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效性三亚市海棠湾镇椰林小学 陈邦雪 13976199925 情境创设,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更有实效性呢?一、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实践证明,教学情境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创设的指向也不同,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具有天真、爱幻想的天性,我们可以通过讲美丽生动的童话,做活泼有趣的游戏,开展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等形式来创设情境;而高年级的情境创设则应以学生的直观经验“相冲突”的对象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为教学情境。这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只有当学生主动寻求数学知识规律,才能找到数学知识的应用点,从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高年级的情境创设还要侧重于有助学生之间的自主、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尽量用数学自身魅力去吸引学生。如教学《比的意义》,先示中国队与美国队的足球比赛,让学生看两队之间的比分(2 :0),由观察场上比分,导出“相冲突”的问题情境。(因为比的后项不能为零,这一“相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从而理解比和比分的关系。可见,从这“相冲突”的,且富有挑战的问题情境,引发深刻思考、比较,课堂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精彩”——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学习积极性很高。试想:如果让低年级的学生谈足球,看国际性足球赛,也没什么兴趣,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的教学效果。二、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生活和体验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境,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信息,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架起数学知识与生活原型的桥梁,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小数除以整数》中的教学中,教师设计这样的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过购物经历吧?” 师:“昨天,小华的妈妈从超市买了3千克的苹果,花了9.6元;5千克的香蕉,花了12元;6千克的橘子,花了5.7元。” 师:“你能从这些信息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师:“你能估算出每种水果的单价是多少吗?” 买东西的情境学生非常熟悉,且有亲身体验。教学中通过创设买水果的情境,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数学问题,还促进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不断调整,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估算习惯的养成,也让学生学会在调整中准确地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三、创设情境要紧扣教学目标。 “创设情境”的目的不仅仅是激起学生的热情,重要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学习内容。使之更加有效地、生动活泼地实现教学目标,游离于教学目标的“情境”,仅是一种时髦。表面看似热闹,但没有能激起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这导致的只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技能。案例:“9的乘法”算理后的练习情境设计----“开火车”。游戏是老师当“火车头”,手里拿着许多口算卡片,开到哪停,哪位同学答对了,就可以拉着老师衣服跟后面做“车厢”。一个接一个,不到一会儿,整个教室里都开着长长的“火车”。场面非常热闹,有笑着的,有站着的,有欢呼的……。直到活动结束,学生还沉浸于活动本身的兴趣中。分析这一情境,的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发挥了主体作用。但仔细想想,这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热闹,并没有激起学生富有价值的思考。教师的情境只注重了情趣,却忽视了教学内容。尽管学生很投入参与,但他们感兴趣的只是“开火车”这一活动本身。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注重童趣,更重要的是要紧扣教学内容的知识与技能。不是让学生为游戏而游戏。我们创设的活动情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使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同样的这节课,我们不妨设计一些“做一做”,“比一比”,“辨一辨”等情境,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使情境创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综上所述,要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和年龄心理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的情境,使这“无法预约的精彩”情境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又一个平台。总之,情境创设要立足于数学学科的本质,讲求数学思维的含量,促进学生对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从而高效实现教学目的,这样的情境才是最有效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