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质课《秒的认识》优秀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09:3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秒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在认真钻研教材,反复研读教参,广泛搜集资料之后,我把教学重心放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秒的建构与体验过程。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准备,我进行了初次的尝试。

在认识钟面上的1秒以后,我同时安排让学生用动作表示出1秒,再在活动中逐步体会5秒,10秒,30秒,同时把相应钟面上秒的知识(秒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秒)融入进去。结果发现这一过程教师的问题显得琐碎,学生是被动地在教师的牵引下一步一步去认识和感受秒。另外,在初步认识1秒之后,就让学生用动作表示1秒为时过早。在体验做一件事情大约用几秒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事情,本意是想用很多事例来突出计量很短的时间用的单位是秒,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但学生毕竟刚从一年级升上来,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很难选择合适的事情,最后只得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红领巾,原先的设计意图根本无法达到。第一次试教的过程令人沮丧。

在听完课之后,教研室的教研员和学校的教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第一,正视学生的学习起点,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对秒并非一无所知,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已经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观察实物钟,说一说钟面上有关秒的知识后,教师不要急于回到设计的教案上,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使学生自然而然把前面学过的时、分的知识迁移过来。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钟面上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一来,目标是明确的,问题是开放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是主动的。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把对秒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学生在这一开放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将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

第二,重视1秒节奏的感知,强化1秒的第一印象。学生还没有在脑子里建立1秒的概念就让其用动作表示1秒,显然有点勉为其难,本末倒置。应该让学生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学秒针走动的节奏来感觉每1秒的时长。1秒节奏的首次感知非常重要,一定要做到精准。教师在此环节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仔细听,可以从“学生独自听”到“听后个体模仿”,从“全班整体演奏”到“个体独立演奏”,从“有声音提示打节奏”到“无声音提示凭感觉打节奏”,给学生提供充裕的感知时空。这样,1秒的印象才会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第三,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加深体验。让学生充分经历秒的建构与体验过程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这一环节安排的活动形式要更丰富一些,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使得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体验、反思和调整。可以鼓励学生用喜欢的声音和动作表示秒,在跳绳、拍球等现实而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秒,通过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估一估等方式逐步加深对1秒、10秒、20秒、30秒的体验。

深刻的剖析使我重新审视原先的教学设计。在大家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对钟面上秒的认识以及体验活动进行了改进。学生活动充分,借助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对秒的概念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但教学仍然需要改进:

第一,合理安排结构,环环相扣,顺理成章。从体验1秒到感受10秒,到估计20秒,再到验证60秒=1分,又回到30秒,整个活动还可以安排得更合理,层次更清晰,目标更明确。既然前面学生已经能说到秒针转一圈是1分或者60秒,就可以相机教学“1分=60秒”。 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这个知识点,教师也可以引导:“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不必在后面安排先估计音乐有多长,再验证1分是否等于60秒。而且估计60秒的音乐受节奏的干扰,时间一长学生估计的准确性会大大降低,时间可以改为30秒,这样不仅检验了在有干扰情境中学生对1秒的把握,而且使得引出30秒的活动顺理成章。

第二,锤炼教学语言,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试上时,自己的语言表述啰嗦重复,交代不清,还有口头禅。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设计意图的实现。教师在表述时要理清自己的思维,从学生的角度来推敲自己要说的每一句话,使教学自然流畅,不露痕迹。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只是简单地给予“好的”,“很棒”等评价,要做出真诚的有针对性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和满足感。还要注意把握语言的轻重缓急,富有感染力。

第三,抓住生成资源,把握契机,合理利用。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尽管教学预设很充分,但由于学生的不同,教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课堂生成的一个情境、一个问题、一个信息、乃至一个错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对于这些教学资源,教师必须加以捕捉、判断、合理利用,使之成为教学亮点或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比如,在全课总结时有学生谈到“我知道分针走1圈秒针走60圈”,教师完全可以抓住契机,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到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暴露思维过程,对这一过程中生发的错误,要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

着眼于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更加有效,在实践与反思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09:32:05 | 只看该作者
片段一]感受1秒

1.听、学秒的节奏。

师:时间是一秒一秒过去的,小朋友能用声音、动作把1秒的节奏表示出来吗?请大家再拿出钟表仔细看一看,还可以放在耳边认真听一听。

学生自主活动。之后,教师请学生带着钟表上来学一学。

生1:咔嚓、咔嚓、咔嚓、咔嚓。(一边发出“咔嚓”声,一边用手打节奏)

生2:嗒、嗒、嗒、嗒。 (一边发出“嗒”声,一边拍手肘)

生3:嚓、嚓、嚓、嚓。 (一边发出“嚓”声,一边跺脚)

教师都对学生表示的秒的节奏给予评价,节奏有问题的要求学生现场调整,调整准确后要求全体学生跟着做一做,同时用课件伴奏(秒针走动4~5秒,且伴有声音)。

2.全体演奏。

师:现在你们对1秒的节奏有点感觉了吗?让我们跟着大屏幕上的秒针,用自己喜欢的声音、动作表示每1秒。

学生全体打出秒的节奏。

师:停,你们合奏得真好,老师听到了一秒一秒整齐的节奏声。

3.个别演奏。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单独演奏。(请一个学生上台并背对大屏幕)一开始给你一点声音的提示,后面就靠你自己了,有信心吗?其余同学要当好评委哦!

学生拍手表示每1秒。教师注意提醒动作快了还是慢了,演奏完后请其他学生评价。

生:一开始有点慢,后来提醒了很准。

再请一个学生上台背对大屏幕单独演奏,他选择不需要声音提示,拍大腿两侧表示每一秒。

生:每一秒都拍得很准。

1秒时间很短,瞬间即逝。为让学生充分体验秒,牢固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教师匠心独运地安排了“体验秒的节奏”的环节,调动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体验,使得学生对1秒有具体的、物化的感受。并且,这种感受随着“听秒—学秒—-评秒”,在模仿演奏—全体演奏—独立演奏的递进活动中逐步内化。

[片段二]感受10秒

师:刚才我们通过合奏、独奏感受了1秒有多长,那么10秒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当你认为10秒到了就喊“停”。闭上眼睛,开始——(课件演示秒针从12走到2,并伴有每一秒走动的声音提示。)

全体学生到10秒喊“停”。

生1:我一边点头一边数数,从1数到10。

师:边点头边数这个办法好,既不影响别人又数得准。

生2:我在心里数,也是从1数到10。

生3:我是听着声音数,也是从1数到了10。 。

师:小朋友都是用数数的方法。对啊,10秒是10个1秒,一秒一秒地数,要从1数到10。你能数准10秒吗?

请一个学生上台数10秒,并要求大声数出来。同时课件演示秒针走动,但没有声音提示。数完后请其他学生评价。

感受10秒这一环节既是对1秒的体验,也完成从1秒到几秒的过渡。学生不知不觉地地掌握了数10秒的方法,为下面估计“几秒”提供了方法导向。

[片段三]估计几秒

1.无干扰场景估计时间(20秒)。

师:刚才我们数准了10秒,接下来我们估一段时间有多长,看谁能估准。向后转,背对屏幕,老师说“开始”,你们就在心里默数,听到铃声响表示时间到,估一估这段时间有多长。听明白了吗?准备好没有?3、2、1,开始——

学生背对屏幕默数估计。

生1: 22秒。

生2:20秒。

生3:23秒。

生4:20秒。

……

师:刚才秒针从12走到了4,是——生(齐):20秒。

师:估计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只要接近20秒就可以了。刚才估计是在18秒到22秒之间的都举手,你们真厉害!

2.干扰场景估计时间。

(1)无节奏干扰估时间

师:你们还想估吗?昨天我们见面时玩了个游戏,评出了我们班级的“长音王”,有请“长音王”上场。现在我们就来估一估,这个“长音王”的声音到底有多长。他“啊”,你们默数,我按秒表计时,(让长音王侧对大家)准备,开始——

教师按秒表,等“长音王”声音停时喊“停”。

师:他大概“啊”了多少秒?   

生1:16秒。

生2:19秒。

生3:45秒。

生4:17秒。

……

师:答案马上揭晓,大约是17秒。估计是15秒­­到19秒之间的同学都朝我挥挥手,你们这些“小秒表”走得还真准!

师:(对误差太大的那个孩子,他估计的时间是45秒)你刚才是怎么估的?把你的节奏数出来。

生:他 1秒数得太快了,要调整一下,数慢一些。

教师让这个学生调整数每一秒的节奏。

师:潘老师事先也测了一下,我只能“啊”12秒,“长音王”果然不同凡响,我们再给他点掌声。

2.有节奏干扰估时间。

师:大家学得都挺投入的,现在让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二年级三拍子歌曲《大白象》30秒剪辑)放松一下。

师:还没听完,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这是什么歌?

生:《大白象》。

师:还想听吗?

生:想!

师:不过我们数学课上听这首歌还有数学上的要求。一边听音乐,一边在心里默数这段音乐有多长,3、2、1,音乐(再次播放这一段30秒的音乐)。

学生边听音乐边默数估计。

师:这段音乐大约是多少秒?

生1:30秒。

生2:31秒。

生3:29秒。

生4:30秒。

……

师:告诉你们这段音乐是30秒。估计在30秒左右的都举手,有这么多啊,你们的估计能力越来越强了。

几秒是1秒的积累。让学生估计一段时间有多长,既是对“几秒”的体验,也是对“1秒”建构的检验。教师精心设计了丰富的估计体验活动,从静止场景到动态场景,从短时间到较长时间,从无干扰到有干扰,估计活动动静交替、层层建构,看似体验几秒,同时再次巩固1秒,构思绝妙!



回顾磨课的过程,套用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本节课,教学设计讨论、修改了6稿,试教15次。磨课的这一段日子,几乎每天都忙到深夜。修改的过程很累,很辛苦,压力也很大,经常会被批得“体无完肤”,但在这“切肤之痛”的背后,自身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历练。这正如蝴蝶的蜕变一样,只有经受住在茧中挣扎、锻炼的考验,才能有美丽飞舞的一天。这一次的磨课过程也使我对“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句话有了真切的感受。

最后我还想跟大家谈一点粗浅的磨课感悟。教师在磨课过程中,面对许许多多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只做狮子,唯我独尊,也不能完全做骆驼,一味接受,必须保持独立清醒的思考。因为再好的意见如果不能很好地消化,也是无法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只有基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需要的准确把握,基于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准确定位,理性地采纳他人的意见,大胆而又谨慎地取舍和改进,用自己的智慧点亮孩子的思维,才能造就精彩而灵动的课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4: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