河/长江)
源地
流经的省区
经 入
淮河 注入 经 入
长度
流域面积
8、画一画: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描出秦岭—淮河的位置
(二)秦岭和淮河的地理意义(先做77页的第2题)
1、出示图4—4,沿107°48ˊE线陕西省南部地形剖面图,找出两侧的差异。
2、出示一月等温线、年降水量分布图、干湿地区的划分图、我国气候类型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秦岭、淮河的大致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