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8-5 09:32:05
|
只看该作者
片段一]感受1秒
1.听、学秒的节奏。
师:时间是一秒一秒过去的,小朋友能用声音、动作把1秒的节奏表示出来吗?请大家再拿出钟表仔细看一看,还可以放在耳边认真听一听。
学生自主活动。之后,教师请学生带着钟表上来学一学。
生1:咔嚓、咔嚓、咔嚓、咔嚓。(一边发出“咔嚓”声,一边用手打节奏)
生2:嗒、嗒、嗒、嗒。 (一边发出“嗒”声,一边拍手肘)
生3:嚓、嚓、嚓、嚓。 (一边发出“嚓”声,一边跺脚)
教师都对学生表示的秒的节奏给予评价,节奏有问题的要求学生现场调整,调整准确后要求全体学生跟着做一做,同时用课件伴奏(秒针走动4~5秒,且伴有声音)。
2.全体演奏。
师:现在你们对1秒的节奏有点感觉了吗?让我们跟着大屏幕上的秒针,用自己喜欢的声音、动作表示每1秒。
学生全体打出秒的节奏。
师:停,你们合奏得真好,老师听到了一秒一秒整齐的节奏声。
3.个别演奏。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单独演奏。(请一个学生上台并背对大屏幕)一开始给你一点声音的提示,后面就靠你自己了,有信心吗?其余同学要当好评委哦!
学生拍手表示每1秒。教师注意提醒动作快了还是慢了,演奏完后请其他学生评价。
生:一开始有点慢,后来提醒了很准。
再请一个学生上台背对大屏幕单独演奏,他选择不需要声音提示,拍大腿两侧表示每一秒。
生:每一秒都拍得很准。
1秒时间很短,瞬间即逝。为让学生充分体验秒,牢固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教师匠心独运地安排了“体验秒的节奏”的环节,调动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体验,使得学生对1秒有具体的、物化的感受。并且,这种感受随着“听秒—学秒—-评秒”,在模仿演奏—全体演奏—独立演奏的递进活动中逐步内化。
[片段二]感受10秒
师:刚才我们通过合奏、独奏感受了1秒有多长,那么10秒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当你认为10秒到了就喊“停”。闭上眼睛,开始——(课件演示秒针从12走到2,并伴有每一秒走动的声音提示。)
全体学生到10秒喊“停”。
生1:我一边点头一边数数,从1数到10。
师:边点头边数这个办法好,既不影响别人又数得准。
生2:我在心里数,也是从1数到10。
生3:我是听着声音数,也是从1数到了10。 。
师:小朋友都是用数数的方法。对啊,10秒是10个1秒,一秒一秒地数,要从1数到10。你能数准10秒吗?
请一个学生上台数10秒,并要求大声数出来。同时课件演示秒针走动,但没有声音提示。数完后请其他学生评价。
感受10秒这一环节既是对1秒的体验,也完成从1秒到几秒的过渡。学生不知不觉地地掌握了数10秒的方法,为下面估计“几秒”提供了方法导向。
[片段三]估计几秒
1.无干扰场景估计时间(20秒)。
师:刚才我们数准了10秒,接下来我们估一段时间有多长,看谁能估准。向后转,背对屏幕,老师说“开始”,你们就在心里默数,听到铃声响表示时间到,估一估这段时间有多长。听明白了吗?准备好没有?3、2、1,开始——
学生背对屏幕默数估计。
生1: 22秒。
生2:20秒。
生3:23秒。
生4:20秒。
……
师:刚才秒针从12走到了4,是——生(齐):20秒。
师:估计允许有一定的误差,只要接近20秒就可以了。刚才估计是在18秒到22秒之间的都举手,你们真厉害!
2.干扰场景估计时间。
(1)无节奏干扰估时间
师:你们还想估吗?昨天我们见面时玩了个游戏,评出了我们班级的“长音王”,有请“长音王”上场。现在我们就来估一估,这个“长音王”的声音到底有多长。他“啊”,你们默数,我按秒表计时,(让长音王侧对大家)准备,开始——
教师按秒表,等“长音王”声音停时喊“停”。
师:他大概“啊”了多少秒?
生1:16秒。
生2:19秒。
生3:45秒。
生4:17秒。
……
师:答案马上揭晓,大约是17秒。估计是15秒到19秒之间的同学都朝我挥挥手,你们这些“小秒表”走得还真准!
师:(对误差太大的那个孩子,他估计的时间是45秒)你刚才是怎么估的?把你的节奏数出来。
生:他 1秒数得太快了,要调整一下,数慢一些。
教师让这个学生调整数每一秒的节奏。
师:潘老师事先也测了一下,我只能“啊”12秒,“长音王”果然不同凡响,我们再给他点掌声。
2.有节奏干扰估时间。
师:大家学得都挺投入的,现在让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二年级三拍子歌曲《大白象》30秒剪辑)放松一下。
师:还没听完,大家都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这是什么歌?
生:《大白象》。
师:还想听吗?
生:想!
师:不过我们数学课上听这首歌还有数学上的要求。一边听音乐,一边在心里默数这段音乐有多长,3、2、1,音乐(再次播放这一段30秒的音乐)。
学生边听音乐边默数估计。
师:这段音乐大约是多少秒?
生1:30秒。
生2:31秒。
生3:29秒。
生4:30秒。
……
师:告诉你们这段音乐是30秒。估计在30秒左右的都举手,有这么多啊,你们的估计能力越来越强了。
几秒是1秒的积累。让学生估计一段时间有多长,既是对“几秒”的体验,也是对“1秒”建构的检验。教师精心设计了丰富的估计体验活动,从静止场景到动态场景,从短时间到较长时间,从无干扰到有干扰,估计活动动静交替、层层建构,看似体验几秒,同时再次巩固1秒,构思绝妙!
回顾磨课的过程,套用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本节课,教学设计讨论、修改了6稿,试教15次。磨课的这一段日子,几乎每天都忙到深夜。修改的过程很累,很辛苦,压力也很大,经常会被批得“体无完肤”,但在这“切肤之痛”的背后,自身的能力、素质得到了历练。这正如蝴蝶的蜕变一样,只有经受住在茧中挣扎、锻炼的考验,才能有美丽飞舞的一天。这一次的磨课过程也使我对“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句话有了真切的感受。
最后我还想跟大家谈一点粗浅的磨课感悟。教师在磨课过程中,面对许许多多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只做狮子,唯我独尊,也不能完全做骆驼,一味接受,必须保持独立清醒的思考。因为再好的意见如果不能很好地消化,也是无法在教学中加以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只有基于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需要的准确把握,基于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准确定位,理性地采纳他人的意见,大胆而又谨慎地取舍和改进,用自己的智慧点亮孩子的思维,才能造就精彩而灵动的课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