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37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听课反思心得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49: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听课后感
陈老师的课堂,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如:“你的声音真响亮!”“说的真清楚!”“老师相信,接下来小朋友的表现会更棒!”“会提问题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我们把这个了不起的办法一起来说一说!”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哪位小朋友能说的更好?”“谁能说的更响亮?““说的很有道理,谁听清楚了,能再来说一说?”激励孩子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

学生回答错误或是一时回答不上来,老师没有迫不及待的帮助,更没有放弃,而是安慰鼓励孩子:“不要着急,接着说!”“是不是需要重新说一遍?”“想不想自己改一改?”消除了紧张畏难情绪,让他在心理上觉得是安全的,然后引导他思考,获得了成功和自信。

“跟他一样想的点点头!”“和他们想法一样的小朋友起立,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脸微笑看老师,老师就知道你已经好了!”虽然形式简单,但非常实用。这样的做法比 “对不对?”“做对的举手!”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数学语言的正确使用,是学生内部语言发展、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因此,课上数学语言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哪位小老师来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小松鼠有30粒,小熊有20粒,请问:一共有多少粒? ”

“要算一共有多少粒,可以怎样列式?”“30+20等于多少?”

“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我是这样算的,因为3+2=5,所以30+20=50。”

惊叹于孩子回答问题时,用语的完整、用词的精准,很难想象才一年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规范的数学用语,离不开老师平时每一节课的指导,在这节课上,陈老师也是一直在这样做着。实践证明,通过适当的指导,学生是完全能够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49:37 | 只看该作者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听课有感

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    吴  艳

今天听了张老师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有以下感受: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张老师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并辅以富于儿童化的语言,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以人为本,关注学习过程

在教学中,张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在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并及时加以评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帮助学生理清了思路。而在学生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对于教材上有的而学生没提到的方法,教师也以合适的方式加以呈现,体现出方法的多样性,并进而寻找出最优化的方法。较好地处理了方法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关系。

3、认真钻研,精心设计练习

从整个教学流程可以看出,张老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钻研,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并在合理运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精心预设,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着重训练。而“鸭妈妈找孩子”这一练习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同时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50:30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级数学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王老师执教

引入:(1)计算:算式1+2和3-1
     (2)挑战:算式10+20和30-10
     (3)引出这节课的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备注:在新旧知识之间,准确的找到了切入点)
授课:(1)逛花园:屏幕上展示了一幅图片,很多盆花
         教师引导:有几种颜色的花,各种颜色的花有多少盆?
         小组讨论、汇报: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
     (2)思考:你能编出怎样的数学题?
         小组讨论、汇报
     (备注:学生根据条件编一道加法数学问题而不是说出一个加法算式,考察了学生对算式的理解与思考的过程,而不只是把数字简单的相加)
       学生利用已知的三个条件,编出了四道数学加法问题。
      老师挑选出一道,让学生列出其加法算式。
          教师引导:思考你是如何计算算式10+20的?
     (备注:学生有的通过1+2=3得出10+20=30;有的学生通过摆学具算出10+20=30——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
        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动手摆一摆
     (3)任务:解决屏幕上剩下的三道数学加法问题
     (4)创设情景:工人叔叔搬花
         教师引导:工人叔叔要搬走几盆紫花,你能编出怎样的减法数学问题?
        (备注:逛花园这个情境的创设“以一当十”贯穿了这节课重要的知识点——加法与减法,使每个环节都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课堂练习:(1)根据图示,列出加法算式
         (2)口算算式:0+80、100-20、……
         (备注:100-20这个算式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在这里老师可以花多一两分钟的时候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看看是否都明白了)
    (3)帮小动物找回家的路
    求得算式的结果之后,把得数是40的算式连成一条线
    (备注:寓教于乐)
拓展:将10、20、30、40、50填在圆圈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的和相等。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创设一个“逛花园”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在导入新课的时候,也实现了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学生通过等式1+2=3和3-1=2与算式10+20、30-10之间产生了知识的迁移,计算出了结果。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理解与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内容。让学生编数学加法问题的这个环节,多名学生回答的是加法算式,一开始王老师还会重申一次是加法数学问题,后来一听到学生说出是加法算式,就打断他,有点生气的说:“你没有理解我的问题。”我认为她的处理方式不是很好,在学生接二连三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老师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这种情况。我建议可以把数学问题这四个字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51:03 | 只看该作者
于老师讲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计算教学较之其他内容更加的枯燥但是于老师充分利用书中的情境图将计算教学融于解决问题之中,让学生在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老师儿童化的语言,清晰的教学环节设计,亲切的教态,使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计算教学李烈老师曾提出了这样几点:

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2可以将新知转化成旧知,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4.、多元多样性的多种方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本节课教师可以将放得更开些,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解题思路。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思考与表达的空间与时间。几个孩子在说算法时都说到:“因为2+3=5,所以20+30=50。”教师可以追问:“2是什么意思;3是什么意识?”学生便会梳理思路“2是2个十,3是3个十”。学生的表达可能是个性化的可能是不完善的,教师要适时的发挥引导作用,规范学生的语言,梳理学生的思路,而不必要求学生必须模式化的表述。对于小棒的使用教师也可以再斟酌一下,怎样利用直观的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是显摆后算还是先算后摆更合理些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51:26 | 只看该作者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课材料

八道中心校   李桂玲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新课标理念和学习方式在王老师的课堂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现我就王老师执教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这节课说说自己的拙见,希望大家共勉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把整十数看成以十为单位的数再相加减。应该说学生算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所以教者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了说算理上。教者先有效地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几个十加、减几个十是多少。学生通过思考、观察、比较,自己总结出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已学的旧知识,找到新旧知识间的生长点,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这也是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想想做做把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减整十数对比出现,这样练习可以防止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通过教者精心设计、加强对比,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王老师的课堂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算习惯、观察习惯、回答问题完整性的培养;注重了小组的合作与交流,从小培养锻炼小组长,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人人参与好;注重了思维的过程,如怎么一眼看出花的盆数,怎样知道一盒墨水的瓶数等,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自己的计算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融入了爱护花草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科贯通运用的意识。整节课教师始终处于组织、引导、合作的地位,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好,效果是明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51:48 | 只看该作者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省级优质课课例)

执教:信阳罗山县南街小学   杨  蕾
评析:罗山县教体局教研室   鲁家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6�1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6页-5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借助现实生活情境,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经历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合作交流等思维过程,理解算理,体验算法,促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教材首先创设一幅苗圃的场景图,以对话形式,呈现了两个问题,同时呈现了以十为单位点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精灵的提示语显示出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相互交流,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理念。这样编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学情分析: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些特点以及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愉快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尝试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算法形成口算技能。
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信封,成捆的小棒,答题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析
(一)课前交流:
谈话: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很高兴与小朋友共同学习。我姓杨,大家可以叫我杨老师,我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我你的名字?  
1、交朋友
2、揭示课题
师:(师出双手)一双手有几个手指?10个手指是几个十? 请大家一十一十地数,一直数到九十。(点课件)这些数就是我们已学过的整十数(板题)
(二)尝试学习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课件出示56页主题图)
请认真观察,图中的这些人在干什么?有哪几种颜色的鲜花? 现在我们就去苗圃基地看看吧!(课件出示例1红花、黄花图)
2、尝试学习加法
(1)尝试自学,发现问题
①观察,获取信息
②思考,提出问题。
师:大家的眼睛可真亮!你们能根据“红花10盆,黄花20盆”这两个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边表扬边板书)
(2)尝试交流,生成问题。
①分析,尝试列式。
②交流展示,解决问题。  
师:怎样口算10+20=?大家想知道吗?同桌相互说一说,看谁的想法最巧妙?  
③师生小结,提升算法、理解算理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口算10+20=30的?可以直接算什么?  
3、尝试学习减法
(1)尝试自学,发现问题。
①观察,获取信息。
②思考,提出问题。
(2)尝试交流,生成问题。
①列式:  
②交流:展示算法、理解算理。
4、尝试概括,整理知识。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10+20=30和30-10=20这两个算式里面10、20、30都是什么数?
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题)。小朋友们是怎样口算出结果的呢?  
小结:对,每一个整十数都是由几个十组成的,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以十为单位,直接把十位上的一位数相加或相减(师边说边用手指着这几个一位数),算出几个十就是几十。
(三)、尝试探索
谈话:看到你们这么喜欢学习数学,花园里的花农阿姨非常高兴。听!她在夸小朋友们呢!
1、摆一摆,算一算,看谁摆得最好看。(课件出示教材57页 “做一做”)
2、看一看,填一填,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课件出示教材58第1题)
3、算一算,比一比,看谁的头脑最灵活。(课件出示教材58第2题。)
4、算一算,赛一赛,看谁的口算能力最棒。(课件出示教材58页的第3题。
指着第一个算式问:这里的3为什么不和十位上的4相加?
师:(手指着说)4表示4个十,3表示3个一,4个十与3个一合起来是43
(四)、尝试归纳
师:今天学的高兴吗?有哪些收获? 在帮助花农阿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更为小朋友们乐于合作、愉快学习感到自豪!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总评: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是“整十数的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比较抽象,怎样体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因“巧”而精彩,突出了“四个”特点:
一、以现实生活为主线,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代建构主义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生活情境是知识经验建构的最可靠的生长基地,它是知识经验得以产生并保持其生命活力和价值的根本条件。所以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以“花园——苗圃基地——帮阿姨解决生活问题”现实生活为主线,使学生在富有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认真观察,获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亲切感,从而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二、以问题引领先试后导,使学生善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考是数学的核心,尝试是获取知识的方法。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成功与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本节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 将文本知识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引领学生经历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由“几种花——怎样列式——如何口算——怎样思考?”等问题引领,让学生联系学习实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优化问题内容,把握问题时机,讲究问题技巧,进而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
三、以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乐学。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数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等不同方面,以激励性评价为主贯穿整个活动的全过程,评价时采取了形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不仅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主动传递出自己的关心之情,还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评价,借助微笑的表情,打消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自觉地打开心灵之窗,激励学生乐于学习。
(四)以任务驱动为途径,让学生会学。
“任务驱动”有助于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经历,获得对数学的事实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及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时,不是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之中,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调动各种感官去分析任务、解决任务,学会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但是本节课由于学生年龄小,知识基础比较少,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数学活动中动态生成的问题处理有些地方不恰当,特别是学生在口算过程中说算理、算法引导不够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15:52:26 | 只看该作者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课稿
瓯海实小            陈笑笑
    第九周周四上午第四节课,我听了周俊杰老师一年级下册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重视学生学习情绪。每次听完周老师的课,都感觉他对孩子总是很亲切。这堂课是在上午的第四节课,孩子的学习情绪不是积极。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周老师总是很照顾孩子的学习情绪,做完第一个练习后,还做了个游戏来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周老师总是表扬孩子,在练习中也给孩子“你准行”提示鼓励孩子。
二、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周老师设计从直观的盒子列加减法练习,对比练习,加减法的规律练习,最后设计的聪明题。从直观到抽象,层层递进,遵循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
三、思考。对于这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我还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环节中,学生的各种方法中,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本人没有教过一年级,对于教材还不是很熟,但是,对于这里的方法中,教师是否应该要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4 17: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