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小学数学公开课分数的意义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14
标题:
小学数学公开课分数的意义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听课记录及评析
一、引出课题
1、游戏:《用掌声表示得数》(出示课件)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学生拍掌两次)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学生拍掌两次)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两三个学生拍掌,其他学生无动作)
2、量黑板。
请两名学生用尺子量出黑板的长度。
师:得到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我们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就是分数。(板书:分数)
[评析:抓住生活与学习的联系,从简单的分苹果和是黑板入手,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并能尽快地揭示主题,使学生在一种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开始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明白分数产生的过程。]
二、探索新知
1、激发兴趣
师:我们以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现在请几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分数。
生:……
师:谁能举例子说明五分之一是什么意思。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五分之一。
生:5个苹果拿出1个,就是五分之一。
……
师: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分数的性质?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分数的意义?
生: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师:刚才已经讲过了。)
生:分数大还是整数大?
生: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区别?
师:大家想知道的还真不少,但是要了解这些,应该先了解分数的意义,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分数的意义)
[评析:教师控制教学节奏的能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及时把课堂引向预定目标——学习分数的意义]
2、合作探疑
师演示课件(认识学具):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小棒,铅笔,1个圆形,一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
生:还有1分米长的线段和一些花片。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按要求合作,用这些学生具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分数,完成以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等下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摆得最快,说得最好,得到的收获最多。
(生动手,师巡视。讨论过程略。)
[评析: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十大主题之一,教师在这里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想法,学会如何欣赏他人,倾听别人的意见,使学生互相启发,相互补充,调节了课堂气氛。]
师: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谁先来说说自己是怎样得到分数的?
(小组合作,一人在座位上讲解,两人在投影仪上演示,一人在实物图上将所表示的分数写在该手的右边)
生:一个1立方分米的(师纠正: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4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四。
生: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取出2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八分之二。
生:12个花片分成4份取2份,用分数表示就是4分之二。
师:谁愿意到上面来汇报自己得出的不同分数。
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十分之一。
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3份,用分数表示就是十分之三。
[评析: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以使抽象的静态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起来,学生边动手边动脑边动口,能更深刻地理解到什么是分数的意义。同时,教师还能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发散思维。]
[异议:可以采取在小组中说的形式,老师可以到小组中倾听。这样在同样的时间里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小组学习方式的落实。]
3、总结反馈,理解意义
师: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刚才在用物体表示分数的过程中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出示课件,组织讨论)
生:相同的地方是它们在分的时候都必须平均分。(师板书:平均分)
师:不同的地方又是在哪儿呢?
生:分的份数不同。
师:具体说呢?
生:有的平均分成2份,有的平均分成8份,有的平均分成100份。
师:说得非常好。还有吗?(板书:表示 份 数)
生:分的东西是不同的。
师:嗯,这样吧,我们把分的东西分类一下。比如,一根铅笔和一个圆,它们指的是单独的……)
生: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
师:一分米和一平方分米呢?
生:它们都是一个单位。(板书:一个计量单位)
师:一捆花片,一捆小棒呢?为什么不说是一个而是一捆?
生:一捆说明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
师:对了,所以我们就说这样的一捆是由……
生:许多花片或小棒组成的一个整体。(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
师:不管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我们在分的时候都必须把它看作“1”。
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名称 单位“1”
一个整体
师:为什么单位中的“1”要加引号呢?
生:它所指的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数字,所以要加引号。
师:说得好,谁能再举例说说单位“1”还可以表示什么呢?
生:一张桌子。
生:一间多媒体教室。
生:我们全班同学……
师:哇,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能举出这么多好例子,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把谁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就可把谁看作……
生:单位“1”。
师:现在谁能运用单位“1”的概念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分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
师:很好,还有谁愿意再说说。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取几份,就是几份之几。
师:我们一起把刚才几位同学所说的在黑板上补充一下。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名称
一个整体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本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分数的意义)
指导看课本,齐读分数的意义。
师:对于分数还有谁不清楚的。
[评析: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能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思考,做到启而不发,愤而不悱,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
[异议: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在引导学生的思维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但过多的引导只能是适得其反,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利于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师:谁来介绍一下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生:中间的那条线叫做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上面的数叫做分子。
师:分母指的是……
生:分母就是分成的总份数。
师:那分子呢?
生:分子就是表示出来的份数。
(师板书)
6…………分子
—…………分数线
6…………分母
三、知识迁移
(出示课件)
1、课本86页的“做一做”。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评讲:生抢答(谁先想到谁就先站起来回答)
3、用手中的红绿牌表示正误。(课件出示题目)
(这时,一个学生回答错了,师鼓励说,没事,他认为对,也会有对的理由,让我们来听听吧,学生马上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师又请他说出理由,学生回答:题目中没有平均分)
[评析:学生的错误,只要是真实的,暴露出来了,就是有价值的,教师能够鼓励学生正确审视自己的错误,师生之间的民主得到了体现。]
[评析: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另一主题,教师能及时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使知识迁移成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巩固练习
刚才的判断题,确实让大家大动了一下脑筋,现在我们就动动手,一起来做一道操作题,哪位同学愿意把题目读一下?
动手操作,然后在投影仪上讲解。
[评析;教师能积极设计一定的环节和手段,使学生善于动脑,积极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大家学得不错,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懂得了什么是分数的意义,只要保持这种爱动脑爱动手的学习习惯。相信大家会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解决更多的问题,收获更多的快乐。
[评析:用表扬的方式来结束一节课,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能使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从而转变为内在学习的动力。]
[总评:本节课通过“激趣、探疑、解疑、迁移”四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了一个多层次的问题情境,注意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与欲望,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以知识教学为载体,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归纳等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积极状态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意运用现代电脑教学手段,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静态的知识变得富有动感,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但教师在让学独立学习方面做得不够,教师在启发、引导方面做的太多,有道是过犹不及,教师过分地指导学生,给学生的只是思想的拐杖,而不是思考的方法,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避免这种情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14
分数的意义听课感想
听了汪中明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汪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主要抓住了同样是1/4,由于单位“1“不同,实际上的情况也不相同,可都可以用1/4来表示。整个新课的学习,教师看似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分数的真正含义。数学教学也真正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汪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她使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这节轻松的数学课,无疑为我们打开了“概念教学”的新“天窗”!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15
杭缨老师《分数的意义》听课记录
听课笔记
四年级《分数的意义》
地点:浙江教育学院 类型:录像课 执教:丁杭缨
一、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什么(分数的意义)
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过分数,回忆一下,你已经知道分数的那些知识?
(分子、分母、分数线)分数是有这三部分组成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他告诉我们分数大概可以表示什么
(分数也可以写成小数)告诉我们分数可以和小数互化
(分数可以表示抽奖)分数可以应用在概率上
(分数可以跟因数和质数连在一起
二、新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
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
屏幕出示分数产生的图
3个结用3表示,(放大细节)剩下的这部分还是1吗?不是了,剩下的这部分要用什么来表示(二分之一)为什么这么想?
你猜一下古人怎么写二分之一?(下面一个2上面一个1,上面一个1下面一个1)想知道古代是怎么表示二分之一吗?(屏幕出示古中国、古埃及表示的方法)
2、在作业纸上用你的方法把四分之一表示出来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个数不一样,但是都可以平均分成4份)
为什么同样都是四分之一,每个分的一份个数不同?
(分的总数不同)
出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他称作单位1
请告诉我单位1可以指什么?
(1块蛋糕……)
在这幅图里单位1指什么(四个图一幅一幅指过来)
单位1还可以指什么?
(一碗饭、一个蛋糕、1支铅笔、10支铅笔、2个纽扣)
100颗纽扣,我们班级多少人?43,能看成单位1吗?
四年级多少人?200多个,可以看成单位1吗?
在这4幅图表示四分之一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他们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
就是四分之一
(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数叫做四分之一)
3、出示练习第7题说说他们具体的含义
第一幅图:一个人的头大概是身体长度的8个——把一个人的身高平均分成8份,头部的高度就是身体的1/8[LU1] .
第二幅图:把长江干流平均分成5份,这其中的3份被污染,这三份就是3/5。(没有污染的是几份。2/5,污染得多还是没污染的多?渗透环保教育)
第三幅图:把四海表层平均分成10人,其中有3份是盐,所以盐占的是3/10[LU2] 。
4、拿出练习纸,独立练一练
用分数表示空白部分。
反馈:
第一幅图:3/5,还有没有不同,6/10,为什么又可以用3/5又可以用6/10
这两个分数大小一样,什么不一样?意义不一样
我对这几个分数很感兴趣
板书:
八分之三有( )个八分之一
九分之五有( )个九分之一
五分之三有( )个五分之一
十分之六有( )个十分之一
请看这边,我们发现什么
以前我们学过整数,它的计数单位有什么?
证书有整数的计数单位,分数也有,打开书,画一画,读一读,
明白了吗?读一读,
会找吗?
5、继续来下面的题(课件出示)
找一幅你认为最有挑战价值的图,用一分钟时间表示出他们的六分之五。
生画
反馈:
这幅图可以用六分之五表示,还可以用(十八分之十五)
他们大小一样,可是什么不一样?(计数单位)
看第一幅图,把线去掉,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十二分之十,我如果想用20分之几来表示,应该是20分之几?(课件分划出来)还可以用别的分数来表示吗?
他们的大小一样,但是计数单位不一样,意义不一样。
6、最后来出一个最简单的题目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浙江,
浙江的面积占中国面积的多少?(大约是100分之一)
如果老师一定要求你说出一个具体的分数,你要查什么?
(中国的面积、浙江的面积)
自己回家查找。
三、总结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16
分数的意义(听课反思)
参加了太仓市“小学数学分数教学”课堂研讨的活动,邵海兵老师的《分数的意义》这堂课给我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一节课不知不觉地结束了,使我收获不小。
首先,觉得邵海兵老师本人是一个很有钻研精神的人,不仅对本节课的教材认真钻研,设计完美的教学过程。而且对小学部分的分数教学也比较了解,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用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其次,这节课的导入的设计很让我欣赏。这节课从一开始到结束,始终处于热烈的气氛之中,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学习方式,有力地支撑了这种积极的氛围,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小游戏“说一不二”,用适当的数学语言描述所给的情境。出示情境让学生说一句话。如:1米的线段、1只鞋、1双鞋、1些鞋……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接下去的教学作了准备,更为单位“1”的教学难点作了铺垫。到后来学生很好理解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
最后,他的板书清晰易懂,对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很有帮助的。教学的重、难点的通过板书(卡片的出示)通俗易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
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多种平均分的方法;分母、分子不同时出现,就是让学生看到分母就想到平均分,看到分子就知道表示这样的份数(板书分母、分子),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悟,自己弄清楚分母、分子的含义,并能用分数表示。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16
听课记录----《分数的意义》 听课记录:老师先和学生互动,制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气氛。
明确提出要求:当其他人回答问题时,要看这别人。积极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感知学情
1、揭示课题——分数
2、说分数,介绍分数。
(1)谁来说一个分数?
(2)介绍某个分数的知识。
①意义 ②各部分名称
3、分数的产生。
(1)从课题中感悟分数的产生。
(2)猜哪个分数最早产生。
(3)介绍分数产生的过程。
(二)、体验分数
1、分实物,动手操作,产生分数
(1)一个苹果 (2)1米长的毛线 (3)6个苹果 (4)10根小棒 (5)8颗糖
2、交流分数
(1)苹果 (突出 平均分)
(2)毛线 产生多个分数
(3)6个苹果片 突出一个整体
(4)10根小棒 产生多个分数
(5)8颗糖 产生多个分数
3、概括分数的意义
(1)概括单位“1” ①概括单位“1” ②找黑板上的单位“1” ③举例单位“1”
(2)概括分数的意义 ①2人小组内交流分数的意义 ②举手回答分数的意义 ③感悟数学家说的分数的意义 ④体会分子和分母的意义
(三)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解答
2、利用媒体反馈交流答案
(四)学习方法的引导
1、本课小结
2、多种学习方式的引导。
① 看书,看课本
②看课外书,和同学一起讨论
③上网学习
④同学间相互交流
(五)动脑筋回教室
【评析】
这堂数学课,较好地实践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的这一重要方式。
动手实践。这堂课,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例如,在体验“分数的产生”时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苹果、毛线、10根小棒、8颗糖等实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在数学中除了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把10根小棒、8颗糖等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从而进行平均分。
自主探索。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这一堂课,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例如,在教学单位“1”时并没有把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在动手分苹果、小棒、糖的过程中感受单位“1”的真正含义。从课堂的学习氛围看出,学生的自主探索,确实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合作交流。例如,在“体验分数”时,老师让学生合作分实物产生分数,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交流中判断其他同学说的分数与所分的实物是否一致,学生在对与错之中掌握知识。这一堂课,学生的合作交流,有自由组合合作交流,有同桌合作探究,有小组合作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发言积极主动,讨论认真活跃,交流颇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搞花架子,流于形式。
老师的鼓励和赞美适时插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17
听“分数的意义”有感有幸听了我校特级教师陈家梅主任一节“分数的意义”,感觉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设计有效的铺垫。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单位1”,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别具匠心的一个问题“1可以表示什么?”就将此难点和风细雨的就化解了。在教学中和练习中,也不断地要求说完整话,进一步强调把什么看做“单位1”。
二、注重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在平时的布置作业当中,我们都会有一些预习作业,但一直感觉预习作业不好检查而流于形式,习惯好的孩子越来越发现预习的好处,而习惯差的孩子却越来越学会投机取巧。陈主任的这节课则体现了学生整体的预习习惯,在预习不同的孩子中有着不同的收获,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甚至有些是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特别是设计问题“挑战同学”,更是体现了预习的高效。
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课堂上,教师把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了统计,却机制地问了一句:“你希望自己解决还是老师帮你解决?”学生陡然豪气顿生:“自己解决!”。就这样,教师有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反弹了回去,学生则以高涨的热情来解决问题。此时的学习不仅仅是任务更不是压力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快乐!
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或是在练习的时候,都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进一步消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上的提高。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17
能复制是成功吗?
n 《分数的意义》听课有感
n
今天罗老师试讲了《分数的意义》这节课。这节课,学习的重点是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难点是充分认识和理解单位“1”。罗老师通过将9个圆让学生任选出其中的几个来平均分成四份,得到分数四分之一。学生由开始的不知道怎样将平均分的几个圆清楚的表示为一个整体,到分法不同,平均分的整体不同,带来了课堂生成的精彩。这样的设计,老师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充分参与到新知的探究过程之中,由迷茫糊涂走向清晰掌握,有效突破理解单位“1”的难点,应该说是一节难得的好课。可是,这却是一节照搬名师设计的一节课。同样的设计,不一样的生成,呈现的是同样的精彩和高效。老师在复制中深刻体会了名师的独具匠心,学生学有所获,这是课堂教学的双赢。我想,这就是成功。
这节课,可以说是被无数老师屡试不爽的经典课。作为一节经典课,有很多版本的设计,其中不乏名师的精巧设计。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如果是仅限于执教者老师独自演绎的课堂,是可以不去追求创新与突破的,只要学生学的明白课堂高效。
可是,如果要把这节课拿出去进行比赛,该去如何演绎,学生既学的清楚又突破出彩,想必是每个老师的心结。我们出去比赛,可以完全照搬吗?尽管预设相同生成不同。对于一个熟谙课堂教学的人来说,经典课名课的设计可以说历历在目,他们会如何看待这样的照搬呢?没有突破与创新的照搬课,会博得满堂彩吗?纠结于此时,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陈旧的设计只能是别人的成绩,代表不了自己的风格。如果在大赛中,名师的课照搬就是错的话,名师设计的课只可以成为老师们平时学习的典范而平时模仿了。
作为一个普通老师去参赛,课堂的高效要有,亮点更是必须有!
新,怎一个“愁”字了得?任何一丁点的想法与尝试,都凝结了设计者的冥思苦想。看似随意自然,其实不知道有多少的失眠在漫漫长夜!磨课的历练,是老师课堂教学艺术提高的一条高效之路。想的再江郎才尽,还是需要再一点点去思考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18
“分数的意义”评课材料
李芳
听完杨博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我感受颇多:
一、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确定哪些知识要引导,要点拨,要研讨,哪些知识适于自学阅读,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了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如分数的意义并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通过层层设疑、分层递进、逐步深入,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来的,教师能用准确的语言加以引导,教学效果很好。
二、本节课教师注意以兴趣引路,通过情境创设,层层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适时安排讨论,议辩探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通过集体讨论,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使差生也敢想敢说,在议辩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参与讨论,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和富裕悬念的导言,挖掘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扩展其思维广度。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吧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此处不失时机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杨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四、本节课以有趣的猜谜导入激起学生兴趣,继而在学生原有知识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了一个个的分数,并且完整地表述出了分数的意义,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提升。本课杨老师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设计安排,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明确,探究积极主动,尤其是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下,顺理成章地得出概念,并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当堂检测和总结评价。
五、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2/3”,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杨老师的教学节奏紧凑,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教学语言简洁明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18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安康市一小 三年级 胡万林
听了程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给我们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选准认知起点,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程老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时,就是从学生学情出发,短短的一句 “1/4,表示什么?”看到这个分数你想到什么? 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既找准了起点,又调动了积极性.导入部分,教师对于知识结构的变革,缘于教师全新的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思维开始了“起跑”。
二.重直观感知,动手操作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然而,分数毕竟是一种数,在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常见,怎样让学生理解其意义。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程老师在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后,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同时引出一个物体、一些物体、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程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和举例来理解,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程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紧接着引导学生找一找,想一想,动手圈一圈,写出找到的分数。整个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先动手,再归纳,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
我认为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得以体现。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三、练习功能的成功转化
练习,不只是巩固,更要发展。程老师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丰富、发展、构建新的知识。通过几道有坡度的练习,学生对分数意义的一般性认识变得更为全面、丰富、深刻,推动着知识的螺旋上升。几道练习,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
总的来说,这堂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体现了新理念,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是一节比较成功的数学课。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18
《分数的意义》的评课稿
听了陈雪芬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很有收获,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其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陈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举例来理解,在归纳后概括出单位“1”这个概念强调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所以加上“”。为了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陈老师通过图让学生体会、感悟,认识单位“1”,着重体会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情况。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陈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①理念新颖②练习层次分明③开放环节设计精致。
①理念新颖。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师生问答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②练习层次分明。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③开放环节设计精致。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你们能不能利用8个苹果表示1/4?然后组内交流。2、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图探究它的1/3。3、组织学生探讨( )/( )的意义。4、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等等。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8个苹果表示1/4?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19
“分数的意义”评课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钱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用十二个字来浓缩①理念新②做中学③练习精④开放多。
理念新。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做中学。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 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2/3”,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开放多。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1、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2、选择桌上的材料表示2/3,然后组内交流。3、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图探究它的1/□。4、组织学生探讨□/□的意义。5、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等等。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值得探讨的有一点,就是教材中63页的第四题看似开放又觉开放不够,特提出来大家探讨。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20
【原创】“分数的意义” 评课 听吴燕燕老师的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较浓,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引导下体现出开放的空间。我认为吴老师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基本功扎实的老师。
她的这堂课我认为优点有: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的开始她简单明了的切入“继续学习分数”这一主题,通过问题: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出示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这点教师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因为这课是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通过本课的学生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通过情景创设,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得出概念:
通过把1只蛋糕“平均分”给4只小熊,熊妈妈觉得分得太少了,想拿出第二只蛋糕盒子来分蛋糕。
引出第一个问题:你觉得应该熊妈妈应该怎么分好?
不打开蛋糕盒请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明白:不论盒子里的蛋糕数量是多少,只要是分给4只小熊,都用分数来表示。
第二个问题:盒子里除了可以认为是蛋糕,还可以是什么?
引出单位“1”,我想把概念教学作为一个数学问题来呈现,可以让学生经历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知到单位“1”的不同表现形式。最后,通过新老知识的比较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在开放的练习里,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2个重点问题。在本节课的设计上吴老师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出概念,如:在教师给学生准备的练习图里你还能发现其他的分数吗?学生的答案是很多的,体现了数学里的极限思想;另外让学生在图里找分数也有数型结合的思想。
当然我想每个处在一线教书的老师都会觉得上出一堂好课是很不容易的事,在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方面我们都应当努力去完善,是好课了,也有让人遗憾的地方:比如课堂里有位男孩在老师问:“对于分数有什么认识时?”回答到:“我知道分数是从小数转化过来的。”学生回答的很自信,但老师没给学生作出评价或引导,我认为这点作为每个老师都应该多学习,多看课堂的细节处理方面的书,以把这些从学生来的想法变成课堂里的一部分。
总之,吴老师的这堂课有尊重学生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关注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真得收获了很多,在此对吴老师说声辛苦了!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20
《分数的意义》两次评课记
山东省日照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 晔
这一学期,我校围绕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师徒结对活动。作为骨干教师的我,有幸成为师父,通过双向选择,我和卢成彩老师结为师徒。这本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没有什么值得赘述的,所以我前期也没有什么太多期待,但一个系列走了下来,我却改变了初衷,这样的活动就是一个字——好!
在活动之前,卢老师和我商量到底讲哪一节课,我看了看进度,翻了翻课本,说:“就讲《分数的意义》一课吧。”这是节老课,不知有多少人讲过公开课,不知有多少种教学设计思路,百度一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反思,遍地都是。而我就是要看看卢老师自己如何来处理教材,如何来进行教学设计,如何体现“高效”。所以我并没有帮忙设计思路,完全放手,让卢老师独立完成。
几天后,卢老师让我听课,我如约而至。下面是我的首次评课记。
在路上
初评《分数的意义》
今天听了我校卢成彩老师执教的《分数意义》一课,深有感悟,现结合新教育实验理想课堂、高效课堂的有关理念反思如下:
新教育实验认为,理想课堂要达到“六度”,即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的确,只有达到这“六度”,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才能激发,快乐高效课堂才能实现。
先说一下整合度。第一个观点——数学知识不是支离破碎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这个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有它的来龙去脉。第二个观点——学生的认知也不是彼此割舍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在原有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上,对新知识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就应该从这两点出发,首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这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前置基础是什么,知识点新在什么地方,后边的延续知识是什么;二是学生对这节课已经有了什么知识基础,哪些会了,哪些还不会。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教学设计第一要考虑的问题——研读教材。
就《分数的意义》一课而言,知识点分别是分数的产生、单位 “1”、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意义、分数单位。其中学生已经在三年级时候初步接触过分数,所以分数的产生已经掌握,完全可以舍弃这一环节,这叫创造性的应用教材。分数的意义学生也已经初步了解,知道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节课实际上是对分数意义的一个扩展,即还可以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平均分,这才是这节课最重要的新知识,是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至于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和意义只要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自会理解,分数单位则是一看即会,安排学生自学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这节课的学习就要在如何平均分一些物体上做文章。卢老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分别把4个、2个、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引出分数的产生;然后板书1/4,让学生举例说明所表示的意义,进行总结,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接着出示12个银杏,让学生找出分数,说出意义,最后总结分数的意义。应该说,这样设计,层次分明,按部就班,也还是不错的。但这节课到底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新旧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生直到结束,仍是一头雾水,而且对于分数的意义,学生也并没有真正理解。
所以我建议改为如下设计:1.删除分数的产生一环节,开门见山引入——出示1/4,让学生举例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在黑板一侧,并进行总结,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可以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加以说明这是以前学过的知识;2.出示4个、8个、12个苹果示意图,让学生自主尝试分别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集体交流怎么分的?每份是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在黑板另一侧;3.引导学生进行第一次对比——请看黑板,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答“现在是把几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平均分。”教师趁机说明“这儿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叫做单位1”。并对单位“1”进行强化练习;4.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对比:刚才我们平均分了4个、8个、12个苹果,有什么异同?引导学生总结——一方面都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每份都是1/4,另一方面因为单位“1”不同,所以每份的个数不同。这样就使学生加深了对单位“1”的认识,同时明白分母与物体个数无关,只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为下一步学习做好了铺垫。5.总结分数的意义。
再说一下练习度与延展度。新教育实验的核心价值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结合我们的课堂实际,首先要做到分层施教,让好学生吃得饱,让一般生记得牢,让后进生有提高。所以练习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练习题设计分为基本的平行性练习,这是照顾到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第二种是变式的综合应用习题,要求一般学生都要掌握;第三种是拔高的发散性与开放性习题,要求学优生掌握。比如可以设计十二根小棒,分别让学生拿出1/3、1/4、1/12,然后拿出1/( )、()/6等等,并让学生说出理由。再比如这样设计老是要奖励表现好的学生,每个小朋友分得这盒彩笔的1/(),得知道什么条件?这样就会引发学生讨论:需要知道获奖人数,还是彩笔总数,或者是二者都得知道?在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不管多少个物体,只要知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了,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从而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认识。这样设计的习题才有思考价值,才是有意义的,才能让学生越来越聪明。
这节课,卢老师上的还是比较出色的。从教态、语言到习题设计,都比较到位,特别是应对课堂生成性问题应付自如。卢老师设计了这么一道习题:分数单位是1/7的分数有哪几个?一生回答说8/7,其余学生都表示反对,另一名学生还大声说“这是假分数,我们还没学呢!”因为这并不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卢老师在耐心倾听学生回答后,用了设问句式作了简要解释:“分母也是7啊,为什么不是呢?”然后在课件上写上8/7,并加上了省略号。这个应对就很巧妙,即是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又能引发学生课下继续探究,还避免了学生对这一非本课研究内容进行过多争论,鸠占鹊巢,值得我们学习。
卢老师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对于我大篇幅的建议虚心接受,然后我们坐了下来,认认真真的研读教材,确定目标,设计思路。一天后,卢老师又在另一个班上了这节课。下面是我的第二次评课记。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21
被感动着
——再评卢老师《分数的意义》
这是我第二次听卢成彩老师上《分数的意义》一课,因为这节课后紧跟着就是课间操,我的搭档开会去了,我必须带队,所以下课铃一响,我就立即向门口走去,边走边说:“非常好!非常好!”走出门口的一瞬间,不知怎么,我觉得眼眶似乎有点湿润,可能是被感动了吧。因为作为师徒结对中的师傅,对于徒弟的快速成长,我这当师傅的自然是太高兴了。
感动之一:天然去雕饰的“开门见山”
课的开始,卢老师开门见山,直接出示了四分之一,然后提问:大家认识吗?这是什么数?谁能举例说明分数的意义?对呀!分数这一内容在三年级就已经接触,何必再来牵强附会、画蛇添足的情境,开门见山就是最好。因为数学本身就追求简洁之美嘛!
感动之二:四两拨千斤的“应对生成”
当学生在回答四分之一表示的意义时,忘记了说“平均”,这可是关键词啊!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这也是分数的重中之重,正好作为一个返利,是加深学生印象的好机会,绝不能放过。于是卢老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失误,开始做大文章。你看她巧妙的一句导语“老师发现了一点问题,你们听出来了吗?谁来帮帮他?”立即就有学生站了起来给予纠正,教师又趁机强调了一遍。这样我相信学生再也不会出同样的错误了。
感动之三:举重若轻的“新旧对比”
在通过让学生举例说出四分之一所表示的意义,并进行总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激活了三年级所学分数的知识以后,卢老师出示了4个苹果、8个熊猫图片,让学生自己分别找出它们的四分之一。这样做是有根据的,因为学生谁不会平均分配呀!咱们可不能小瞧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认真观察思考——现在的四分之一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学生纷纷回答——以前是平均分一个物体,现在是平均分一些物体。卢老师趁机总结:对!一些物体也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来平均分,这就是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顺利实现同化与顺应,意义建构积极主动。
感动之四:画龙点睛的“单位一总结”
在总结出单位一概念之后,教师出示了一首顺口溜“一张大饼一个梨,一吨稻谷一克米,一片树林一群鸡,都可以看做单位一。”别小看这首顺口溜,它通过几个有趣的典型的例子,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全部囊括其中,使学生非常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了、理解了单位一的含义:平均分的是什么,什么就是单位一。相信学生记忆会非常牢固。
感动之五:水到渠成的“分数意义总结”
学习了单位一,教师随即出示一道练习题“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羽毛球运动健儿们奋勇拼搏,一举夺得该项运动全部金牌总数的五分之三。”然后提问:这里是把谁看做单位一?引导学生说出五分之三在这儿表示的意义,接着去掉所有的文字,只保留五分之三这个分数,提问:看到这个五分之三,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自然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3份;有的说是把十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3份;有的说是把五条绳子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3份……教师总结:五分之三有这么多的意义,谁能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结果学生纷纷回答:把单位一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3份。这就为分数意义的概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教师又先后出示了三个分数,让学生分别说出它们表示的意义——括号分之三、五分之括号、括号分之括号。在说第一个分数时,学生有点困惑,但随即明白,回答: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取了其中的3份;把单位一平均分成5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至此,分数的意义已是水到渠成,教师又及时进行了强调。这样,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学生最终自己总结出了分数的意义。同时也使分子分母的意义呼之欲出,下一步学习就简单了。
感动之六:百宝箱般的“课堂练习”
纵观本节课的练习,教师始终注重了开放性与趣味性。第一次是出示一个盒子,教师介绍这里面装有银杏,平均分给4位同学,每人分得这些银杏的几分之几?接着告诉学生共有12颗银杏,让学生自己在下边画一画,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顿时被打开: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四分之三、六分之一、六分之二、十二分之一、十二分之七等等,所有的分数都被找出,学生人人充满了成功的喜悦。第二次教师又出示了一小袋牛奶糖,提问:取出2块,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原来有几块?这是一道较有难度的变式题,但由于教师教法成功,学生掌握牢固,基本上所有的小手都高高举起。在一个学生回答正确以后,教师将一块糖奖励给了这个学生。学生一看有奖品,积极性更高了,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教师接着提问:现在还剩9块糖,取出三分之一,是几块?剩下几块?再取出三分之一,又是几块?为什么都是三分之一,取的块数却不一样?学生回答单位一不同。这就为以后解答分数应用题做好了铺垫。这样的习题设计,学生怎能不喜欢?学生的思维怎能不被激活?目标达成度怎能不高?
感动之七:水乳交融的“坦诚相见”
练习时,教师出示一个盒子,介绍里面装有银杏,提问平均分给4位同学,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吗?结果学生纷纷表示不能,教师觉得很奇怪:这么简单一道题,学生怎么不会?这时一个学生提醒教师:之所以不能,是因为老师漏说了一句话——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吗?面对这一失误,卢老师并没有想办法搪塞,而是马上承认了错误,并向这位同学真诚的表示感谢。这一点难能可贵,教师不是完人,也会有出错的时候,所以不必忌讳,真诚的承认错误,不但不会让学生看不起,相反你的真诚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感动之余,也有几点建议提出来与卢老师商榷:一是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设计,如在让学生自学分数单位时,教师直接说下面我们来自学分数单位。这句话就很突兀。建议改为“我们学过的整数有计数单位,那么分数有没有计数单位?请大家自学课本。”二是板书要注意整洁美观,只板主要内容,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三是要进行第二次对比,即为什么都是四分之一,取的个数却不一样?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因为单位一不同,所以个数也不一样,避免在以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时发生混淆。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能有这样虚心学习、精心雕琢课堂的徒弟,真令人高兴。
相信只要努力去做,坚持去做,用心去做,我们就会有更多不经意的喜悦与收获。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21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汪海燕老师主讲了《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时老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体验出发,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是以“做”而非“听或看”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观察、推理和交流中,获得切实的体验。
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汪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教师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整个新课的学习,教师看似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借助于课堂这个思维“运动场”,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理解了分数的真正含义。数学教学也真正体现了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 “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汪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她使大部分学生获得了成功
这节课给我总的感受是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练习的设计层次鲜明,层层递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21
《分数的意义》评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节奏紧凑,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教学语言简洁明了。 在学生原有知识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本课老师紧紧抓住分数的意义设计安排,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大胆地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标明确,探究积极主动,尤其是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对于分数以及分数单位的理解,都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前提下,顺理成章地得出概念,并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当堂检测和总结评价。其特别之处如下:
1.本节课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的时间跨度比较长,老师也很难给原有知识定位。在这节课中老师很好地理解了这个问题。出示“1/4”一个简单的问题:“看到四分之一这个分数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想起了自己原有的知识,也让学生对自己原有知识有个简单的梳理。在课的开始也更好地聚集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2.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诠释了新时代教师的角色。
3.着重一点,把握全局,在这节课中,老师的课堂设计以及提供的素材,无一不是体现着串起学生新知与旧知,丰满着学生的原有知识。让学生在探究中、在练习中,自主地建构者自己的知识体系。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22
评课——《分数的意义》
五下的《分数的意义》这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知道了由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可以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两个层次:1、让学生认识到这里分别是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的,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2、再让学生认识到分数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完整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最后让学生认识分数单位的含义。
听了姚老师上的一节“分数的意义”,让我收益量多,也不禁让我产生了一些想法。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同时数学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本节课,姚老师在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姚老师在教授这块知识时,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一个分数,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
课前安排了两个小游戏,第一个游戏是“1+1=?”问学生“1+1还等于1吗?”第二个是“说一不二”的游戏:3吨沙子,8个洋娃娃,4个苹果等,让学生说。为后面教授单位“1”做好铺垫,而且学生的兴趣也一下子被调动了。
课始分梨,唤起学生对分数的旧知,这时候学生已经让自己处于一个分数的氛围,姚老师问:关于分数,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对学生已学的分数知识也有了一个梳理。接着,(1)出示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把1份画上阴影,让学生回答是几分之几?(三分之一)。为什么是三分之一?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1份。(2)出示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把5份画上阴影,让学生回答是几分之几?(九分之五)。为什么是九分之五?…(3)4个苹果涂色一个。…(4)六枝铅笔涂色两枝。…问: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发现从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教师引出单位“1”就顺理成章了。
接着教师出示的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四分之一。(露出的是一个长方形),你能根据老师画的,画出下面的图形吗?老师告诉你,答案可能不止是一种。学生操作,接着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师问:关键看什么?生:看露出一份。学生展示的作品多姿多彩,充分体现学生富于个性的思维。老师出示这张图的真相,是4个小长方形。把4个小长方形看做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说明有很多可能性,体现思维的多角度。这个部分是整堂课最亮点的地方,学生的反馈也很精彩。但这个地方,如果在学生做出是四个同样的小长方形时,教师把四个小长方形圈一圈,形成一个整体,更体现单位“1”。
下面小结和课堂上的巩固练习,姚老师很注重层次,使学生人人有收获。姚老师的板书很整齐,一步一步,层层递进,最后把分数的意义补充完成,使得这堂课都完成。
姚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整节课轻松、愉快、流畅,尤其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体现的较为突出。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在本节课的设计上姚老师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注重利用认知过程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各种能力。总之,这节课有很多是值得我学习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30 09:22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
分数的意义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从具体的实例中逐步抽象、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两个重点问题。吕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领悟单位“1”的含义、进而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用十二个字来浓缩①理念新②做中学③练习精④开放多。
理念新。老师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惯性,摒弃了以往“小步子”教学模式,大胆而科学地对教材重新组织,设计了较为开放的问题,提供了必需的学习材料,解放了学生探索的时空。通过学生小组操作活动,引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的情况,从而为抽象单位“1”做好了准备。
做中学。学习数学实质上就是“做数学”。老师 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数1/4、2/3”,很自然地使学生体验、感受分数形成的过程。分数意义的探索完全在学生自己实践、合作、思考下获得。学生“学习的主人”色彩体现的淋漓尽致。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的现代思想。
练习精。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做到了“百里挑一、以一当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实效性。特别是相关的变式练习,对学生分数意义的建构起到了催化作用。
开放多。本节课是课例研究课,其研究主题是《分数的意义》一课如何运用和开发开放性习题。因此,本节课多次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环节,如:1、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2、选择桌上的材料表示2/3,然后组内交流。3、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图探究它的1/□。4、组织学生探讨□/□的意义。5、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等等。其中,你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材料表示1/4?这一环节是教材中的开放习题,教师加以了运用。其他环节是教师自己开放的开放性习题和问题。本节课设计的这些开放性练习题,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得以扩展,给不同层次的同学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