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认识新材料》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2:56: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认识新材料》教案PPT课件教学设计反思
第三课时  认识新材料
活动目标:
1、能主动收集一些关于新材料的信息。
2、能发现新材料对自己生活的好处。
3、能设计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新材料。
教学过程:
一、乐生疑
由于天然材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人们设法制造了许多人造材料。随着社会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造出了许多性能越来越好的材料,如:纳米、人造纤维等材料。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新材料。
二、探究解疑
能举例说胆我们生活环境中的存在着种种声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难点: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三、教具学具
小鼓、方形管、钗、尺、黄豆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PPT课件下载地址:http://www.lspjy.com/forum-352-1.html
一、乐生疑
同学们,大家倾听一下这是什么声音?(风声),(歌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板书课题:3倾听声音
二、探索解疑
1、学生分组寻找声音。
(1)听一听,这是谁发出的声音?还听到哪些声音?
(2)把你找到的声音记录下来。
(课件的录音:风声、水流声、唱歌声、朗读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狗叫声、猫叫声、牛叫声、狼叫声等)
2、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活动
(1)向同学描述自己吸听到哪些声音。
(2)比一比,谁模仿的更好。
(3)你能制造出声音来吗?用的是什么方法?
3、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声音的问题。
(1)分组讨论,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2)分组汇报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归纳如下)
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4、乐生疑
三、板书设计
3  倾听声音
风声、水流声、歌声、雷声、马叫声、羊叫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02:56:3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乐生疑
1、请同学一起模仿羊叫声,青蛙叫声、制造出掌声。
2、出示PPT课件下载地址:http://www.lspjy.com/forum-352-1.html学生提出想知道关于声音的问题。
问题1:各种动物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问题2:声音有的很好听,有的很难听?
问题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4:为什么人能发出说话声?
问题5: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选择问题3来学习研究吧!
板书:    3  倾听声音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探索解疑
1、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活动:观察物体发时的现象。
(1)实验1:把鼓平放,在鼓面上放一些豆子,敲击鼓面,你发现什么?
(2)实验2:板动你们手上的直尺,用手接触直尺,手有什么感觉?
(3)实验3:把没有玻璃纸的一端方形管放入嘴里,用嘴吸气,有什么现象?
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制造声音的方法        听到的声音        看到的现象        共同之处
敲  鼓        鼓面发出“咚咚”的鼓声        豆子在跳动(说明鼓面在振动),声音越大,豆子就跳得越高        声音发出时它们都在振动。
拨尺子        尺子发出“哒哒”声。        尺子来回振动。       
吸方形管        方形管发出“嘟嘟”声。        玻璃来回振动。       

2、指导学生归纳振动发声的规律。
(1)分组讨论汇报以上实验:
①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引导学生归纳(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分组实验汇报
①分组实验:用什么办法使物体停止发声?
②分组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归纳: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中,发声也停止。
三、乐道疑

(三)板书设计:3 倾听声音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4 07:3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