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7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小作文《我的妈妈》习作专家讲评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6-1 13:5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年级小作文《我的妈妈》习作专家讲评课
  今天讲一个三年级孩子的作文,题目叫《我的妈妈》。
  在讲课前,我们先来分享两位妈妈的喜报:
  济南-翔妈:孩子在学校春燕杯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
  北京-依依妈妈:汇报一下,周末带女儿亲子的作文,得到优+3星,还在班上读了好句子。呵呵,我之前要求孩子天天写一篇日记,但是效果不好,后来跟着老师学,我发现自己放手太早,要求太高。
  特别要说明的是:北京-依依妈,入群听课可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观念转得很快。观念转得快,行动就快。还是那句话“知行合一”,知而不行,等于不知。知行合一的“知”,是要真明白、真相信。不是简单地停留在脑子里明白。脑子里明白了,但没有转化为行动,最多是个知识,而非知“道”。
  群里有妈妈常问:怎么办?怎么办?回答是:先“亲”起来,先行起来,先做起来。如果不做起来,不行起来,不“亲”起来,一堆问题在脑子里打转转,还是于事无补。当下我们的教育光讲“知”,不讲“行”,这是有害的。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里讲过,妈妈进步一小步,就是孩子成长的一大步,希望更多的妈妈,像依依妈一样,真正转变思想,行动起来。
  下面,我们就进入到正文,先来晒一下孩子的作文,也是一个喜报:
  妈妈感言:我是21群江苏—小小QQ糖。这篇《我的妈妈》是孩子送给我的“三八”节礼物,正好小记者网站有征文活动,于是就投稿,没想到就上报了。能结识非常老师和群里的这些妈妈们,是我的庆幸,我从中受益匪浅,孩子也从中受益。非常老师的书,则是孩子最爱看的作文书,谢谢非常老师无私的付出,看着孩子一点一点的进步,心中无比高兴!
  我们再来看一下,孩子的原文:
  伴随着三月的到来,三八妇女节也随之即将来临,这是妈妈们的节日。今年我送妈妈什么小礼物呢。对了,就要妈妈您看看,我笔下的您,我心目中的您吧。
  妈妈不高的个子,一头乌黑的披肩卷发,国字脸上镶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红润的嘴唇,说起话来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讲个不停。
  妈妈是我的“健康小卫士”。每当我的身体出现一点小状况,妈妈总会第一时间为我采取措施,结合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把病毒扼杀在摇篮里。有时病毒来势汹汹,我身体的安全防护大军全军覆灭,妈妈这时就只能求救医生这一“杀毒大师”了,送我去医院接受医生的治疗。看到我健健康康的,妈妈就喜笑颜开。
  妈妈又是我的“唐玄奘”。每天上学前,妈妈总会问:“今天有什么东西要带吗?”每天临睡前,妈妈总会不厌其烦地问:“该做的作业都做了吗?该准备的学习用具准备好了吗?”……考试前,妈妈又要唠叨了,“记得写名字、看清题意,不要急于答题,做完要检查”……妈妈的唠叨像唐僧念经,但正因为妈妈的唠叨,我才能一次次高质量地完成老师留的作业,一次次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一切都离不开我的“唐玄奘”。
  妈妈还是一个“大侦探”。电脑游戏的魅力是无穷大的,可我的眼睛又不争气,妈妈严格控制我的上网时间。有时,我总想趁妈妈不在家,多玩一会儿。一次,做完作业以后,我就上网玩游戏,在妈妈回来之前,我就把能看见的蛛丝马迹都毁灭了,可是妈妈还是知道了。原来妈妈在浏览历史中发现了。第二次,我吸取上次教训,把浏览历史上的记录都删除了,我暗暗地想:“嘿嘿,看妈妈这次怎么发现。”可是我的如意算盘又打错了,还是被妈妈察觉了,妈妈说:“我摸了摸电脑,发现电脑是热的哟,还有从你的神情,说话言语中,我就能得知。”哎,谁叫我做贼心虚呢,还是逃不过妈妈的“火眼金晴”。
  这就是我的“健康小卫士”,我的“唐玄奘”,我的“大侦探”,我那可爱可亲的妈妈。
  这是一个三年级孩子写的作文。初步统计一下,大约七百五十个字。从妈妈的感言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妈妈是21群的。想必听课有半年之久了,孩子能有这样的进步,离不开妈妈的坚持。昨天有新进群的妈妈在问:亲子作文,辅导孩子会不会让孩子有依赖性啊?想必这位妈妈的感言与孩子的进步,能回答亲子作文会不会让孩子有依赖性的问题。
  刚才,我们还收到一位爸爸的感言:
  广州-晴爸:喔,我家妹子也是全班上评读,谢谢非常老师。大半年前买的书,实操只是给孩子讲解了前面的对称,已收到好的效果,昨天加的群,今后会抓紧些。
  还有一位妈妈的感言:
  山东-悦悦妈:这个群“不好”,刚加入时是“好好学习,天天上当”,现在成了“好好学习,天天上瘾”,每天不看,像少了点啥。
  实在的讲,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孩子是不是懒,要担心的是在这里学习的妈妈、爸爸懒。
  下面,我们来具体讲评一下全文。
  第一,本文的第一个大特点就是:带帽、穿衣、套鞋。什么叫帽?帽有什么作用?帽子——说白了,就是一个段落的主题。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同理,一个段落也只能有一个主题。什么叫主题?说白了,就是您想表达的东西,就是您最想告诉别人的东西。帽子是主题,帽子也是提纲。
  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中,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人出门约会,最先收拾打扮的是什么?是头。所以这个头也好,这个帽子也好,是第一位的,是起领导作用的。帽子定好了,主题明确了,再用衣服来配,衣服配好了,再配上一双合适的鞋。“帽衣鞋”是一个整体,而帽子是标准、是起点。要想保证作文不散不乱,帽子不能少。
  在我们的书里,每一篇讲评文的后面,都有一个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导图就是帽子的图形化。所以我们再确认一下,帽子是主题,也是提纲,也是思维导图。这三样东西是一体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罢了。我们常讲“段落没有帽,送您当被告”。这句话似乎让人有些不理解。如果我们讲“写作要有提纲”这句话,似乎有些人就理解了;我们再讲“写作要有思路”,这句话恐怕反对的人不多。其实“帽子”就是提纲的具体表现,是思路的具体表现。
  我们在《基础篇》中讲道,对称有四个表现:对称词、对称句、对称块、对称段。什么叫对称?对称就是角度,就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写一个东西。在本文中小作者重点是以三个对称段的形式来写妈妈的。这三个对称段就有了三个对称的帽子:“健康小卫士”、“唐玄奘”、“大侦探”。用三个对称段来写妈妈,帽子也好,对称也好,这是本文的第一个大特点。
  第二个特点,就是本文中运用了“移花接木、张冠李‘代’”的技法。妈妈不是妈妈了,妈妈变成了“小卫士”,变成了“唐玄奘”,变成了“大侦探”。这个技法我们在《提高篇》第七章有系统的介绍。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移花接木的“花”与”木”,总要有一定的相关性,才能有“移”的可能;张冠李戴,姓张的与姓李的,如果不认识,就把帽子戴来戴去,那是要吃官司的。就好比这两天深圳发生的一起撞车案,真正的肇事者跑了,让一个不相干的人来戴这个帽子,网络流行语,叫顶包——这会让明白的人贻笑大方的。
  我们回到正文上来。总体上讲,借代要有相关性。从本文中妈妈是:卫士妈妈、唐僧妈妈、侦探女菠萝(波罗)。这些都是与妈妈的性格行为有相关性的。这是本文的第二个特点,小作者的这一个写作特点,让本文增加了许多的趣味。
  当然,第三个特点,不太容易为大家所发现,那就是前后文的呼应。在原文中小作者写到了妈妈的样貌,分别写道:国字脸上镶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红润的嘴唇,说起话来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讲个不停。这是一个总体上、形象上的描写。那么我们后面看到的对称段中,妈妈像“侦探”一样的火眼金睛,还有妈妈像“唐僧”一样的“噼哩啪啦”,都在有意无意地呼应了这个形象。前后文的呼应,让全文的总体线路、思路保持了一贯性。这就体现了作文的不散不乱、不拉不扯、不离不碎。所以我们要讲:不夸不行!总的来说,孩子确实写得很好。
  我们的点评提升,并不是否认孩子的成就。点评提升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看到,技法运用的背后所展现出来的变化。
  先来看第一段:
  伴随着三月的到来,三八妇女节也随之即将来临,这是妈妈们的节日。今年我送妈妈什么小礼物呢。对了,就要妈妈您看看,我笔下的您,我心目中的您吧。
  刚才也看到了,孩子在刊物上的作文,编辑把这一段删除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一段写的是作文的背景、目的,这与我的“妈妈”这个主题的关联度并不是很高,所以,删去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小作者好不容易写出百把十个字,痛下杀手于心不忍。我们可以简单处理一下,把这一段当成是一个题记来处理:
  三八节来临之际,用我笔下的您,表达我心中的您,算是我在妈妈节日时,送给您的小礼物——题记。
  我们来看第一个自然段,妈妈的样貌:
  妈妈不高的个子,一头乌黑的披肩卷发,国字脸上镶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红润的嘴唇,说起话来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讲个不停。
  我们可以本着为主题服务,有详有略的原则来调整:
  妈妈个子不高,一头乌黑的披肩卷发,永远透着精干利落。妈妈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好像风吹草动、蛛丝蚂迹,都逃不过她的双眼。她说起话来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响个不停。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家长中,那个放鞭炮的,准是我妈。
  在点评文中,我们删掉了一些与后面的呼应无关的样貌,这样也是为了把作文的一条线路表达得更清楚。所以,我们就把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去掉,这是要补充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在点评文中,增加了一句话:她说起话来就像放鞭炮似的,“噼哩啪啦”响个不停。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家长中,那个放鞭炮的,准是我妈。一是为了体现,有详有略,突出妈妈的语言,二也是一个借代的技法。
  我们在《提高篇》中介绍过,借代的技法,最常用的是“先喻后借”。我们再把这个“喻”借过来,用来代替妈妈的讲话。所以就有了:在一群叽叽喳喳的家长群中,那个放鞭炮的,准是我妈。在本文中“那个放鞭炮的”并不是确切的指放鞭炮,而是借过来指妈妈讲话“噼哩啪啦”。这样一喻一借,一借一代,就有了趣味。
  今天上午我们就讲到这里,下午再讲,谢谢大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00: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