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市三门县教育局教研室 卢玲亚
摘要: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统帅与灵魂。但在阅读课堂教学实践中却不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学目标虚设,内容泛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失去了教学目标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规范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五个方面的策略:凸显目标的学科性,体现目标的层次性,突出目标与教学的一致性,把握目标的发展性,增强目标的操作性。
关键词:教学目标 失范 策略
经历了数次的课程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性地解决。笔者经过反复的思量与考证,认为主要的症结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大多忽视了对阅读教学目标的深入思考与建构,对自己“为什么教”,“为什么这样教”,学生“为什么学”,“为什么这样学”等缺乏深层次的剖析与考虑。拿到一篇课文,大多数教师首先想到的是怎样设计教学方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手段等,而很少先去琢磨并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大家都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然而,我们的不少教师对阅读教学目标则是“嘴上重视、心里忽视”,“写在前头、置于脑后”,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虚设,目标内容泛化现象比较严重,设计的目标缺失教师对文本独特的审视与解读,缺少课时教学目标与课文目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的有机渗透与衔接,缺乏对阅读教学本质的认识。在教学调研中,我们从教师的备课笔记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设计教学目标,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教案集上的教学目标。如果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大都形式五花八门,内容随意。走进课堂,则发现一些教学目标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相干的现象非常突出。课时教学目标随课堂变化及时调整与动态生成的,更是少之又少。平时翻阅教学杂志及优秀教学设计案例集时,仔细研读这些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也发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表述形式不一,率性而为;目标内容语文本体缺失,过于抽象概括等。语文教师的“以其昏昏,又何以使人昭昭”,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益低下也就不言而喻了。基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失范现象,本文从提高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规范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五个方面的策略,以期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探讨。
一、凸显目标的学科性
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充分反映语文学科的性质、阅读教学的任务及阅读教学的特点。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一文中指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毫无疑问,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成了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有属性,也理所当然地成为阅读教学的标志性、根本性目标。
确立阅读教学目标,我们的着力点应该从阅读教学承担的任务上进行概括。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结合单元提示,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进行整体思考,既考虑通过阅读教学目标的落实,实现教学目标在三个维度上的达成,又着重考虑在阅读训练上使每一课时的教与学活动,都能让学生得到些什么。当然,鉴于阅读教学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在目标的文字表述上应该更加准确,更合乎语言规范,切勿模棱两可。目标的表述不仅要反映出“语文阅读课”的特点,而且力求反映出“小学”的特点。如人教版四(上)《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中“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这一目标的表述语言不够准确。试问,“怎样才算是‘整体感知’而非‘部分感知’”?“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不就意味着“整体感知”?这里的用词累赘。我觉得应该用“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来得贴切,明了,既体现出语文学习的特点,又适合第二学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二、体现目标的层次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与各层次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相对的特殊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体现这种层次性。通过阅读教学各课时教学目标的实现与累积,最终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总目标。阅读教学目标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在学习内容上,不同学科是有其内在的特殊性的。有道是“数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模模糊糊一大片”,作为“文选型”的语文教材,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它就承载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同一知识点的教学或相应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课时教学中也有着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体现着层次性。以人教版三(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着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①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②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③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②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③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二是学生的层次性。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是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应体现这种差异,教师需要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共同性目标是为所有学生预设的,是基本的教学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个性化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预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