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3-28 10:16:06
|
只看该作者
《灯光》听评课记录
活动主题:预约常态课教研
活动时间:2012年3月16日上午第一节
执教教师:603班李昌云
听课教师:赵昌勇、于彬、刘军兰、陈爱芸、夏业云
记录整理:夏业云
一、听课记录
(一)导入
1.师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李大钊同志面对跌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这些革命志士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再次跟随当代作家王愿坚,再次学习一位战士为了革命事业而献身事。学习题为《灯光》。(板书课题11.《灯光》)
2.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生读目标
【点评:导入示标,干净利落。导入的语言还可以再简练些,显出老师干练的风格。】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布置了预习,下面来检查你们预习的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1)检查词语读音
战地 宏伟 围歼战 茂密
歼灭 注视 漆黑 陷入
憧憬 阻击 焦急 胸墙
黑魆魆 千钧一发
生读
师纠正:黑魆魆、千钧一发
(2)检查词语意思
师:请说说哪些词语你不理解?
王丁玲:我不理解“围歼战“是什么意思?
师:围:包围;歼:歼灭;围歼战就是包围起来全军歼灭的意思。
张秋雨:我不理解“胸墙”这个词的意思。
师:你没有好好看书,书上有注释。“胸墙”的意思是——
生: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可能造成的伤害,用土堆起来的矮墙。
吴雨婷:我不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
师:谁帮她理解?
郭芳:钧是古代一种计量单位;以三十斤为一钧。一根头发上拴着千钧重物。形容万分危急的情形。
2.检查读书情况
师:全文共12自然段。下面检测你们读书情况。老师读1-2自然段。请几位学生分别读3-12自然段。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
师读1-2自然段
张颖读3-4自然段。师纠正读音“轻轻地划着”。这里应读huazhao。
何韬读5-7自然段,师纠正“赶明儿”是儿话音,师师范读。
王云飞读8-10自然段,
生齐读11-12自然段。
【点评:检查预习情况,扫清课文学习的字词障碍。教师随时纠正和指导,让学生暴露的问题及时改正。同时很好地完成了自学目标一。
师生同读,让教师的“率先示范”,促进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效地完成了自学目标二】
(三)分段理解课文,学习课文写作方法,体会感情
1.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刘晨雨: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战地记者,记叙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围歼战,郝副营长为了突击队与后续部队的会合,不惜点燃手中的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到了,暴露了自己,光荣牺牲。
师:你说的很好。还有谁再来说说?
生:本文讲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广场的千万盏回忆起自己当战地记者时,在遗传围歼战中,郝副营长为了照亮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点燃了手中的书,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却光荣牺牲的事。
师:你们说的很好。
2.分清段落
师:这篇课文是回忆往事,请你们快速再读课文,思考:
(1)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往事?
(2)课文中“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用﹋划出来。
(师板书多好啊!)
生读、划,师巡视指导。指出有效巡视在划“多好啊!”要标出序号。第三次不容易找,要细心。
生汇报
鲁雅慧:第1、2、12自然段写的是现在。
(师板书:现在 现在)
师:往事呢?
鲁雅慧:3-11自然段
(师板书:往事)
师:“多好啊!”在文出现了几次。
生齐说:三次。
师:刚刚我不小心说漏了。哪三次?
郭芳:第一次在第二自然段里出现了。(读……)
师:是谁说的?
郭芳:是作者说的。当时作者在观赏天安门广场上的美丽灯光。
生:第二次是在第五自然段。是郝副营长说的。他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师:郝副营长说“多好啊!”,心里是……
生:郝副营长是非常地羡慕。
师:是呀!战争时期,条件非常的艰苦,他从来没有见过灯,心里是非常的羡慕和渴望。
师:第三次?
生:在第七自然段。(读)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师: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张秋雨:郝副营长是在战斗打响前说的。
师小结:“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三次。两次是郝副营长说的。郝副营长相信战争胜利,孩子一定能在灯光下生活。说这句话的时候,郝副营长充满了希望。
3.重点学习“往事”部分
(1)师:默读往事部分。找出描写灯光的局长,用笔勾画出了。
生默读,圈画。
生汇报
王云飞:“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
吴雨婷: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jūn)一发的时划,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已,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师:这里是什么?
生:火光
师:要求找“灯光”,听清要求。
郭芳: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cuǐ)璨(càn)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师:要求在“往事”部分找。
【学生找出来了,就可以让她说说读后的体会。虽然是在现在部分找到的,没有按照老师预想的在往事部分找出来。老师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根据课堂的生成,及时调整教案设计,可以问学生:“作者现在看到灯光,心里会想起什么?】
叶明阳: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师:郝副营长在沉思什么?
叶明阳:他在想将来我们的孩子能用上电灯该多好啊!
4.除了在往事中有“灯光”,在现在部分有没有写“灯光“?
生: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师:还有哪儿?
生: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cuǐ)璨(càn)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师:看到灯光,就想起了战友。
师板书看(灯) 想战友
师:这样在开头、结尾都写灯光,是一种首尾呼应的写法。我们还学过哪些课文是运用这种写法。
生:第十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师板书首尾呼应
师:开头写现在,然后回忆,再回到现在,这是一种倒叙写法。这种倒叙手法的技巧运用的很好。
(师板书倒叙写法)
5.为了“多好啊!”,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生: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jūn)一发的时划,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已,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已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师小结:郝副营长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不惜牺牲自己。这种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6.补白拓展
师:文中有幅插图,是郝副营长看书的图。你想对郝副营长或者是你的同学说什么,请写在插头的空白处。
生写补白
生汇报
胡华建:我想对同学说:“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因为这都是革命战士用鲜血换来的,用生命换来的。”
师:说的很好。还有谁?
生:我想对郝副营长说:“是你用生命之光换来了胜利,换来了灯光,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郝副营长,谢谢你。”
生:我想对郝副营长说:“你放心吧。我们已经用上了灯光。
张秋雨:我想对郝副营长说:“你勇于牺牲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郭芳:我想对郝副营长说:“有了你们革命先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幸福的生活。灯光微弱能引路,牺牲壮烈为后人。”
(四)总结
【点评:按现在、往事,梳理课文的段落;重点学习“往事“部分,紧紧围绕“多好啊!”,让学生体会到郝副营长为了我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能幸福地生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换来了这一切。如果说以上的教学还是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那么对课文插图的补白则是对课文内内容的拓展,更是让学生体会革命志士的高贵品格的内心情感的洗礼。学生的补白很精彩,虽然是瞬间的,虽然是学生简单的话语,虽然是课堂的灵光一闪,但足以将本课的情感推向高潮。
在教学中及时穿插写作方法的讲授,让学生领悟这些写作方法,以用于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评课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课前布置了预习。课堂上通过“导入示标、检查反馈、引领理解、抓住主题、补白拓展”的环节,让学生深入学习了这篇课文。
在直接导入出示目标后,教师就从字词、段等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通过检测,纠正了“千钧一发”、“黑魆魆”等词语读音,理解了“胸墙”、“围歼战”等词语。在检查读书情况,梳理出课文内容:现在——往事——现在。学习这种首尾呼应兼倒叙的写作技巧,交给学生多种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抓住“多好啊!”重点句、段的朗读和解析,深入地理解郝副营长对灯光的羡慕,对光明的渴望,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已经作者对在战争中逝去的革命战士的缅怀。在学习课文的主体部分“往事”中,抓住“灯光”,再次勾勒出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这些羡慕、憧憬、向往,激励着郝副营长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而无畏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明亮的灯光,换来了美好的生活,换来了这一切。正如学生在补白中说的那样:
“我想对同学说:“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珍惜。因为这都是革命战士用鲜血换来的,用生命换来的。”
我想对郝副营长说:“是你用生命之光换来了胜利,换来了灯光,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郝副营长,谢谢你。”
补白精彩,源于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不足之处就是要随时关注课堂的生成。课堂是生动的,是灵活的。学生更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根据课堂的生成,及时调整教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