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第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4分)
树栖鸦 低绮户 宫阙 婵娟
2.理解加点词语。(4分)
(1)中庭 (2)欢饮达旦
(3)把酒问青天 (4)高处不胜寒
3.填空。(4分)
(1)中庭地白树栖鸦, 。
(2) ,今夕是何年。
(3)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
(4)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
4.《我的思念是圆的》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5.诗歌欣赏: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4分)
(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情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3)诗词中描写“月”的句子很多,请你从课外找出一句咏月的名句。(3分)
第二部分:
(一)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6、这首词是借 怀念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 ,字子瞻,号 ,“子由”指作者的弟弟 ,他们兄弟俩与其父亲苏洵,在文学史上合称“三苏”。(4分)
7、补填横线上的句子并译成现代汉语。(4分)
8、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反映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B.“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是说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表现词人的无奈而又伤感的情绪。
C、词的上阙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阙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
D.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9、朗读这首词,应把握的感情基调是( )(3分)
A.激越雄壮 B.乐观豪迈 C、舒缓深沉 D.柔和亲切
10、如果配乐朗诵这首词,你将选哪一首乐曲?( )(3分)
A、《二泉映月》(二胡曲) B、《春江花月夜》(琵琶曲)
C、《赛马》(二胡曲) D、《但愿人长久》(古筝曲)
(二)
乡愁 三个月亮
(台湾)余光中 (台湾)蓝海文
小时候 我有三个月亮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一个在空中
我在这头 一个在水里
母亲在那头 一个在枕上
一个缺
长大后 一个圆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一个方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缺在天涯
圆在故乡
后来啊 方从梦中走来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安抚我的创伤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1.两首诗表现的是同一主题,是什么?(4分)
12.《乡愁》中作者以哪四种事物代表自己哪四个时期的感情?(4分)
13.《三个月亮》中,诗人把一轮月化为三轮月,寄托自己的感情,请说说你对这三轮月亮的理解。(6分)
缺在天涯的月: 圆在故乡的月:
方形的月:
14.下列对《乡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用高度集中、新颖别致的艺术手法,表达了当代台湾人所共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特定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民族感。
B.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是单纯的,没有旁逸斜出、意多文乱的芜蔓之感;又不是简单的,而是含蓄的、有张力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本诗从时间的发展来组合意象,“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表示时间的词像一条红线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
C.《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整齐的美。全诗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均衡对称,句式整齐,从而使诗具有和谐对称之美。
D.《乡愁》还具有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的四次重复,加上四段中同一位置的叠词的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几个数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40分)
15、写一段景物描写,突出月下校园的美好,注意表现恰当的心理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