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2 11:03:04
|
只看该作者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课后点评
三年级数学级部
2月22日 下午,全体数学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了生态课堂观摩活动。二年级的梁艳霞老师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从老师到学生、从知识学习到亲身实践,老师利用各种教学技巧“吸引”着学生,调动着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小主人,积极主动。整个课堂是在一种活泼向上的氛围中快乐学习中进行着。整节课给我们三年级级部的数学教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三级部每位老师的评课:
周光贤 老师:
1、整堂课设计非常严密,最后设计的练习有趣味性。
2、从课堂效果看,教师真正备好了教材,把握了教学目标、知识的重难点。备好了学生,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恰当有序。
3、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陈杰老师:
1、 课前体验在本节课重点体现,有直观体验、亲身体验。
2、 教师的思维敏捷,反应快,教师游刃有余。
3、 及时渗透数学方法,特别注重小组合作意识,对学生的关爱亲情体现比较多。
李娟老师:
1、课堂的组织有秩序,学生学习习惯非常好。拍手鼓励这一个环节有序条理,并非一日之功。
2、教师的语言非常精炼,没有废话不罗嗦,教师有层次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3、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如让学生准备了学具,来测量,充分利用学生的肢体让学生比划 1米 、1毫米、1厘米、1分米的长度。
4、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李晓芳老师:
1、 教师课堂上有激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教师注重了学生的体验中掌握知识的教学。比如用手比划一下……。
3、 教师真正“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养成了合作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亓学亮老师:
听完 梁 老师的课,我想用四个字来形容,“吸引”和“自主”。整节课 梁 老师真正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以下是我听课后一点自己的看法:
1、首先教师从旧知引入,就能看出教师很好的把握了教学的起点。从蚂蚁身长( )引入新知探究,自然而然,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学生被老师“吸引”, 带着好奇心进入了学习,这种学习无疑一定是主动的、积极的。
2、梁老师从手中的物体引入,吸引着学生从学具中找1毫米,然后从尺子上找然后用手比划,认识了一毫米又从生活中去找一找1毫米的物体。在这里教师让学生的找一找、比划,让学生用手用脑用眼睛,实际操作又有趣味性,有理性认识也有感性形象体验,适合低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无疑又是老师深层次的“吸引”,在这种吸引下,学生积极主动,乐此不疲。
3、在“分米的认识”环节,教师在“毫米的认识”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有步骤有策略的解决问题,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对学生学习策略和方法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培养。如果再扶着学生,学生会烦,放给学生,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大胆的、积极的、自信的。这样的教学策略能不“吸引”学生吗?
4、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的设计层次性清晰,针对性强,可谓练习有序有效。特别精彩的是在“八戒日记”这个题目的设计上,让人感觉眼前一亮,趣味性浓,综合性强,积极性高。
整节课的教学给我的感觉是“数学好玩”,学生玩中学,乐中学。从课堂的整体看有序、有效、有趣、有情,在自然和谐中生成,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小主人地位。
一点浅显的建议:
1、教师在引入1毫米的探究时,出示的物体如果学生的手中也有,让学生也能拿起来体验。最好不要直接说是1毫米,学生自己去猜测,让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来验证,生成新知比较好。
2、在教学毫米时,教师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后,马上用字母表示,有点仓促。对于知识的形成不够自然,如果把1厘米=10毫米总结出来后,在这里点出厘米用cm表示,mm表示毫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