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回归生活世界”在德育工作中具体的涵义是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21:2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讨论“回归生活世界”在德育工作中具体的涵义是什么?
发布者:林秋霞
让德育回归生活,把生活还给孩子
                  --------新课标学习体会
众所周知,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智育是生命,德育是灵魂。这是因为教育不仅承载着促进学生认知的自由发展,而且也承载着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发展的双重任务。近年来,受整个社会道德环境的影响,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使我们教育工作者也产生了诸多茫然和困惑,需要我们做出新的思考与选择。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碰撞焦点很大程度集中体现在应试的功利性与素质教育的人文性回归上。教学中,我们虽然竭力借助教材内容,深挖其中德育教育因素,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了系列德育教育,但却常常是习惯性地给教材生硬地乱贴一些“政治标签”,随意放大德育教育功效。学生在学习教材时,受特定的教学环境氛围感染,大都能受到感性的思想教育,接受并认同正确的道德准则,然而却没有被真正内化成现实的理性行为准则,在生活中往往出现诸多道德行为失范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双重人格。思品教学中,对那些道德两难判断问题,几乎100%的学生都能够做出准确无误的是非选择,而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对发生在他们身边的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合理判断,甚至常常滑向错误一边;工作中,每每在教育犯错学生时,他们往往都能够知晓自己所犯“错误”与正确行为之间的差距,也深知“是”与“非”的界限,可“错误”却依然屡屡上演,令人感到无可奈何。
       为什么在学校、在课堂上是非观念泾渭分明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却判若两人呢?
问题的症结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形成的,但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却是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造成学生生活智慧的枯萎贫乏,从而使学校德育教育主要停留在应试的“知识性”与特定的“德育情景”层面上,忽视了学生在与现实生活碰撞中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与社会生活的新变化不合拍,使我们的德育教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温水”,陷入低效的尴尬境地。
因此,结合本次学习,加上多年教学实践,让德育回归生活,把生活还给孩子,的确是一条走出当前德育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近年探索中,个人认为以下方法可行。
        一、劳动体验。勤劳节俭、艰苦朴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父母对孩子重在知识与才艺方面的培养,“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却较为忽视对孩子劳动观念、勤劳节俭等方面的培养教育,花钱大手大脚,只要有消费动机,几乎从来不去想钱花得应该不应该。关键是学生还没有体验到钱是父母辛苦工作、劳动换来的,对货币的等量交换价值还没有切身体验。为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了围绕“一元钱的价值”的系列体验活动:要求学生在三天内每人独立赚取一元钱,讲述自己这一元钱赚取的来历,并对自己赚取的这一元钱如何消费作出计划安排,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故事讲给大家听。只有学生自己有了切身的体验,才会将老师、家长对他们的要求内化为深刻的自我教育,才会自觉地节约用钱,有意义地花钱,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二、社会实践。社会生活是道德的载体。小学生的道德形成也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他们虽然年龄尚小,但也是独立的社会的人。从小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实践,是多年来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当他们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身边成年人的夸奖赞誉时,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做有环境素质公民的自豪。时间长了,学生们良好的环境道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成人家长的环境行为,出现“小手拉大手”的喜人现象,这无疑也为社会形成健康文明之风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调查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说:道德要变成一种能力,只有在生活实践中获得,在“做中学”。结合教学,可以大胆引导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围绕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拓展了德育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也很好地发挥了思品在与生活密切联系中的工具性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思想认识得到升华,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才干,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态度,内化了思想品德,效果作用明显。
        四、参与活动。学生都是有着独特个性品质的鲜活生命体,在学校这个小社会、大舞台里,亲历着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涩,分享着成长的快乐与艰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少先队组织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全人格,是品德教育的良好途径。给学生一个创意、一个要求、一次机会、一点鼓励,就会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淀的感性经验完全释放出来,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造活力。
       五、兴趣活动。儿童与成年人一样,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兴趣爱好。社会为成年人提供了各种兴趣活动场所,但适合孩子们活动的天地空间却极为狭小,限制了他们兴趣爱好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在我们这样落后的山区县,可供学生爱好兴趣进一步得到发展提高的场所和资源就更为有限。因此,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的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在生活中开展兴趣活动,既满足了学生对兴趣发展多样性的迫切需要,也使学生潜能得到多渠道开发,有利于其心智的健康发展。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潜能也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看我们怎样去挖掘、怎样去激活这些有价值的“矿藏”。
     学习新课标,要先改变教学观念。如果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都能摒弃浮躁的“教育功利主义”思想,把培养“健全品德的人、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自己的教育理想;如果我们全社会都能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构筑起关爱的环境,那么今天,我们给学生的是一缕阳光;明天,我们将收获无数灿烂的太阳!
    把生活还给孩子!让德育回归生活!让孩子的眼睛充满灵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5 19: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