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资料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9 15:13
标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听课心得体会评课稿资料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听课心得体会

今天,新华学校的王晓玲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教学研究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听完课,有以下三点感触颇深,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堂向课前开放。

新课程的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课上同学门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纵观本课,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展开的。我们可喜的发现,学生对这种课堂向课前开放的预习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

二、有效利用学习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如引入新课部分,媒体出示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壳等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王花八门,但是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再如,在学习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非常大,其原因就是有长方体特征的探索过程为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习方法。

本课中,教师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所谓探究,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预测、收集数据、证明的过程。这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比较突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探究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也是本堂课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王老师曾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非常感谢王老师为我们所做的精彩展示。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9 15:1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听课有感

南通市城中小学   章颖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学习的一次过渡,也是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而且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听了吴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深有感触。吴老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知识建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主要感受如下:

  一、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本节课教学有效地运用了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围绕教学的重难点确立了自主探究的研究主题,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了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情境,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手中拿着长方体实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训练学生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顺序想一想长方体共有几个面,再观察每个面的形状、说出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然后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明确它是长方体的棱,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条棱,想一想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再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把棱分成三组,每组互相平行的棱的长度相等。最后让学生归纳、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 12条棱、8个顶点及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学生在自主、独立的探究活动中不仅发现、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了空间观念,而且投入度高,在重难点环节有思维层深度。

二、制作模型,训练技能

吴老师创设了制作高楼模型——长方体框架的活动。孩子们通过制作模型,一方面根据选择的材料,把经过分析的各元素综合为整体,使想象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凸现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模型,进一步验证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又根据多媒体演示的模型,让学生想象如何画一个长方体,最少保留几条棱节能想出长方体的样子?引出了从一点出发的三条棱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立体图形模型,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感受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并结合自己的模型得出结论。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吴老师结合学生所熟悉的身边事物,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创设了猜物体和包装礼品盒的情境游戏。让孩子们通过给出的长、宽、高的数据,猜一猜会是什么物体?并说说为什么。孩子们在趣味盎然地游戏中,加深了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在包装礼品盒时,留下了你知道至少需要多少丝带?至少需要包装纸多少平方分米的问题,为后面探索求棱长和及表面积设了铺垫,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数学学习方式、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得到发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9 15:1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听课反思

今天听了毕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录像课,自己刚好也上了这一课,颇有感想。现总结三点如下:

1.注重把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进行教学,即教学数学知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数学思想(集合思想)、数学方法(按顺序地观察、摸、数物体的方法)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数学知识,又学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恰到好处的演示实体的或框架的长方体,在屏幕上映出动态的长方体图形变为正方体图形;画出形象直观的图文表结合的图形,以及指导学生使用学具,学生主动积极地通过具体的实践,体验、监控、调节自己的策略,从不规则地看、摸、数,到按照顺序地看、摸、数,最后全班同学都能正确地边看边摸边数说出正方体的特征。使学生能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全过程,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发展。

3.学生手脑并用,左、右脑协调配合,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发展,促进了大脑功能的开发。此外,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易操作;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不拘一格;板书设计新颖,教师语言精炼、准确,演示动作果断、敏捷、给听课教师留下深刻印象。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9 15:14
关于六(3)班韦明贵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听课评价



一、突出亮点:



1、本节课韦老师的课堂结构基本符合我校的课改模式,注重课前预习,并且让学生自制了教具。



2、教者充分利用了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如挂图、教具、小黑板。教学中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注意到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尤其还交给了学生一些应试的小技巧。



二、具体建议:



除此之外,作为听课的老师,我也有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1、韦老师本节课的覆盖面不太广,应多提问一些;在板演时,应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空间。



2、本节课讲的是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可以在本节课结束时,总结一些展开图的变化规律。



总之,韦老师这堂课是符合课改精神的一节好的随堂课。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9 15:14
廖志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听课反思




1、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



这节课一开始张老师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收集来的各种形状的实物,让学生识别,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使学生明确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占有一定的空间。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张老师在图形教学中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观察、触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参与,自始至终参与到整个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发现规律。在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全身心的主动参与,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充分发挥了手脑的作用学习和理解新知。



2、多媒体的运用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的运用使许多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思维、动作,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例如: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教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的感官协同作用,帮助他们形成鲜明的表象。



3、利用“合作探究法”组织教学



“合作探究法”是分小组,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探究解决方法来进行教学的。它既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能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不是随便运用,合作探究法也不是走走形式而已,对什么时候讨论很有讲究。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凡是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就通过班级适当交流取得共识。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再适时指导、点拨。



这节课操作的内容比较多,让学生多进行合作操作的活动,无疑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如让学生自己找到得出“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的方法时,由于可以通过观察、画、计算等多种方法得出这个结论,利用小组集体操作,既可以发挥每个同学的聪明才智,又可集中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尽快地找到尽可能多的方法。因此,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个人责任感。



总之,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优化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9 15:1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3.渗透子集思想,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长方体的特征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等),(多媒体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师: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2.(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物体)



师:这些都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评:从复习平面图形导入立体图形,开门见山的导入课题。】



三、讲授新课:



(一)长方体的特征



1.出示思考题



(1)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



(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相对的棱长短怎样?



(3)3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评:学生带着思考题去实践操作,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便于操作。】



2.学生利用各自准备的长方体物体,通过看、摸、数,回答思考题的问题,讨论长方体的特征。



(1)师提问①:长方体有几个面?你是怎样数的?老师注意比较学生的不同数法,有意识引导学生按顺序数面的个数,使学生清楚知道长方体的面是由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组成。



【评:教者表扬了按顺序又对又快地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的同学,很快地原来漏数或重复的同学,也能正确地数出面的个数。可见,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师提问②:这些面各是什么形状?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认识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或者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师提问③: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要求学生通过度量相对的两个面的长、宽,真正认识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相等。通过师生对话,板书长方体面6个都是长方形或其中有两个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2)老师通过对相对两个面和相交两个面的比较,指出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并让学生说出哪两个面相交得到棱(如前、右两个面相交有一条棱。……)提问①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你是怎样数的?引导学生数棱时可以按顺序分三组数或者按相对的棱分三组数,长方体有12条棱。



【评:教者再次提醒学生“是怎样数的”,可以看出,教者善于把握一切机会教学生学会学习方法。】



提问②相对的棱长短怎样?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由长方体的6个面是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的道理,说明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并板书:棱12条相对棱长相等



(3)老师通过对相对的棱和相交的棱的比较,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并提问: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顶点8个



【评:学生通过手摸、眼看,手眼并用地应用多种感觉器官,对平摆、竖摆的长方体进行观察、触摸、按顺序地数获得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点;并且师生共同小结了长方体的特征及其学习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创造情景恰到好处地演示了实体和框架长方体模型,指导学生有的放矢的使用长方体学具。】



(二)画长方体立体图让学生观察长方体教具,知道不管在哪一个位置上观察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从而揭示长方体的画法。



【评:从美术课静物写生入手,导出长方体的画法,提高学生看立体图形的能力。】



(三)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让学生观察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一定有3条棱。



(2)三条棱中任两条一定是同一个面的长和宽,指出这两条棱也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另一条称为长方体的高。并在图上标出长、宽、高。



(四)正方体的认识和正方体的特征



(1)利用长方体框架(或幻灯片),变动长方体正面的长,使之与宽的长度相等,再变换长方体的高,使之与长、宽的长度相等,从而揭示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并出示正方体的实物图及画出立体图,指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评:教者吸取电脑软件的长处,动态地在幻灯屏幕上把一个长方体变为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映入每一位同学的眼帘,其结论便水到渠成。】



(2)正方体的特征启发学生通过观察面(包括:个数、形状、面积大小)、棱(包括:条数、长短)、顶点(个数),归纳这三个方面的特征,总结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归纳特征后,老师小结并板书其特征。板书:正方体面6个都是正方形面积都相等棱12条长度都相等顶点8个



【评:学生把学习长方体的特点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点上来,他们手拿正方体学具,边看边摸边数边讲,又对又快地达到学习目标。】



(五)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通过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使学生知道,正方体具有长方体所有的特征,而正方体具有的特征并不是每个长方体都具有。如果把长方体看成一个整体,那么正方体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评:利用子集思想揭示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辩证关系启蒙教育,自然不生硬,易被接受。】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



2.判断。



(1)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



(2)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正方体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每条棱长是5厘米。



3.说出下面各图形的长、宽、高(课本练一练第4题)



4.下面是一个由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成的长方体的部分图,说出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并试说哪个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评:练习内容丰富,多样,既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小结及布置作业



老师通过补充板书:学生通过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及结合板书,说出本节课的“课题”、“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标在了这个长方体哪个位置。从而加深对本节课主要内容的认识。






【评:总结的板书设计新颖,把本节的重点内容以图文表结合的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眼前,给人铭刻记忆,久久难忘。】






【总评】:



1.注重把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进行教学,即教学数学知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数学思想(子集思想)、数学方法(按顺序地观察、摸、数物体的方法)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学数学知识,又学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恰到好处的演示实体的或框架的长方体,在屏幕上映出动态的长方体图形变为正方体图形;画出形象直观的图文表结合的图形,以及指导学生使用学具,学生主动积极地通过具体的实践,体验、监控、调节自己的策略,从不规则地看、摸、数,到按照顺序地看、摸、数,最后全班同学都能正确地边看边摸边数说出正方体的特征。使学生能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教学全过程,其主观能动性得到发展。






3.学生手脑并用,左、右脑协调配合,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和谐发展,促进了大脑功能的开发。此外,教学目标具体明确,易操作;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不拘一格;板书设计新颖,教师语言精炼、准确,演示动作果断、敏捷、给听课教师留下深刻印象。



教学评价设计: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生生互评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9 15:1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课稿
首先感谢县教研室为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能和这么多优秀老师们一起交流、学习,我感到很高兴。下面我就陈秀梅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指正。  

陈老师能够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能够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总体呈现四大特点:  

一、   准确把握目标,体现新课标理念  

本课有3个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陈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给出学生要探究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比较、思考、讨论、整合,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小组代表回报,最后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有效地合作学习,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关系。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归纳总结”的数学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又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3个教学目标。彰显了“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各部分的名称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  

数学本身是枯燥的,陈老师呢,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形美,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喜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陈老师是按照:整体感知---初步认识——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的顺序进行教学的。   

1,整体感知: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认识,在让每个学生从学具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举起来让大家互相看一看,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一个外观上的认识。  

2、初步认识,通过触摸、观察,交流达到认识其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3、深入理解:让学生同桌共同探讨正方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探究正方体的方法自主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并及时利用多媒体演示进行点拨,帮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棱按长、宽、高可分为三组,每组的四条棱相等。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一个进一步的认识。  

4、熟练掌握: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归纳出这两个立体图形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使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整个教学环节紧凑,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过渡自然。后两个环节看书质疑和全课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整合、归纳。使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尤为突出。  

三、合理运用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课堂教学的热点之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否则它就是一个花架子。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长方体的特征的认识更加深刻,比如: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陈老师用多媒体演示,通过大屏幕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的去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12条棱按长宽高分为三组,每组的4条棱完全相等,同时向学生传递了“比一比”这样一种探究方式。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时,陈老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把一个具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慢慢变成正方体,让学生通过演示发现当长方体的长、宽、高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体,使学生体会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练习设计体现针对性、层次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作为学生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对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陈老师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首先让学生通过判断对错,使学生更科学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填空巩固并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第二题既让学生,又为以后求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基础。第三题,较第二题难一些,让学生通过部分数据想出与之有关的数据,抽象出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整个练习设计由易到难,体现了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起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一点点延伸,一步步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整体感知这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但再好的课在细节上也有需要改进的细节:  

1、在教学中,本来估计学生对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12条棱分为3组,每组的4条棱完全相等认识不到,老师再发挥多媒体优势,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但是,课上学生偏偏完全说出来了,这时老师再用多媒体演示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老师这时要进一步让学生说出是怎样知道这些特征的,充分发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研究问题的片面性。适时地告诉学生只凭猜测或者看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下结论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结论都是要通过反复验证的,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让学生利用直尺或三角板量一量方法去验证,老师再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知道验证一个结论还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更直观的,准确地认识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12条棱按长、宽、高分为3组,每组的4条棱完全相等。再给长方体的特征下结论就比较严密了。  

2、对集合圈的处理上,如果能让学生说出长方体包含正方体,用一个大集合圈表示长方体时,就可以在这个大集合圈内,画一个小集合圈表示正方体。就更能体现关注学生探究过程教育理念。  

3、在处理“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这一判断题的处理上,学生无从考虑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当三个面是相邻的面时其他三个面就是和他们相对的面也是正方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正方体。如果有一组是相对的面,另一个面相对的面也是正方形,剩下的一组对面一定正方形,既帮学生认识到三个面是正方形的本质,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关注学生不是只停留在关注他们学习知识上,更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性格、品质的培养。在小组汇报这一环节上,有一女生作为小组代表对正方体特征的汇报时,孩子因为紧张说错答案,而另一组有一男生又急于纠错,造成这个女生更紧张。老师要对男生说咱们一起听完同学的汇报好吗,向学生传递学会倾听是对发言者最起码的尊重。同时鼓励那个女生大胆发言。这样就可同时保护两个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今后形成一种充满自信,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9 15:15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课稿

昆山市实验小学  陆亚勤

今天,王娟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教学研究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听完课,有以下三点感触颇深,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堂向课前开放。

新课程的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课

前预习的好,课上同学门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课上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就会被同学们所领悟,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欲望。纵观本课,学生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上展开的。我们可喜的发现,学生对这种课堂向课前开放的预习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

二、有效利用学习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如引入新课部分,媒体出示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壳等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王花八门,但是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再如,在学习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非常大,其原因就是有长方体特征的探索过程为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习方法。

本课中,教师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所谓探究,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预测、收集数据、证明的过程。这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比较突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探究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在此基础上去感悟知识,主动获取知识,这也是本堂课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王老师曾多次让学生运用数一数、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等的特征。让学生在“触摸”中掌握知识,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非常感谢王老师为我们所做的精彩展示。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9 15:16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及评析


    课前谈话:今天看到一个陌生的人站在讲台上,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想了解、知道的?(学生一下看到好多老师听课,又遇到一个陌生的人,一时没有举手的。半分钟后有学生举手)生1:你姓什么?是哪个学校的?来做什么?师:我姓丁,它的特点是按姓氏笔画排名是排第一的。如果参加选举,第一个会看到我的名字。师:你能介绍一下你自己吗?你有什么特别之处?使不认识的我能记住你的名字,已经认识你的人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三个学生介绍自己)师:今天我们来上节数学课,你知道数学是做什么的吗?生2:数字。生3:计算。生4:图形。生5:统计什么的。师:大家说的都很好,我们学数学有两项很重要的方面,一是数,一是形。(板书:数,形)数有计数,如从一年级开始的数数,到加减乘除的计算,到用字母表示数及方程等。形有哪些?生6: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生7:求面积,周长等。师:形可以从最基本的说起。点,(在黑板上点上一个点)点没有大小的区别。在哪里用到过点?生8:圆生9:两点画一条直线生10: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师:在哪里有点的具体的名字?生11:角生12:角中有顶点。师:点有一个就有两个,点两越来越多,就成了一条线。(用尺子点好多点,再连成线)有关线的知识,你知道什么?生13:直线、射线、线段师:线慢慢的移动,它的轨迹就形成面。我们小学主要研究的是平面,你知道哪些平面图形?生14: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师:一个面再移动,它的轨迹就形成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板书课题:长方体)研究体也要从点、线、面这三个方面入手。(教师手中拿一个长方体)你知道长方体的点在哪个地方吗?指一下。(一学生指一下教师手中长方体的顶点)这个点还有个名称叫什么呢?生15:顶点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它上面的线在哪?(一学生指一下教师手中的长方体的棱)这条线还有一个名称叫棱。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长方体的顶点、棱、面各有什么特点?(竖着板书:顶点,棱,面)我们从它们的个数,形状,位置关系,大小来研究,并说出你研究的方法。(板书:个数,形状,位置大小,方法,形成一个表格的样子)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来研究。(此时共用时12分钟)(8分钟后小组汇报)师:我们进行一个比赛,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回答问题的要加分,提出不同意见的也要加分,看哪个组能赢。哪个小组来说一个你们的研究成果?(五年级的学生不大爱表现自己,不举手,如同课下有的老师说的,不举手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还没想好,二是这个问题太简单,不值得回答。等了有近一分钟,有一个学生举手。)请你们这一小组来回答。组1:我们研究的结果是,长方体有8个顶点(指着数了一次)。有12条棱(先数一个面上的四条棱,又数对面上的四条棱,再数两个面之间的四条棱)。有6个面(数得没有规律)。师:同学们有想问他们的吗?生16:6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组1:长方形的。生17:面之间有什么关系?组1:(指面)这个与这个是相对的(有三组相对的面)。生18:这些面都相等吗?组1:相对的这些面的面积相等,别的不相等。生19:12条棱都一样长吗?组1:(指棱)这4条一样,这4条一样,这4条一样。师:还有问题吗?(没有学生举手)谢谢这4名同学,说的很好,也回答的很好,鼓励一下(鼓掌)给刚才上来的组及提出问题的组加一下分。师:哪个小组还想来说一下自己小组研究的成果?(由于有了奖励,有四五个小组举手。)请三组的四个同学吧。组2:我们研究的结果是,长方体有8个顶点(指着数了一次)。有12条棱(按相等的4条棱为一组来数)。有6个面(以相对的面为一组来数)。师:同学们有问题吗?生20:你们组数的棱与刚才那一组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组2:我们组数的有规律,把长度相等的棱作为一组来数。生21:你们组为什么这样来数面?组2:相对的面都相同。生22:那相邻的面有特点吗?组2:(用手点着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个面)可以分成两组,面积也相等。(学生能想到面积相等,为下节课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了一个初步感受。)生23:长方体的总面积怎样求?组2:就是把这6个面的面积加起来。也可以先加起这3个面的面积(一只手握着的面),再乘2(此问题已到了下节课,但教师没有阻止学生提这样的问题。)。生24:顶点的距离有什么特点?组2:(指一组长度相同棱两端的两个顶点)它们两个的距离与它们两个的距离相等(找了四对)生25:6个面都一样还是长方体吗?组2:是吧,我们还没研究。生26:相交于一个点的三条棱分别叫长方体的什么?组2:我们还没研究。师:哪个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生27:分别叫长方体的长、宽、高(当所问到的小组不能回答时,教师可及时出面引导一下。我感觉这应是生本教育不同点之一。)师:还有问题吗?那就先到这里,谢谢这一小组(鼓掌)给刚才发言的小组加上分。师:我们来共同总结一下。顶点的个数有8个。棱有12条,特点是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数的方法是把棱分为三组。面有6个,是长方形的,相对的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数的方法是分为3组或2组。(教师的总结提升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环,这也是同生本教育不同之一。)师:(拿一个长方体与一个正方体)我们研究完了长方体,看一下正方体,也从这几个面来研究,看正方体有什么想的特点。(由于刚才研究的长方体,在研究正方体时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组3:(拿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顶点也有8个;棱有12条,并且都相等;有6个面,也都相同。生28:棱的位置关系与大小是怎样的?组3:也有3组相对的棱,这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生29:面有什么特点?组3:这6个面一样大。生30:知道一个面的面积,能求正方体的总面积吗?组3:(看了一看正方体)再乘6就行。生3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吗?组3:我们还没研究。师: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32:长方体包涵正方体。(有的学生不理解)师:下课时间就要到了,这个问题留给同学再研究。谢谢这一小组(鼓掌)。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下节课前请同学们找一个长方体剪开,研究一下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上课时大家交流。下课。(评课)师1:这种形式以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索,很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师2:教师在课堂上应强调学生在数顶点、棱及面时手中长方体学具不能乱动。师3:少了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时,长方体的特点。师4:要是学生为了本小组的加分,乱问问题怎么办?师5:这样会不会使学生两极分化更严重,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师6:教师的总结很重要,当学生语言表达不到位时,教师应帮一下学生。师7:要提醒学生所提的问题是在研究此问题的范围内的。师8:开始就要学生讨论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是不是太急了点,不如先研究了顶点,再研究棱,再研究面好些。师9:那样的话,步子又太小了。又放不开了。关于两极分化:两极分化程度的加剧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好的更好,差的原地踏步或后退;二是好的提高越来越快,差的提高相对较慢,但是也在提高。如果是前一种,那此种教学方法就有问题。如果有第二种,那此种教学方法就是好的,好与差的差距表面是在扩大,但差的也在进步,并且会比以前的教学方法有更快的进步。并且更重要的是差的对学习并没有失去兴趣,还能感觉学习不是令他厌烦的事。本课的设计意图:1、从几何最基本的点、线、面开始,从数学的根源上起步,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容易的研究着力点。也让学生回忆起所学过的几何图形,有一个思维的回归,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会感觉比较容易。 2、先放手让学生全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可以再进行研究。也就是先要看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研究不到。再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控课堂。 3、小组汇报时不打断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发挥的舞台,特别是其他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以此发挥学生的潜能,特别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信心。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9 15:16
关于六(3)班韦明贵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听课评价



一、突出亮点:



1、本节课韦老师的课堂结构基本符合我校的课改模式,注重课前预习,并且让学生自制了教具。



2、教者充分利用了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如挂图、教具、小黑板。教学中突出了教学重难点,注意到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尤其还交给了学生一些应试的小技巧。



二、具体建议:



除此之外,作为听课的老师,我也有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1、韦老师本节课的覆盖面不太广,应多提问一些;在板演时,应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的空间。



2、本节课讲的是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可以在本节课结束时,总结一些展开图的变化规律。



总之,韦老师这堂课是符合课改精神的一节好的随堂课。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3-29 15:16
评李娜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今天李老师给我们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虽然我早就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更深入了,学到了很多知识。李老师的课件制作的很精美,通过课件清晰的演示我学得很轻松。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