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一、口语交际的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考查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口语交际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评价宜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查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与课程标准实验稿比较,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如下的评价思想。一是关注学生口语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现代社会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彼此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多,对现代人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口语交际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表达的态度,能够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文明礼貌、接人待物的习惯,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这个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适应我们新时代的要求,都是非常重要的。二是提出考查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包括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为日常评价确定了基本内容。三是提出评价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查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不能把口语交际的评价变成一个纯知识的评价,变成一种简单技能的评价,而应在真实情境中评价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的水平。
1.口语交际评价的具体要求
我们在过去的语文教学评价中,对口语交际的评价重视得很不够,对口语交际评价目的和内容的把握还很不准。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学段的评价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因为学生刚入学,所以强调对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的评价,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能在一定的场合自信地说,建立学生表达的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
第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小学生到了中学段,口语交际的要求逐步提高。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是必须讲清楚讲明白,能进行提问和解释,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培养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生活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表达就更有自信心,发表意见就更有勇气。
2.口语交际评价的方法
口语交际可能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或者说没有像对阅读、习作那样重视。除了认识方面的原因外,与口语交际评价有一定难度也是有关系的。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评价往往强调纸笔测验、考卷等形式,而口语交际不可能在纸笔测验中实现。纸笔考试只能对口语交际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评价,比如通过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听,考查学生的听力和对内容要点辨析的能力。口语交际评价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的评价。口语交际评价一般采取下述方法。
(1)情境测验法。情境测验法就是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情境,从而考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情境测验选择的情境一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最好有一定的冲突、矛盾,有一定趣味性,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应对能力。课程标准要求评价要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进行,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来综合考查。例如,我们给学生安排一个实际任务,说今天学校来了一个客人,让学生带领客人参观校园,向客人介绍我们的学校。通过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口语交际的能力水平。又如,老师创设一个买东西的情境:有一天,妈妈让小华去买盐和味精,告诉她两样东西总共需要一元五毛钱,并给了她一元五毛钱。小华到了商店,售货员阿姨却说这两样东西需要两元钱,于是测验开始了。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三个人分别扮演妈妈、小华和售货员,请每组的三位同学把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然后老师和同学按照下列项目对每一组进行评价:运用普通话、态度自然大方、选词组句正确、符合口语习惯、认真听别人讲话。
(2)现场评价法。现场评价是指对学生具有较大意义的口语交际活动当场作出评价,借以提高口语素养。这种评价可以将“知道如何说话、听话、交谈”,转变成“会说、会听、会交谈”。同时,也将口语评价的基本标准,让大家掌握。当然,现场评价应该增强学生口语交际的自信,帮助他们获得成功感;不要忘了少数在口语交际面前退缩的学生。
(3)事后反思法。事后反思评价,意在得到更为自然真实的评价事实,达到反思提高的目的。现场评价是在口语交际活动之前就让学生明确了评价目标和方法,被评者可能会有“取悦心理”,有意识地争取好评价。比如,现场评价口语交际中的“体态语言”,评价学生以手势辅助说话、表情吸引听众、举止有风度等状况,在评价活动中,学生往往会过度表现,或动作夸张,或一心思考如何动作,反而拘谨不安,不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水平。事后反思评价则对学生没有即时评价的要求,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学生处于自然状态。事后反思评价是在口语交际之后,师生共同提出来一些标准,学生根据这些标准进行反思。比如说,老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了讲故事的评价要点。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抬头直视听众,有人讲故事低着头,不敢看着对方,尤其不敢看着对方的眼睛;能不能根据故事的内容变换说话的速度,有的地方说得快一点,有的地方说得慢一点;是不是根据故事的角色特点来变化声音,轻松的、严肃的、热情的;是不是确信听故事的人在听,有的人讲故事的时候,只顾自己去讲,不去关注听众的一些反应。讲故事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这个标准进行反思。这些标准都是学生参与制定的,是他们容易理解的,暗含了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用这些标准进行反思,表面看是评价学生,实际上是学生自己在建构口语交际方面的知识。口语交际教学需要知识,但这个知识不是静态的、不是死的,它是能够促进学生交际实践的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有用的知识。这些知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而是形成他的一种能力。就好比我们教学生游泳,讲游泳的姿势,游泳的方法,但学生是听不会的,还是要靠他自己去游,在游的过程当中学会了游泳。但是他不一定能说得出来是什么知识。这实际上已经接近于我们理解的默会知识。
(4)口试法。口试法,就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地交谈,并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要求,我们可以用问答法、复述法、转述法、看图说话等方法面对面地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观察记录法。利用观察记录法,可以将学生平时的口语交际能力及表现简便快捷地记录下来,并且有利于统计分析。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有赖于教师的细心观察和精心记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全面而客观地评价。
(6)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法可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自由记述法;一是自我检测表。自由记述是学生根据教师或学生集体拟定的目标以及学生自己定的目标,检查自己的口语交际行为和发展情况,然后把检查的结果汇报出来。学生的自由记述一般包括近一阶段口语交际的发展目标及相应策略,目标的达成度,自己满意的地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不满意的原因,努力的方向,改进的措施等。为提高评价的客观性,一定要表明预定的目标,还可以请同学和教师再评价。
二、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1.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新的学习模块,在前一段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中,我们往往把它和其他学习模块混淆,往往更多地关注学生是否能通过一个研究性的活动或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完成一个科研小论文的写作,能够有所发现。实际上,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更多地强调语文各个能力之间的综合,就是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能力、阅读能力的综合。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去搜集材料,通过习作去表达,通过口语交际向人阐释;同时强调语文和社会生活的结合,在实际运用中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活动带有明显的综合性质。很多老师说,谈到综合性学习就头疼,不知道怎么活动,于是把班上学生分成几大组,这个组去劳动,那个组去公共汽车总站擦玻璃。实际上是取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所以,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部分作了很大的修改。强调语文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也就是说,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强调的是语文这个学科的本体,它首先是语文的,同时是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使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发生更多的联系。
不同学段对评价综合性学习各有侧重点。第一、第二学段要比较多地关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兴趣爱好。语文学习活动包括学生读书活动、课外的阅读活动、读书报告会的交流活动,也包括调查、访谈以后的交流共享活动等,更多地是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低年级学生通过观察,通过参与活动,有所发现,有所感受,能说一说,能够写几句话,能够用自己学过的词语形容一下,这都是很重要的,但这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他愿意参与这些活动,而且认真地参与这些活动,在活动中态度端正,兴趣高涨,这些才是评价综合性学习的关注点。第三学段,要关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是否能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且能够运用口头的书面语言等多种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些评价重点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出来的。
当然,各个学段的综合性学习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开放学生的视野,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一定要着眼于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比如,看到一个景色,就能够吟诗,参加一个活动,就能够即兴演讲,可以参加辩论会等,考查的就是学生的这些语文综合能力。语文教学评价强调的就是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最终是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用语言服务于他的生活,服务于他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掌握一些语文知识。强调语文的实践应用是语文课程特别关注的,也是我们评价的重要方面。
综合性学习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关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就是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综合性学习。同时,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还要看能不能运用语文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何,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的。课程标准里强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要关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也是作为我们综合性学习评价要特别注意的事情。除此之外,评价要与展示交流相结合,要注意多主体、多方式评价。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不能只靠老师去评价。学生的评价,学生的参与,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这些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所以在整个的评价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教师评价,学生的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包括家长、不同学科的老师参与评价,如综合性学习活动会有跨学科领域的活动。这些老师可以评价在自己学科教学里,学生是不是更好地运用了所学的语文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是不是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表达、交流、展示了自己,而且能形成更新的表达思路,更准确地表达方法。
2.综合性学习评价的方式
开展综合性学习评价要多主体、多方式。多主体的评价包括老师评价,还包括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在开展学生自评和互评之前,应该指导学生对这个评价标准有一定了解。首先要制定评价标准,不能大撒手。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评价的标准,明确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的方法等,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方法。前面我们说的阅读评价、识字写字评价、口语交际评价、写作评价都是这样,都要让学生认识评价标准,通过交流、讨论明确评价标准,而不是老师给一个评价表,让学生简单地画一画。要让学生明白在语文课程里要学习什么,怎么才算学得好。
这个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学习体验和经历的不断丰富而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和提高。实践证明,如果我们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会在评价过程中创造更鲜活、更有实际意义的方法。从更深层次说,学生通过对学习活动的反思,实际上是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学习经验,明确评价标准的过程,就是一个认识自己学习特点的过程,也是一个树立学习方向的过程。
3.综合性学习评价的方法
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综合性学习是将实践放在第一位的。例如第一学段要求学生“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第三学段要求学生“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等等,其意图都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探究。它要求从语文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综合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学习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一些教学活动建议带有举例性质,不可能也不必遍举。各学段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具有开放性,给学校、教材编著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综合性学习的这些特点需要的是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这是单一的纸笔测验所难以胜任的。因此,表现性评价成为综合性学习教学评价的重要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也称“真实性评价”,它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完成真正的任务。但真实性有不同的程度,实际应用中并不强求任务的情境一定要绝对真实。
表现性评价的形式包括口头表达、问题讨论、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以及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表现性评价强调的是“做”,而不只是知道;在表现性评价中,过程与结果一样重要。表现性评价更适合于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搜集、组织、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口头或行为表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