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户名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88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听课反思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20:3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认识角》听课感想

角是从以前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抽象出来的平面图形,它更像是把它们的局部进行了放大,李老师的这节课非常注重角在生活中的运用,有很多地方都让我印象深刻。

首先情境的设置很真实、神奇。李老师把教孩子们剪五角星作为导入,运用了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孩子,这样的效果会远远比教师营造的童话氛围更具真实性。孩子一下子就被这个“魔术师”给吸引了,也在自己动手剪的过程中享受着神奇的数学魔力。五角星是孩子非常熟悉的,以此开始本课,既让孩子不会觉得很难,又让他们初步体会了生活中角很常见。

接着李老师很巧妙地利用了学生们的经验基础。在找角的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生成资源,把角的初步表象再加以细化“圆的不是角”,进而水到渠成的总结角的基本要素。

充分的动手操作也是本课的一大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让孩子动手操作学具或通过折折画画等动手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直接感性的认识,再经过手脑并用,便可建立起清晰鲜明的表象,进而培养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第一次在做角的过程中,李老师把材料进行了扩充,使学生有了自主选择不同的材料去体验,特别是处理线和铁丝做成的角时,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孩子讨论、辨析,矛盾解决的同时,角的特征再一次得到强化,总结。第二次在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李老师再次让学生自己试一试,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用动画演示结合学生动手操作,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行角的变化规律,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整个过程充分开展操作活动,并与小组活动相结合。本节课中,李老师没有作太多的陈述和讲解,只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研究,通过个体的独立思考、小组的多次合作学习和全班交流,产生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使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地得到优化。

最后欣赏生活中美的、实用的角的环节,也使学生意识到角的普遍性,以此作为本节课的结尾,让孩子们带着发现的眼光在生活中找一找,也渗透了一种数学应用意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20:40:19 | 只看该作者
《认识角》听课有感
4月8日在饮泉小学参加了中心组的第十六次活动,每位老师上的课都给我以启发,下面以我最熟悉的《认识角》一课谈谈我的收获与思考。

一、联系生活学数学

收获:葛老师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了学生熟悉的剪刀、闹钟、三角尺这些生活中的材料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角的形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由实物到图形、由具体到抽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又设计了在生活中找角的环节,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进而感悟到数学的价值。

思考:教师是学生的示范,一开始没有引出小弧线时教师指角可以从顶点出发引出两条射线,这样指虽然有些麻烦,但给学生以正确的印象,也可以给画角的顺序作一铺垫。

无限相信学生的能力,生活中的活动角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教师可以带上实物在学生说出的时候稍稍演示一下,如学生说不出时举一两例作启发。

二、动手操作做数学

收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在本课中,葛老师非常重视操作:让学生摸一摸三角尺中的一个角,感受角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多种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创造角,在做角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角;拉一拉活动角,感受角是有大小的;比一比同桌间的角的大小等。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角的本质特征;活动角的使用,学生既体验到了具体的角,又感悟到角的大小,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思考: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也是活动角,书本上不同时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3个不同大小的角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了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之后比较一下,学生对此会有更进一步的体会,顺势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活动角。

三、练习多样用数学

收获:本节课的练习充分体现了层次性、实效性,注重了与教学的紧密联系。判一判、数一数让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进一步明确,剪一剪在动手操作中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我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中所获得情感的体验。

思考:判一判中不是角的图形教师让学生说说理由,可以加强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角的我觉得也可以让学生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加强学生对角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剪一剪中可以让学生先猜一猜减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在学生动手之前给他们一个思考的空间,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回复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20:40:39 | 只看该作者
  教研课《认识角》听课记录

                                               双阳区双营庞家小学  李丽丽

一、摆一摆

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你能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吗?

任意拿下一根小棒,这个图形就是角。

请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拿走相邻的两根小棒,这个图形也是角。

二、找一找

在教室里哪些地方有角?

课件出示:剪子,钟面,红领巾,在这些物体中你找到角了吗?指一指。

课件演示抽象出角。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找到三角板上的角,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三、认一认

1、课件演示角的记法,读法。有许多个角时画弧标上数字。

2、角爷爷过生日了,有好多朋友去参加宴会,认一认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课件出示图形。

3、教材页“指一指”,按要求独立数角,并标出有几个角。

指生汇报。

4、三角形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折一折,数一数。

四、画一画

说儿歌:画角时,先画顶点,再画边。

生独立画角。

五、做一做

用硬纸条、图钉做一个活动的角。

把你手中的角变大,再变大。这两个角哪个角大?怎样比较?为什么?

结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六、欣赏

生活中的角课件演示

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用手势表达自己的心情。


回复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20:41:01 | 只看该作者
《认识角》听课反思
《认识角》是我们低数组公开课,王老师的这节课,我们有以下几点学习的地方:

第一,贴近学生的生活,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手工课中的剪刀、折纸、三角板等等,进而把生活中的原型抽象成数学概念,在通过对教的认识寻找周围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将数学知识植根于生活的沃土。

第二,从直观形象的事物入手,重视让学生亲自感知。教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从解释、概括,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王老师多处让学生亲自感受、体会。例如新授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抽象出角的图形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角,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感知,初步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

第三,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手操作,王老师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做角、玩角、比角,这些活动不仅仅围绕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教学过程层次清晰。由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开始,接着用不同的材料做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并探索出多种角的大小和比较方法。这样层层递进,螺旋上升,把学生的学习状态有被动变为主动,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这节课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

回复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20:41:32 | 只看该作者
听课笔记】听许卫兵老师《认识角》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的探究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大家非常熟悉的东西(师出示五角星。)
问:为什么把它叫“五角星”呢?生答:有五个角。
师让生到前面指一指有哪5个角。
师:大家桌上的信封里也有五角星。(学生拿出五角星。)用五角星的角戳一戳手。感觉尖尖的,戳得疼。师及时纠正是突出的五个角。指一指各个角。
师:再取出信封中有角的东西。指名到前面指一指其中的角。从而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个重要的知识“角”,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师:试着画一个角。(学生操作。)
2、师:把你画的角拿过来看一看。(放到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作业。)说一说画的角要怎样。(角要尖尖的,线要直直的)
3、小结:你觉得角是怎样的?——师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练习: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说一说为什么不是角,说一说是角的图中顶点在哪里,边在哪里。
(师指导:指边的时候从顶点开始。)
5、找一找身边的角
在我们上课的教室里,有没有角呢?学生找一找说一说顶点在哪,边在哪。
出示几个实物,找一找其中的角。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6、找一找图形中的角
出示图形,说一说其中有几个角。(图略)发现四边形有四个角,五边形有五个角,六边形有六个角…….
7、创造角
信封中还有个没有用的东西。学生拿出圆形。圆里有角吗?(没有)那么,你能在它里面创造出角吗?——很有激励作用。且用创造这一个词,很新鲜。
学生自由发挥。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是怎样得到的,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角一样大吗?比一比。
师:许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东西,你能用这些东西创造出角吗?生再次操作,展示并交流做的过程。
8、在钉子板上的两个角,你觉得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用什么办法得出?
学生用三角形的直角去比,用纸条做的角去先比量一个角,再和另一个角比较。
9、小结:
三、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以大风车形式出示4个部分的内容。
1)扑克中的角
2)大自然中的角
3)身体中的角
4)文字中的角
逐个展示,每个都给学生新奇。
四、结束部分
思考:五角星到底有几个角?得出是十个角。指名学生指一指。
回复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20:42:06 | 只看该作者
《认识角》评课稿



4月教研月,我跟同年级的黄敏佳老师“同课异构”,一起上了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认识角》这一课。下面我来谈谈对这节课的粗浅看法和几点建议。走进黄老师的课堂,从她从容的教态、清晰的思路等可以看出,新老师成长得很快,也看出新课程的理念她能较好地把握并贯穿始终。在本课的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立足生活,找准认知起点

上课初始,课件出示了楼房建筑物,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找出建筑物特点。从钟面、扇子、红领巾等学生耳熟能详的物体中抽象出角,让学生既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很有亲切感,又体现了数学学习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中找角,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比如:(1)让学生找角,学生兴趣盎然,找到了宣传栏、桌子、班务管理栏等地方的角,并且意犹未尽;(2)让学生触摸三角尺上的角,说出感受,体验角的形状,(3)画角、比角、玩角等都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教学理念。

3、能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在指令学生操作前做到详尽要求学生,体现老师成熟老练的一面

黄老师的规范画角,精心设计板书,在要求学生画角之前,沉着耐心作引导,强调操作的步骤并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画法,让学生的动手有依据可循,避免盲目瞎画和操作不规范,有意识地促成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这里体现了新老师成长快,进步大。

为了让努力更有方向,也希望在以后的课堂能做得更好,在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和研讨。

1、在整节课设计的一些小细节上适当做些调整,会让教学流程紧凑有序

实况一:在抽象出角后,课件出现红领巾三个角那个环节,师说:“角在哪里”,并指示出三个角,随后拿出大三角尺,让学生指角、感受角,这里的过渡比较牵强,转换不流畅,我认为可以去掉红领巾那张课件,直接就用三角尺,先让学生找到角,再来感受角。

实况二:在 “玩角”环节中,老师先演示角的张合,学生跟着玩后马上小结,再进行比角活动。这里顺序颠倒了,老师没有大胆放手,自己演示说得较多,怕学生不会“玩”。其实可以指示学生把活动角拉开闭合,观察角的变化,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来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上台分别做大角,做小角,再跟黑板上的角来比较,在充分的操作和感官认识基本上再来小结:角的大小跟张口间的关系,这样就自然顺早畅,符合教学规律。

2、老师的语言重复较多,可简单带过的不必赘述,严谨的数学概念描述语言还需锤练

表现一:在实物中抽象出角时,让学生上台指角,老师组织学生认真看和倾听就好,没有必要老师再去重复,以学生教学生,老师负责协调好说和听的场面就行,真正意义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表现二:画角时师说:“从顶点处出发画两条直直的边”,是否改成:“从顶点出发,往两个不同方向画直直的边”。角的定义要进行完整描,老师只是直观地展示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也作为主要内容来学,但也应该说:“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老师要有数学的语言和素养,这一点也是我在上课时努力追求却没有做到的,我对角的概念描述也不完整,在此提出以资共勉。

3、遗憾艺术说遗憾——未能把握课堂生成资源,与精彩失之交臂

布鲁姆认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教学确实是一门艺术,且是遗憾的艺术。本节课练习题中出现一座拱桥图形,要求找角,桥洞两侧的角并不是本节课数学概念上的角,它的一条边是弯曲的,并不是直直的。老师在课前是有关注预设到这个地方的,她特地投出这道题让学生辨别,学生中一部分人认为桥洞下面两边是角,一部分人认为不是角。老师在处理此处问题时,只是让学生说出是不是角,统计了一下认为是角的有哪些人,认为不是角的有哪些人,然后引回板书角的概念上来,让学生重温角的概念:“一个顶点两条边”强调是直直的边,从而判定它不是角。“课堂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断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也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和共创的人生体验,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黄老师在这里对“生成”的处理是简单的执行教案,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让学生体验两种不同认知的矛盾冲突,没有让思维产生碰撞,学生只是浅表性认知并未深刻理解。如果改变策略,马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分别让正、反方说说各自的理由,给他们思考的空间,再议一议,双方争执不下时老师再适时引导,引回角的概念来,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就高了,热情也高涨了,脑筋就有运转了,课堂也因此而鲜活了、精彩了……

以上是我对黄敏佳老师《认识角》一课课堂教学提出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教学相长,同行互促,教研提升,希望我们通过对此课的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回复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20:42:22 | 只看该作者
《认识角》评课稿

李老师是按照“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认识图形,创造角并认识角有大小,体会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初步了解用重叠的方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思路,分层次组织教学的,做到了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综观全课,具体地来说,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一、密结合生活情境,逐步抽象,建立角的表象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对角的几何图形的认识还是第一次。
在本课中,李老师首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的常见物品中引入新课,例如剪刀、数学书、钟面等等,让学生先找找哪里有角,然后出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哪里是角,再由教师描出一个角,从而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这就是角,使学生初步感知了角的特点,体现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1个顶点,2条直直的边)让学生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上找角,既深化了学生对角的认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
在本课中,李老师非常重视操作,从一开始让学生任意拿一张图形,摸其中一个角,感觉角的本质属性,到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多种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创造角。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认识到创造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折一折、搭一搭、剪一剪、画一画、钉一钉,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并且让学生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总而言之,这堂课李老师能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和意图,选择合理的方式,突出“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真正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教学理念。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11: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