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6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二、老师的引导点拨也必须得当,才能相得益彰
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只要是学生能力范围内可以回答的,他们都会很踊跃回答,因为初中的学生表现欲望还是比较强烈。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对问题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他们的答案往往五花八门,出乎老师的预定答案之外,不见得都正确。所以,这时候,老师的引导点拨作用显得尤其重要。
课改刚开始时,当时过分鼓励学生的自由发言,好像一节课的问题全由学生来回答就好。甚至当时很多老师上公开课,都交给学生来主持,学生来提问题,学生来回答。老师完全置身事外。仿佛这就体现了课改精神。看,学生成了课堂的主导啊。但,老师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没有了老师的课堂,表面上看来,还勉强能维持基本的秩序。但是,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走入误区,偏离了方向时,谁来担当指航明灯?往往一些错误的见解没得到及时的纠正,学生一旦接受了,影响更大。所以,这种忽视教师作用的课堂,即使再热闹,也不是成功的课堂。
但是,教师要做到引导点拨得当也是很不容易的,面对课堂上,学生突发性的答案,课堂随机生成的问题,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素养,没有一定的应对能力,往往会显得非常狼狈。我曾经上过一次公开课,课题是八年级下册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而我选来上公开课的班级是八年四班,班上很多男生的课外阅读面都很广,特别是历史方面。选择这样的班级来上课,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不出我意料,当我讲到如何面对日本侵华历史这一段时,我出示了一些图片资料,就是今天的日本右翼分子如何掩饰侵华历史,为了跟日本政府的做法形成对比,我又出示了德国总理在犹太人墓碑前下跪的图片,目的是希望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更凸显日本政府的不当做法。结果,一个叫唐琰的学生站起来就反驳我,说,德国总理这样做是有其他原因的,不只是单纯的忏悔,譬如说,因为犹太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很大。犹太人最初被迫害时大多数是德国公民,没有自己独立的国家,与旨在进行种族灭绝的纳粹实力对比过于悬殊,德国有胜之不武的忏悔,等等。这个学生回答问题时论据充分,让人耳目一新,其他学生也听得很认真。这个学生的回答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但我也为此受益不浅,我点评他的回答时,只能说,这位同学的回答,给了我们另外一种看待问题的角度。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很难去点评他的回答。后来,我还出示了几个拓展性的问题,如,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怎样看待之前出现的抵制日货等现象,结果学生纷纷起来发言,甚至学生之间有过几次比较精彩的交锋。我只能稍微点拨引导,并没有打断他们略显冗长的发言。上完公开课后,同行们点评时说,这节课,因为学生的回答而精彩。而我给他们创设了比较宽松的课堂氛围,不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加以是适当的点拨,所以课堂高潮迭起。我实话实说,这些学生太厉害了,动辄引经据典的,他们再发言下去,我就招架不住了。
总之,历史与社会的课堂精彩纷呈,学生老师都从中获益匪浅。但是,对老师的要求也高了。老师必须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备课之余,还要针对课堂内容设置有一定效度的问题,而且对问题的答案和相关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应答,作出相应的点拨引导,通过课堂互动,师生都有所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