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2 18:49:23
|
只看该作者
宣扬“暴力文化”所致
一些媒体认为,这次发生在影院的枪击案,无疑不是一种讽刺,因为当晚首映的影片《蝙蝠侠前传3》属于PG-13级影片,即是因为影片中存在暴力或裸体、吸毒、脏话等镜头,13岁以下儿童需要由父母陪同观看。
限制级别的目的,无疑是怕影片中的暴力镜头会对未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但不仅仅是电影,在美国,电视、音乐、电台都成为公认的暴力文化盛行的源头。即便是挂上限制级的标签,但对于处在青春期叛逆期的未成年人们,总会找到办法接受枪和血的洗礼。
部分媒体将美国枪击案的发生直接迁怒于《蝙蝠侠前传》,认为该系列目前共拍摄了三部,第一部主要表现的是“战胜自我”,第二部表现的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第三部想要表现的是“回归自我”,一系列的“表现自我”,导致凶手选择偏激道路,酿成惨剧。
美国影视暴力吸引眼球
“美国的影视总是想通过一些震撼人心的暴力场面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然而,这些影视片在带给人们视觉刺激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灵魂造成了毒害,造成了一些青少年‘唯我独尊’的性格,一些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总是模仿影视中的‘英雄人物’制造一些轰动世界的事件。本次惨案的发生,不排除是这一原因造成的。”一影评人说道。
好莱坞大片在创造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因渲染杀戮、恐怖和血腥而广受诟病。近年,好莱坞对暴力文化的追捧,甚至有变本加厉和低龄化迹象。一度称雄票房榜的《饥饿游戏》中,杀人和被杀成为一项游戏规则,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童话故事《白雪公主》改走暗黑路线;连孩子们喜欢的玩具泰迪熊都变成了抽烟酗酒泡妞满嘴脏话的坏小子。
至于暴力游戏,每每让一些孤独的青少年得到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的胜利快感,甚至信假为真,分不清生活与虚幻。不仅如此,即便是蝙蝠侠这样的正面形象,其塑造手法也与暴力文化密不可分。事实上,美国暴力文化中,总少不了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大肆宣扬。诸如蝙蝠侠这样的“超级英雄”在伸张正义时,大多采取以暴制暴的手段,赢得欢呼却无须负任何法律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