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英语学习唯有“同源”可解困
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中学 姜祥熙
摘要:关于“同源问题”的思考、探索与实践为解决一直困扰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实际问题——英语学习过早分化和提优补差问题等——找到了解决门径,并在长期的校本教研中已经取得一定实效。本文就“同源问题”的提出,应用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探索及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希望“同源”思想与教学模式更多的人受益。
关键词:同源问题;校本教研;初中英语教学困扰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一种外语教育。通过英语的学习、实践和探索,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缺少英语教育环境,英语学习上的过早自然分流,英语学习上提优补差困难等实际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英语学习总体目标的实现。巩固双基,突破英语学习障碍的途径成为笔者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实践的一项主要任务。根据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特点,积极开展这方面校本教研,即将“同源问题”应用于教学实践终于解决了这样的困境,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文着重对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同源问题”思想的提出及其教学模式进行解读,并对一些具体的可操作性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阐述,仅供从事基础外语教育同行参考与评鉴,借以抛砖引玉!
一、“同源问题”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提出
十余年来,笔者先后教授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英语》(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和《新目标(Go for it!)》(由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与圣智学习出版公司合编)两种教材,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一直为同行、家长及学生所认可。遗憾的是总有些学生因为英语的成绩拖了后腿,考不了理想的高中,甚至与大学无缘。他们中大部分英语学习初一、初二时成绩就已经无法及格,初三还要学习新课,补差在众多考试科目学习争分夺秒的初三几乎不可能。因此,用什么办法减少或推迟英语学习的自然分流,如何提高英语学习的“提优补差”效果,免去学生每课全“新”,又深陷题海之苦,就成为我时刻考虑的一个问题,进而成为自己英语教育科研的题目。
偶然的一次机会,笔者在初三英语教学中发现对“同一语用材料”既可从听说读写译不同技能角度进行训练,又可以从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命题角度、不同的解题技巧等方面处理,并在当次课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反思中我用东汉班固《答宾戏》中的一句话:“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来做的总结。启示我“同源”思想会为农村英语教学找到新突破。
二、“同源问题”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应用
从最初选择对同一语用材料的处理方式上进行探索,确定为“同源问题”,到深入实践,发现其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并形成一定教学模式,历经了几年时间!
(一)教与学同源,为英语教学找到“源头”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不仅要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更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最终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终身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并会学习,学生则要学会知识并会学习,会终身学习,找到了共同的源头。而这里文化传承的关键仍然是以“语用材料”为依托的,所以用不同的形式研究学习同一语用材料是有理的。
(二)记忆与思维同源,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方法保障
“记住是硬道理。”这是所有英语学习者明白的道理。记单词,记句型,记语法,记住……。然而只知道记什么却不知道如何去记忆却屡见不鲜。通过调研,很多老师认为孩子的记忆力好,只要你讲清楚了知识点,学生肯下功夫就一定能记住。教学中,却发现有些孩子真是下了苦功,单词背下来了,课文也背下来了,但成绩还是上不来。经过细致的探讨发现,他们的背诵缺少了相应的思维训练。通过对这类学生的思维辅导训练后发现,他们记得更快,记忆后思维也更加活跃,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成绩也抬头非常快。因此,相应知识点训练和相应思维训练相辅相成,同源。而两种训练最好的结合方式是背诵,运用思维技巧的背诵,它是我们农村初级中学解决没有语境等问题,学生学好英语的最有效方式。
教学实录1:
教授《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Section B 3a 留言条时,首先让学生记住留言条的格式,Dear, Thanks, from Grandma to Feifei。再记住Please take these things to your sister: her hat, watch, notebook, keys and ID card.接下来是谈论物品的位置,虽然句型简单,但却是记忆中比较麻烦的学生容易背串。先让学生把The hat is on the dresser.等五句话读明白,理解清楚。在背诵之前先利用3a的图片,把图中所缺少的物品补上,再反复地让学生按空间位置记忆房间里的物品摆放顺序the dresser→ the bed→ the table等,事实证明先进行空间位置的记忆训练,学生再背诵全文,与只读熟了这篇课文就让学生背诵训练相比,无论是准确程度还是流利程度都存在明显差别。
教学实录2:
《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1 Section B 3a 将课文的思路整理为总—分—总,然后分层理解,效果也非常突出。
教学实录3:
七年级学习单词,明确告诉学生每个单元的词汇都是按照大的类别如学习用品(school things)、家庭成员关系(family tree)、家具等出现的,有利于学生用归类的思维去记忆。
这样,在教学中不再是单一地讲授知识点,而加入相应思维训练,如画画记忆脑图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学习效果明显得到改善。相应的,在教与学过程中进行问题思维、归纳思维等的训练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背诵),自学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题型设计、命题角度、解题技巧的同源,为有效地检测、反思、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取得了可靠的支持
学习质量的有效监测,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事情。作为外语教学,也是如此。“同源问题”为我们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即源自同一个语言材料的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命题角度、不同的解题技巧的综合训练,这是让学生活跃学习思维,明确检测方式,建立学习自信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外语学习有效检测、反思、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可靠支持。
教学实录4:
对于同一语用材料的处理,要熟读,知识点完全掌握,最好能背诵下来的情况下进行。如《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 7 Huaxing Clothes Store Sale!的处理,在熟而能背的情况下,我接着做了这些事情。
(1)找到文中的所有祈使句,体验它的作用,能否把他们改写成一般疑问句。
(2)找出文中所有介词,将他们分类记忆,体验他们的用法。如文中For girls, we have T-shirts in red, green and white for only ¥18.紧接着在检测练习题中就出了这样一道题The pencils all colors are for just 1 yuan.这里要填什么样的介词,学生们不知道如何去做,我告诉他们去课文中找寻,最终有人用类比的办法找到了in。
(3)对文中的陈述句进行句型转换。
(4)假如你是这家服装店的老板,这份广告由你来读,背,到喊出来,你会有什么样的体验。
(5)读广告填写价签,太过简单,背都背下来了,还能填不上。那我就让学生作为顾客来问价,你老板来回答。这样一篇短文就变成了大的对话,形式上发生了变化。
(6)突然地发问。让学生背诵完,突然问How much is the T-shirt?等
同一篇语用材料被相应地处理成了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检测形式,再辅以不同的答题技巧辅导,一次完美的阅读,一次完美的习题大餐,一次学习过程就这样在参与体验中完成。
开始时,完全由老师主导,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对比效果已然十分明显,学生自己就开始进行尝试,几次,几十次,更多,学生自己就能够对不同的学习材料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在体验到成功的同时,能力也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得到提升。无论是在起始年级的基础训练中,还是在九年级的提优补差中,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学实录5:
《新目标(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Section B 3a.短文学习中,学生对My favorite actor is Paul Jackson.这句话进行了命题尝试,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竟然能从六个角度命题,而且全都是对句子本身进行的理解,没有离题太远的情况出现。①对Paul Jackson划线提问:Who is your favorite actor? ②对My划线提问:Whose favorite actor is Paul Jackson?③变一般疑问句:Is your favorite actor Paul Jackson?④对actor进行提问:What is Paul Jackson?或What's Paul Jackson's job?⑤对favorite提问:How do you like the actor Paul Jackson?或者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ctor Paul Jackson?⑥对favorite进行同义转换:I like the actor Paul Jackson best.而我只考虑本课教学重点在⑥favorite同义转换上进行命题,这里学生给我也上了一课。
教学实录6:
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Self –check 3 对话学习时,学生从I want to learn about art. 改为Why do you want to join the club? 的提问,将理解上升为整个句子。
教学实录7:
《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4 Self –check 3学习时,学生将短文改为肥皂剧A Big Fight并进行了演绎。这将理解上升为篇章。
教学实录8:
九年级刚开始,将学习升级为针对课文进行试题DIY设计,即学生自己针对课文的学习命制相关试题的训练,这也使我有了相当多的意外收获。
总之,对于“同一段文字”的理解深入一些,再深入一些,学生的收获就会更多,学生学习能力也会在熟能生巧中得到提升,这样远胜于题海战术中的“千题一面”,疲于奔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