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数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本身对工作、学习的迷恋,对事业的无限恋爱,爱因斯坦说:“只有自己喜欢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必须从学生的自身出发,培养学生“以学为乐”的精神。
一、 消除心理障碍,培养饱满的求知情绪。
由于饱满的情绪是乐学的具体表现,是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因此,教材中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心理,形成健康饱满的学习情感。比如学生的口算能力,不经过反复训练,就无法形成技能,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持久性较差,对反复机械练习无兴趣,影响效果。为此,我在教学中搞“百题无错”、“一周无错题”等内容的比赛,优胜者得奖,来督促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习目标,锻炼学生学习的毅力和持久性。
二、 培养心理品质,转化学习动机。
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仍然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等。心理研究证明:使学生感到需要,是学习的根本动机,在对于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尤其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许多感性、理性的材料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的学习动机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这样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
另外在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诱导学生,形成认识冲突,明确学习目的,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渴望知之,不断探求的学习欲望,比如我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就这样做过,先让学生演算准备题:一条公路全长600米,由甲工程队修筑,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筑,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学生列式得出:600÷(600÷20+600÷30)=12(天),接着我问学生:如果这条公路全长300米(即原长缩小2倍)或是1200米(即原长扩大2倍),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呢?计算的结果出乎学生的经验之外,仍然是12天,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困惑急待解决,产生欲罢不能,想知之而后快的感觉,于是便自觉、全神地投入到新知学习中去。
三、 及时品尝成功的甘甜,形成积极的乐学观。
有人做过对比实验,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学习同样的知识 ,每周测试一次,共测16周,不同的是第一周前八周每周公布结果,后八周不公布;第二组每周都公布;第三周与第一周相反。考试结果统计大致是这样的:定期向学生公布学习情况,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中体会自己的进步,增强刻苦学习的自觉性,可见让学生及时品尝成功的甘甜,体验探索事物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再探索、再成功,形成好学乐学的学习观。
四、在表扬和鼓励中,形成乐学的良性循环。
学习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学习者可能会成功,这当然应当表扬,也可能会栽跟头,但教师应鼓励失败者找出问题,总结教训重新学习,获得新的成功,这样可强化其学习意志,从被动一步步发展为主动,成为学习强者,形成乐学的良性循环。我班有一名后进生,受到老师的鼓励,觉得自己能行,做错了题后,不向老师请教,也不问同学,而是自己认真思考,专心琢磨,直到正确为止。许多同学看到了“失败”的价值,准备了“错题记录本”,写下错题原因,从中吸取教训。
总之,学生积极争取“成功”,不怕“失败”,甚至希望在“攻难关”中显本领,他们以进步为乐,以成功为乐,就会培养了学生的乐学精神,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