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6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年级化学优秀教案《水分子的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9:57: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及我校最新的教育理念: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我自主,我快乐,我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在第一章接触到了微观的原子、分子的基础上,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分子的特征,并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设置本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微粒观,以便让学生能更深入的认识身边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勤于思考、乐于钻研和善于合作的学习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成因及突破]

《水分子的运动》属于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分子的特征是本节的重、难点。一直是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地方。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微观本身抽象难懂;二是学生本身的抽象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存在认识误区。如何使微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呢?我作了一些尝试,采用目标分层教学法来突出重、难点即利用幻灯片创设情景,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探究式教学,提出微粒的特性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

四、教法和教学手段

[教法]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准备采用以下启发式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法、自主探究式教学、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力求让学生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具体通过问题探究、对比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练习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手段]

本节课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充满乐趣,并且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

五、学情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小学四年级自然课本以及初中物理中已经从宏观上接触到水的三态变化,并且已经会用蒸发、凝聚、凝固、液化等等这些的词语来描述水的三态变化,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却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从微观角度去分析三态的变化,所以教学时应当把重点放在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

2、学法指导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认为本节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制定计划,然后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体现“我自主,我快乐,我学习”的教育方式

六、教学创意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突破重难点:

1、充分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生活现象时,借助课件来将抽象的过程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的微观理解。

3、密切联系学生身边的化学事例来对本节内容进行理解和运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七、课堂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共分为五个环节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一组漂亮的图片,请同学们欣赏。(用时1-2分钟)

引发问题: 

遗憾的是这座漂亮的城市只存在了几天就在人间蒸发了。因为这是哈尔滨冰雕艺术节上的作品。谁能告诉老师这座冰雕城市消失的整个过程?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走进实验、体验快乐  实验探究一:将针筒中等量的水煮沸、观察现象。

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把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要求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先确定试验方案和步骤,然后一人操作,其他成员认真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针对不同情况分别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用时4-5分钟)

提出问题:大家都看到了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了许多,那么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让学生建立猜想,制造悬念,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用时2-3分钟)

3.探索新知、定位提升

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三态图片,组内互相交流,获得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特点:图片生动、形象,起到了一目了然的效果,这是将学生由宏观引入微观的重要环节,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为学习下面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针管实验的正确猜想是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用时4-5分钟)

4.感悟收获、体验成功 实验探究二:(友情提示:①一滴水中含有1021个水分子  ②合作完成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小组内讨论下列问题)(用时4-5分钟)

实验1:放一小块蔗糖于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2:50ml水和50ml酒精混和,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

同学们通过观看实验探究二的现象,你对分子有哪些新的认识呢?(即分子的特点)

请同学从知识、实验、自己的体会等方面谈谈收获。(用时3-4分钟)学生会从自己的感悟中懂得收获,从收获中,体验到成功之乐,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5、当堂检测、反思成长(用时4-5分钟)

1.七月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于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C.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D.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3、活学活用

(1)夏天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2)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为什么?

(3)为什么温度计中的液体的高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检测中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常识性的问题,使学生真正会从微观上解释生活现象,达到进一步突破。

八、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一、       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发生改变的原因与能量有关: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隔增大(液态→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慢,分子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①分子很小

二、分子的特点    ②分子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运动





九、教学反思

1.实验探究的成功与否,是这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2.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微观的分子变得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23: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