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姚丽君
教学片断: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
2、出示挂图,观察图1: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3、生汇报交流:生1:从图1中我看到了小明妈妈买了一套135元的运动服和一双48元的运动鞋。
生2:从图1中我看到小明妈妈给了售货员200元。
生3:要知道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应用加法计算。
4、指名板演,余生齐练。 板书:135+48=183(元)
1 3 5
+ 4 8
1 8 3
5、师:看小精灵说什么? 生: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6、导入板书课题: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2、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1)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
(3)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生2:我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生3:我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3、小结: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我的反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内容是“加法的验算”,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过实践探索认识到加法验算方法的多样性并掌握加法验算的方法。重点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对加法进行验算。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但是上完课,我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学生验算过之后,错误仍然在!原本用来检验正误的验算过程俨然成了摆设。出现这样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反复回想、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发现自己要求学生笔算格式要标准,计算要正确,书写要漂亮,并要求学生用直尺画竖式的横线,自己在黑板上写反而没做到;反复强调学生在笔算时要标上进位1和退位点,自己因为着急讲解也忘记标出来了。计算类的数学课会使学生或多或少地觉得枯燥无味,这需要老师不停地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而我在整个教学过程过于急躁,鼓励语言不够丰富,在鼓励语言这方面我还需要多积累,向有经验的老师们多学习。
而对于学生的“伪装”验算,我苦苦思索,最后想到了我上课时的一个片断:如果我用183-135验算,得数是几就是算正确了?学生齐答:48。我想正是这种急功近利型的教学,才导致了学生的盲目自信,变验算为搬数字。
以上这些都是对我的一个经验教训,上好一节课并不容易,需要花很多心思认真准备,课前要想到可能发生的所有状况。一堂课下来,我的心情是沉重的,也是高兴的,沉重于对自己认识不够,自视过高,高兴的是我发现了这么多不足,以后的教学里我会有意识地去改正这些不足,多向其他老师学习。每个人都是有个成长过程的。古人也说过:空杯的心态才会学得更多。我会以这种成长和空杯的心态继续学习,做到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