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590|回复: 8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07: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密度》教学设计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秦皇台中心学校 朱召友
  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第11章第3节



  【整体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所以“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在学习了“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做铺垫。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学可分为4部分:



  1.课题引入。展示一些实物让学生分辨,由对于一些物质用通常辨别物质的一些办法无法直接辨别,引到需要用新的科学方法解决来引入。



  2.密度概念的引出。应通过直观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所以,组织学生做好“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突破此难点的方法是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电功率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3密度的公式、单位。要注意公式书写的规范和变形公式的教学。但密度的单位属于组合单位,是第一次在初中物理中出现。教学时应让学生弄清密度单位的组成、符号、读法、写法。㎏/m3与g/m3之间的关系学生易混,也要加以强调。在后面的例题教学时,也要注意强调统一单位。还要运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来加深学生对密度这一概念的认识。



  4密度的应用。可以用教材上的例题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补充习题,为了让学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一题多解”。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教学关键



  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学习“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密度”,第2课时学习“密度的应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3.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



  学生:托盘天平和砝码、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和铝块、不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和肥皂块、大注射器等。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复习铺垫: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学生回答。



  1.1cm3=dm3= m3



  2.1.5㎏= g



  3.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说明:本节课要利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学习密度的单位要用到体积和质量的单位,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随机出示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出示后放在讲桌上)





图1:铜丝
图2:食用油



  问: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等,就是物质的不同特性。依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2.教师再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问:你有哪些方法区别它们?



  引导: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出一种方法,来区分这些物质呢?(生齐答:想。)从而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一、活动与探究1: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让几个学生到前面来,感受一下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的质量大小,根据质量来判断哪一个是铁块,哪一个是塑料块。从而得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说明:也可以拿出一个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分别把两金属块放在两盘中,让学生说出哪个是铁块。)



  说明:让学生感受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以便引导学生探索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中寻找规律,得出结论。



  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见图3:其中铜块、铁块、铝块的体积都是10cm3),研究一下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是否相同。




图3:实验器材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1:



表格1 (探究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物质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g*cm-3

铜块



10



铁块



10



铝块



10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是及时启发与指导。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结论: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说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获得知识,印象会更深,理解会更透,同时检查一下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技能的形成情况。



  二、活动与探究2: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在学生总结相同体积不同物质质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引出新的问题。



  ⑴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⑵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如果是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又怎么变化呢?



  对学生提出的假设,要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来进行探究验证。



  生甲: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相等。



  生乙:物体的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生丙:……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以上的猜想出发,取铜、铁、铝、肥皂等几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物体的体积不同。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列出表来,然后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做出图象,并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在实验前,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严格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要认真、细心,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



  实验方案1: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圆柱体)铁块的质量(见图4),记录数据(记入表格2中)、绘制表格,做出图象,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




图4:不同体积的铁块



表格2 (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物质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g*cm-3

铁块1



10



铁块2



20



铁块3



30





  实验方案2:同样测出体积成倍数关系的同种液体的质量。(也可以不是整数倍),填入表格3中。



  说明:取液体时,由于学生还没学过用量筒,且量筒的使用也不是本节所要求的,所以建议可用大注射器来取不同体积的液体。此外,也可以用铜块、铝块、肥皂或其它物质来做实验。



表格3(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物质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 /g*cm-3

液体1







液体2







液体3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一是可以节省时间;二是可以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三是可以加强全班同学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选取几个小组的数据投影展示,并让其小组成员根据所测数据得出结论,并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在此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分析给予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分析时,要突出样品的体积增加了多少倍,它的质量也增加了相同的倍数。学生讨论、比较各组的测量结果后可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三、密度概念的建立



  师:同学们根据在上面的探究中得到的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



  师:多媒体展示问题引导:



  ⑴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
),它的质量(
),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
)。



  ⑵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



  生:归纳推理:



  (1)同种类的物质,它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个定值。



  (2)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在以上实验探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表示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板书: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表示符号:ρ。)



  四、密度的公式、单位、密度表



  师: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应该是什么呢?



  生: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



  师板书: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 ──质量──千克 (kg)



  V ──体积──立方米(m3)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 g/cm3=1×103 kg/m3。



  【课堂训练1



  练习1.1m3=_____dm3=______cm3



  练习2.1.0×103 kg/m3=________g/cm3



  参考答案:1.103,106;2.1。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对密度公式的理解:



  (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


  (2)明确ρmV 的关系,同一种类物质m V 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



  (3)ρm/V 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 V 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



  ⑷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课堂训练2



  练习1.一瓶水倒掉一部分,则剩余部分的水的质量_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



  练习2.判断对错:⑴一块铁锯去一半,它的密度也会减小一半。



  ⑵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一样大。



  ⑶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小。



  ⑷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大。



  ⑸一块砖的密度是1.5 g/cm3,把它平分成两块,每块的密度是0.75 g/cm3。



  练习3.根据公式ρm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练习4.如图5是某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kg/m3。




图5



  学生讨论、练习后,教师评析:



  练习1.减小
减小
不变。



  练习2.⑴错;⑵对;⑶错;⑷错;⑸错。



  练习3.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说,这一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A、D是错误的。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的条件下,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B正确,C错误。



  练习4.1.67×103。点拨:由图象可知,当物质的体积时,其对应的质量为10g,则



  练习5.(在学生板演的基础上讲评,注意点评学生解题格式是否规范)



  已知:m =1.97 t=1.97×103 kg  V =0.25 m3



  解:ρ=mV =1.97×103 kg / 0.25 m3=7.9×103 kg/m3=7.9 g/cm3



  答:这块铁的密度是7.9×103 kg/m3。



  师:引导:大家说这块铁是不是纯净的铁,含不含其他的杂质?



  生:这可以去查密度表,看看铁的密度是多少。如果我们的计算结果和密度表中铁的密度相同,则这块铁不含杂质。



  师:现在请同学们查密度表,看看结果如何。



  生:从表中查出铁的密度是7.9×103 kg/m3,说明这块铁不含杂质。



  师:请同学们从表中查出水和空气的密度值。



  生: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



  师:老师这儿有一桶纯净水,它的密度应该是多少?



  生:应是1×103 kg/m3。



  师:请同学们记住水的密度值,以后做题时可能要用到。



  师:现在我倒出一小杯,小杯中的水的密度是多少?



  生:还是1×103 kg/m3,因为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师:很好。谁还能说说密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



  生:密度就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例如铝的密度为:2.7×103 kg/m3,它的意义就是1m3的铝的质量足2.7×103 kg(或说1 cm3铝的质量是2.7g)。



  师:同学们在查密度表的时候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甲]我发现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



  [生乙]密度相同的不一定足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



  [生丙]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的时候,密度也可能不一样,如水和冰。



  (第2课时)



  五、密度的应用



  (学生复习密度的相关知识)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1.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2.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课堂训练3



  练习1:见教材16页例题。(略)



  练习2: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写道,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原是大禹治水时的一根“定海神针”,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如果改用国际单位制,该棒的体积约为0.86 m3,质量约为6 750 kg。你能猜出“如意金箍棒”大概用什么物质做成的吗?



  思路点拨:知道棒的质量和体积,可以求出棒的密度。由计算可知:“如意金箍棒”其实是铁做的。



  说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完后,再用视频展台展示讲评。



  [拓展深化]



  如果时间充足,教师可以利用参考资料进行知识深化与拓展。



  1.讨论与思考:一卷细铜线,怎样能方便地知道它的长度?



  2.介绍密度中的“大王”和“小鬼”。



  3.介绍科学世界:细微差别中的重大发现。



  [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布置作业]



  作业:



  1.教材17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3题。



  2.课外活动:探究我校体育课上用的铅球是否是用纯铅做的。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课题:巧测密度。



  要求:给你一个玻璃瓶、一架天平(附砝码)、足量的水和待测液体,如何测出待测液体的密度?(要求写出测量步骤及测量结果的表达式、实验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教学反思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中的物质鉴别引出物理问题,最后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教学中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去探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本课用情境引导课堂教学,从创设情境引入,到一个个的问题情境导学,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为将来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07: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质量》教学设计

安徽省涡阳县闸北中心学校 李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了解常见的测量的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设计一个测量水的质量的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介绍杆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知识,即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和用天平测质量。



  教材首先从学生所熟悉的铁锤和铁钉、木桌和木椅、练习本和课本,通过比较组成这些物质的多少,引出质量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质量的单位──千克、克、毫克、吨,列举了一些物体质量的大小,目的是让学生对千克形成较具体的观念。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能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高中物理中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简单地使学生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但这并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对于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而变,也是让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中让学生对照着实物认识天平的各主要部分和它们的作用。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教具



  铁钉1只、铁锁1把、练习本1个、矿泉水1瓶、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金属块1个。



  【学具】



  托盘天平和砝码若干套、金属块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2分钟)



  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教师出示铁钉)铁钉是由
组成的,(教师再出示铁锁)铁锁也是由
组成的,那么铁钉和铁锁所含有的铁的多少一样吗?



  再如课桌和凳子都是由木头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木头的多少一样吗?



  又如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一样吗?



  可见,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也有少,在物理学上,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物体的质量》,教师板书:5.1   物体的质量。



  二、探究新知(38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演示

教师讲解

(一)质量的概念 (3分钟)

板书:1.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演示实验:



1.出示课本,把书卷成筒状



2.把书由讲台拿到教室后面



3.出示装满水的矿泉水

它的形状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它的位置改变了,它的质量是否改变?拿到月球上呢?



当这瓶水结成冰时,它的质量是否改变?

观察、交流

板书: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总结: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可见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小结

(二)质量的单位(5分钟)

板书: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1.引入:小学里我们学过重量的单位,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强调:



(1)“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介绍千克的规定;



(2)感性认识“吨”、“千克”、“克”



(3)还有比“克”更小的单位是“毫克”



(4)在生活和贸易中,人们习惯上把质量叫做重量,但是物理学中都统一叫质量.

回答





参与到学生之中,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口头出示练习题



给下列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只鸡的质量约是2000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是60



一辆自行车的质量约是25



一根头发的质量约是20



单位换算



《信息浏览》中:宇宙、太阳、地球、黄山的质量都化成“吨”。



邮票、氧分子、电子的质量都化成“毫克”。

练习、回答

(三)学习使用托盘天平测质量(30分钟)

出示金属块

现在我想知道这个金属块的质量是多少,该怎么办?



你能说出几种工具可以测出它的质量?

交流



小组发言人回答



小组之间相互补充

板书:托盘天平

补充阐述:



1964年,在西安出土了一只秦代生铁秤砣,它说明远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已有了秤。我国传统称量质量的工具是杆秤,今天还常用台秤、磅秤、电子秤。在实验室,称量质量的工具是托盘天平。





大家都看到:每个小组的课桌上都有一个托盘天平,请认真观察它的构造,认真观察砝码盒里砝码的个数和质量数。

认真观察自己桌上的托盘天平的构造及砝码盒里砝码的个数和质量数。



讨论、交流。

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为大家介绍托盘天平的构造



一学生介绍,其他学生补充。



我们已经认识了托盘天平的构造,那么有的学生已经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它该怎么使用。请大家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摘要。

阅读课本《托盘天平使用说明》摘要。

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其他小组补充,并及时给与指正。

重点强调:



1.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小组汇报

示范操作第1.2步



1.把天平水平放置。



2.调节天平平衡。





巡视、指导。



  

请大家准备好托盘天平和被测物体。



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仔细琢磨老师讲解,然后进行规范操作。



1.把天平水平放置。



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盘的中线处。

学生准备器材



  



  

观察



实验操作

针对学生操作时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

1.有的小组的天平的横梁左端高,有的右端高,哪组能发表一下意见,你们是如何调节的,使天平平衡的?



2.有的组的天平的横梁还在动,有的已经静止,如果都等到静止后再判断横梁是否平衡,太浪费时间,我们还可以依据什么来判断呢?

做的好的小组帮助解答。



做的不好的组及时调整。

示范第3步



3.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



  



  巡视指导

1.测量前要估测物体的质量



2.放物体时要注意“左物右码”,增减砝码时要用镊子。



3.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还是先加质量小的砝码?





观察



思考、回答



实验操作

针对看到的问题提出问题

刚才发现,有的组没有合适的小砝码,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这时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哪个发表意见。

做的好的小组帮助解答



做的不好的组及时调整

指导计算被测物体的质量

使用游码能分辨出更小的质量,那么(1)在你的天平标尺上,一个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2)读数时,是以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呢?(3)读数时,是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4)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呢?





观察后回答



观察、讨论

整理器材

称量完毕,要清点砝码,并装入盒内。同时要把天平、被测物体排放整齐。

整理器材

板书:



使用方法



水平放置



调节平衡:游码归零;②调节平衡螺母。



测量:①左物右码;②从大到小增减砝码;③物体质量=砝码+游码。



整理器材

刚才我们测出了金属块的质量,大家总结一下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步骤有哪些?

讨论、回答



  三、总结与质疑(2分钟)



  通过学习,你一定很有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请大家谈一下。



  四、课后活动



  我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如何测量一杯水的质量呢?请大家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动手做一下,并写一份实验报告。



  作业:



  课本P117《自我评价与作业》



  板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07: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质量》教学案例与设计

湖北省阳新县白杨中学 费新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4.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介绍杆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墨水瓶、橡皮、小刀等学习用具。


  【教学方法


  1.讲解与示范结合,自学与讨论结合,合作与交流结合。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3分钟)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但组成物体的物质是有多有少的,也就是说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谁来说一说下面甲乙两人所说的质量的含义是否相同?


  甲:这袋米的质量是多少?


  乙:这种米的质量如何?


  学生:甲说的质量是指这袋米所含米这种物质有多少。


  学生:乙说的质量是指这种米是否有杂质、是否变质、好不好吃等。


  教师:同学们以上的分析都很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30分钟)


  教师:(板书: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m 表示)


  教师:质量的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学生: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比它大的单位有吨(t)。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g=10-3kg 1mg=10-3g=10-6kg 1t=103kg。


  教师:(板书:2、单位:



  教师: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和科学世界两部分内容,进一步了解质量的应用和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从而充分理解质量单位千克的大小。


  学生:(自学)


  教师:请同学们在各自的演算板上写出下面两题的演算过程和结果。(屏幕显示题目)





  教师:(在班上任意抽取4名学生的演算板集体评讲,主要从演算过程、结果表达方式和结果正误三个方面评讲。)


  教师:请同学们议一议: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是否变化?


  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好,就讨论到这,谁能举例说明这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时,质量如何变化?


  学生:我们在超市里买的商品从商店回到家里,虽然位置变了,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教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当物体的位置变化时,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质量不变。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岩石,虽然位置变了,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


  教师:谁还能继续举例说明?


  学生:用锯把一段长木锯成两根短木,这两根短木的质量就小于长木的质量,所以物体的形状变了,质量要改变。


  教师:就这个问题,谁还发表意见。


  学生:虽然两根短木的质量就小于长木的质量,但是不能说明物体的形状变了,质量也改变了,如果把那些碎沫加上,质量的多少还是没有变。


  教师:这为同学说得非常好,比如我们把一块铁砸成铁板,虽然形状变了,但它含铁的多少没有变,质量就不变。(此时,教师还可以问一下学生,铁的体积是否变化。)


  教师:物体的质量随状态变化吗?


  学生:不变化。一铁块熔化成铁水,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质量不变。


  教师:说得好,水结冰,冰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不变。


  教师:同学们的讨论分析非常好,质量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它实际上反映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板书: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在大屏幕一显示题目)哪位同学来做下面小题?


  ①一张25g的纸捏成团质量为____。


  ②0.5Kg冰化成水质量为___。


  ③65Kg的宇航员飞到外太空质量为___。


  ④一位同学为了了验证物质的质量跟物质的状态是否有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中取出一块冰放入敞口玻璃杯中,用天平称出总质量为125g,侍冰融化成水后,称出水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127g,该同学认为,物质的质量跟状态有关。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做此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


  学生:日常生活中称物体的质量的仪器有杆秤、案秤、电子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等。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测质量的工具)





  教师:从同学们的回答来看,同学们还是很关心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知道这么多测量仪器,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有的同学对弹簧秤这个仪器有异议,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面较宽。的确,弹簧秤不是测质量的仪器,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到。


  教师: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已经应用了许多年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发明出更便于使用、更精确的测量质量的仪器。


  教师:虽然测量质量的仪器较多,但我们学校实验室中使用天平测质量,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我们初中阶段需要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板书:二、托盘天平)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托盘天平的结构图)下面给同学们介绍托盘天平的构造。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底座、两个托盘,另外每架天平都配有一套标准的砝码。


  教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托盘天平是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所以为了保持天平的精确度,我们在使用天平之前要牢记几条要求。


  教师:(板书:(一)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学生:(大声阅读)


  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使用天平的几点要求,下面请各组开展讨,如果不按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


  学生:(开展讨论)


  教师:请各组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如果被测物体的质量超过了天平的称量,测不出结果,还可能把天平损坏。


  学生:用手接触砝码,把砝码弄湿、弄脏,在盘中放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容易使砝码生锈和腐蚀天平、砝码,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教师:大家分析的很好。下面各小组准备好天平和砝码、被称物体。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仔细琢磨老师讲解,然后进行规范操作。


  学生:(准备实验仪器)


  教师:(板书:(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水平放置。


  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盘的中线处。


  学生:(学生调节天平)


  教师:(教师巡视指导,并在屏幕上提出下列思考题:)


  ①将游码放到标尺上的0刻线上时,是游码左边还是右边与0刻度线对齐?


  ②横梁平衡的标志是什么?


  ③若横梁左边高右边低,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哪边调?


  教师:刚才发现有的小组的天平的横梁左端高,有的右端高,哪组能发表一下意见,


  你们是如何调节的,使天平平衡的?


  学生:左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右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教师:大家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非常好,至于为什么,学完了杠杆的知识后,大家就明白了。


  教师:现在有的组的天平的横梁还在动,有的已经静止,如果都等到静止后再判断横梁是否平衡,太浪费时间,我们还可以依据什么来判断呢?


  学生:指针以分度中央为准,左右偏转的幅度相等。


  教师:同学们都非常努力的将天平调节平衡了,天平一旦调节平衡,就不能移动位置,否则,需要重新调节。因为桌面的不同位置的水平程度不同。


  教师:下面我们来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


  (板书:3.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可以适当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衡梁恢复平衡。)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还是先加质量小的砝码?


  学生:先加大的,便于测量。


  教师:好,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测的物体的质量大约多大,然后操作。


  学生:(实验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刚才发现,有的组没有合适的小砝码,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这时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哪个发表意见。


  学生:可以适当地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平衡。


  教师:使用游码能分辨出更小的质量,游码相当于一个“秤砣”,它在标尺上每移动一个格,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在加减砝码的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①先估后取,先大后小,中间大周围小,砝码不行用游码。


  ②加减砝码时千万不能动平衡螺母,也不能移动天平。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屏幕是显示)


  1.在你的天平标尺上,一个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


  2.读数时,是以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呢?


  3.读数时,是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


  4.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呢?





  学生:(讨论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标尺上每个小格代表0.1g或0.2g或0.5g。


  学生:读数时,以游码左边对的刻度线为准。


  学生:先读大的砝码后读小的砝码。


  学生: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教师:(板书:4、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教师:大家做得非常好,请同学们整理器材。注意:怎样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学生:用镊子夹取。(学生整理器材)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把天平的使用流程读一读。


  学生:(大声阅读)


  三、小结(2分钟)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在各个方面都一定有很多收获:


  师生:(相互交流)


  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我们的自学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是能掌握所学知识、二是能学以致用。


  四、动动脑(10分钟)


  教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屏幕显示出题目)


  1、在调节横梁平衡的过程中,无法调节横梁平衡,原因可能是什么?


  师生:①横梁下的护垫没有取下(托盘天平)


  横梁没有撑起(学生天平)


  ②游码没有放在0刻度线上。


  ③左右盘互换了


  ④ 天平已损坏


  教师:2、能将量筒放在天平上称水一质量吗?





  师生:一般不允许。因为量筒细而长,在托盘中放不稳,容易掉下来。


  教师:3、若要称取127.6克食盐,应如何操作?


  师生:①调节横梁平衡


  ② 在右盘放一小张纸后再放上如下砝码:


  100g+20g+10g+5g+游码2.6g──(5g)


  或    100g+20g+10g+游码7.6g──10g)


  ③在左盘垫上一张同一规格的小纸后,用勺子往左盘中加减食盐,直到栋梁平衡。


  教师:4、天平横梁调平衡后,若将物体放在了右盘,在左盘放砝码。应如何读数?


  师生: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五)课后作业(1分钟)


  1.如何称粉末状的物体和液体的质量?2.如何称质量较小的物体的质量?如大头针等。由于时间关系,3、如何用天平测出一卷细铜线的长度?这些问题作为课后作业。另外,请同学们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问题和做好复习,


  【板书设计


§10—2 质量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m 表示
2、单位: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二、托盘天平
(一)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水平放置。
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盘的中线处。
3、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可以适当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衡梁恢复平衡。
4、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07: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密度)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毛庄中学 李荣祥



【教材分析】

“密度”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课。密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本节教材是在学习“质量”之后而引入的一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质量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作了铺垫,并为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作了准备;更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设计思想】

由于本节是概念教学,物理概念的建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避免密度把密度概念直接灌输和强加给学生,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原理,在密度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形象化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建构密度概念,教师仅仅是学生概念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此,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略)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及突破策略】

(一)重点:是密度概念理解。

确定依据是:密度知识比较抽象,依据“大纲”要求,它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在教材中承上启下,是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性、前提性知识,而且它在一个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突破策略:充分利用学生感性认识,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比值”定义密度概念。

(二)难点:是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一种性质”。

确定依据是:由于初二学生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初期,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较弱,利用比值法定义密度比较抽象,尽管学生经历过“应用‘比值’定义速度概念”,但把数学中“比例”应用于密度,理解“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仍有些困难。

突破策略: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类比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回顾利用比值定义速度的方法来建立密度的概念。

(三)关键点: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教法学法】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掌握“质量”和“质量的测量”的基础上,以实验、观察与分析为手段,让学生在讨论与总结中学习新的知识“密度”,少数部分学生能力稍低。针对毛庄中学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因材施教,合理分组,以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长,使每组以至每位同学都享有成功的喜悦。同时可以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法选择

根据物理课的特点,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是启发和观察实验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学生的能手能力,分析能力也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量杯、天平、细线、铁块(各11组);量杯、颜色相同的铁块、塑料块。

【教学过程】

导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点评

情景导入













目标1:m与v的关系









科学探究












教师引导:

①教师出示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你有那些方法区别它们?

②我们看书本上小明和小红是如何区别它们的?

    ③你能猜想出M与V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教师引导:

①教师引导学生排除不正确的猜想,得到m与v成正比这一猜想。

②你能设计出实验方案来证明你的猜想吗?

③教师帮助学生查找方案漏洞,完善实验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收集实验证据,然后分析实验证据。思考:

测量对象
质量

(g)
体积

(cm3)
质量/体积

( g / cm3)

铁块1
  
  
  

铁块2
  
  
  

铁块3
  
  
  

塑料1
  
  
  

塑料2
  
  
  

塑料3
  
  
  


①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或相近?

②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③如果换几个其它物体(如盐水、酒精等)重复上述实验,结果将怎样?

教师指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多,谁的方法好。

学生阅读课文插图的内容

[猜想与假设]

学生讨论、发言:m=v   

m与v成正比,m与v成反比。





[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研究,确定实验方案。比一比谁的方案好。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学生进行实验,收集实验证据,将实验数据填在设计的表格里。











[交流与合作、分析结论]

学生结合所测实验数据交流与合作。归纳并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区分,方案较多应给予鼓励。













设计实验对学生要求较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实验技能。









如果学生不能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归纳出结论可用思考问题的方式启发归纳,效果就很好了。(由于实验误差影响,比值可能相近,要引导学生尊重事实)



【教学反思】

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离不开生活。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本课题我从生活实际中引出物理问题,又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物理的魅力。在教学方式上也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来操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学习,然后由学生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地进行实验研究,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的问题,来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定义、公式和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听意义建构。

2.加强物理过程教学,渗透科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特别突出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在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时,不是直接计算出比值结果进行比较,而是通过一系列“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然后再通过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学生不在课堂上花时间用于计算),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对同一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而对不同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物质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注意渗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3.与速度概念对比,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通过对比密度与速度概念的异同点,既可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知道它们在定义、公式、单位等方面的相似之处,为以后学习其他比值定义法定义物理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质量”课堂实录

辽宁省丹东市第十三中学 乔春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4.对常见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动手、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培养学生认真操作,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介绍杆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了解质量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橡皮、小刀等学习用具。
教学理念
1.讲解与示范结合,自学与讨论结合,合作与交流结合。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物理是有用的、物理是有趣的。
3.夯实基础,活学活用。
评价内容
1.关于质量概念方面的内容的掌握情况。
2.关于托盘天平的维护、调节和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3.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的表现情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2分钟)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但组成物体的物质是有多有少的,也就是说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谁能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说明。
学生:组成讲台和课桌的物质的多少不同。
学生:桌子和椅子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学生:大铁锤和小铁钉所含铁的多少不同。
教师:同学们以上的分析都很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10—2 质量)
二、学习新知(35分钟)
教师:关于质量,同学们知道多少?
学生: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教师:(板书:一、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学生:质量的单位是千克、测量质量的仪器有杆秤、天平等。
教师:刚才,大家基本上说出了关于质量的主要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质量的测量等有关知识。下面请各学习小组按着学习提纲进行自学,然后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自学提纲内容如下:
1.质量用什么字母表示?
2.质量的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3.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是否变化。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利用什么仪器测量物体的质量。
5.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哪些?
6.为了保持天平的精确度,我们应做到哪些要求?
7.如何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学生:(看书自学,在书中找到有关答案,然后小组讨论。)
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下面请各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首先回答第一、第二题。
学生:用小写字母m表示质量。
学生: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比它大的单位有吨(t)。比千克小的单位有克(g)、毫克(mg)、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g=10-3kg 1mg=10-3g=10-6kg 1t=103kg。
教师:你们答的非常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中的小资料和科学世界两部分内容,进一步了解质量的应用和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从而充分理解质量单位千克的大小。
学生:(自学)
教师:(板书:1.质量单位:千克(kg)、吨(t)、克(g)、毫克(mg) 1g=10-3kg 1mg=10-3g=10-6kg 1t=103kg)。
教师:好,我们继续往下学习,谁来回答第三题。
学生: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可能不变吧!
学生: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不变。
学生: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变化时,质量好象变了。
教师:从同学们的答题来看,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还不是很肯定,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下面进一步展开讨论,各小组在讨论时,最好举例说明。
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好,就讨论到这,谁能举例说明这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时,质量如何变化?
学生:我们在超市里买的商品从工厂到商店,虽然位置变了,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改变。
教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当物体的位置变化时,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质量不变。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岩石,虽然位置变了,但所含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
教师:谁还能继续举例说明?
学生:用锯把一段长木锯成两根短木,这两根短木的质量就小于长木的质量,所以物体的形状变了,质量要改变。
教师:就这个问题,谁还发表意见。
学生:虽然两根短木的质量就小于长木的质量,但是不能说明物体的形状变了,质量也改变了,如果把那些碎沫加上,质量的多少还是没有变。
教师:这为同学说得非常好,比如我们把一块铁砸成铁板,虽然形状变了,但它含铁的多少没有变,质量就不变。(此时,教师还可以问一下学生,铁的体积是否变化。)
教师:物体的质量随状态变化吗?
学生:不变化。一铁块熔化成铁水,所含物质的多少没变,所以质量不变。
教师:说得好,水结冰,冰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不变。
教师:同学们的讨论分析非常好,质量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它实际上反映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板书: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教师:下面谁回答第四个问题。
学生:日常生活中称物体的质量的仪器有杆秤、案秤、电子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等。
教师:从第四个问题的回答来看,同学们还是很关心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知道这么多测量仪器,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有的同学对弹簧秤这个仪器有异议,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面较宽。的确,弹簧秤不是测质量的仪器,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到。
教师:杆秤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已经应用了许多年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发明出更便于使用、更精确的测量质量的仪器。
教师:虽然测量质量的仪器较多,但我们学校实验室中使用天平测质量,常见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我们初中阶段需要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板书:二、托盘天平)
教师:谁能到前边来,拿着托盘天平给大家介绍一下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学生:(请一个同学到前边来)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有:横梁、标尺、游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等。
教师:我再给补充一下(教师拿起托盘天平),这个是底座、这两个是托盘,另外每架天平都配有一套标准的砝码。
教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托盘天平是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所以为了保持天平的精确度,我们在使用天平之前要牢记几条要求。谁来说一下。
学生: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教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保持天平精确度的几点要求,下面请各组开展讨论,如果不按这些要求做,会出现什么问题?
学生:(开展讨论)
教师:(板书:(一)保持天平精确度的具体要求: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教师:请各组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如果被测物体的质量超过了天平的称量,测不出结果,还可能把天平损坏。
学生:用手接触砝码,把砝码弄湿、弄脏,在盘中放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容易使砝码生锈和腐蚀天平、砝码,会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
教师:大家分析的很好。下面各小组准备好天平和砝码、被称物体。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操作,仔细琢磨老师讲解,然后进行规范操作。
学生:(准备实验仪器)
教师:(板书:(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1.把天平水平放置。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其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盘的中线处。
学生:(学生调节天平,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刚才发现有的小组的天平的横梁左端高,有的右端高,哪组能发表一下意见,你们是如何调节的,使天平平衡的?
学生:左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右端高时,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教师:大家从实践中,获得的经验非常好,至于为什么,学完了杠杆的知识后,大家就明白了。
教师:现在有的组的天平的横梁还在动,有的已经静止,如果都等到静止后再判断横梁是否平衡,太浪费时间,我们还可以依据什么来判断呢?
学生:指针以分度中央为准,左右偏转的幅度相等。
教师:很好,我们继续。3.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现在请同学们思考,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还是先加质量小的砝码?
学生:先加大的,便于测量。
教师:好,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你测的物体的质量大约多大,然后操作。
学生:(实验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刚才发现,有的组没有合适的小砝码,不能使天平重新平衡,这时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哪个发表意见。
学生:可以适当地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平衡。
教师:使用游码能分辨出更小的质量,游码相当于一个“秤砣”,它在标尺上每移动一个格,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在你的天平标尺上,一个小格相当于多大质量的砝码。2.读数时,是以游码左边还是右边所对应的刻度线为准呢?3.读数时,是先读大砝码还是小砝码?4.物体的质量如何计算呢?
学生:(讨论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标尺上每个小格代表0.2g或0.25g或0.5g。
学生:读数时,以游码左边对的刻度线为准。
学生:先读大的砝码后读小的砝码。
学生: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请同学们整理器材。注意:怎样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学生:用镊子夹取。(学生整理器材)
教师:(找四个学生到黑板板书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每个同学书写一条。)
教师:请大家评价一下这四位同学的板书。(教师和学生们一起评价,把错误的地方纠正过来,形成正确的内容)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 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3.把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可以适当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衡梁恢复平衡。4.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三)总结提炼(2分钟)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在各个方面都一定有很多收获,谁能谈一下。
学生: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生:我们的自学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学生: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大家谈的非常精彩,希望你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是能掌握所学知识、二是能学以致用。
(四)知识拓展(1分钟)
教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测量物体质量的基本方法,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称粉末状的物体和液体的质量?2.如何称质量较小的物体的质量?如大头针等。由于时间关系,这些问题作为课后作业。另外,请同学们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问题和做好复习,下节课我们到实验室完成教材11页“想想做做”中的实验和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课例评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教者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上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的,通过讲解、设疑、自学、小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质量的概论和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以及常见的测质量的仪器。通过观察、讲解、示范操作,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认识天平的结构,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设计基础夯实有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本节课在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关注学生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主要的课程,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通过实践操作和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主动的学习方式的形成,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体会互相分享探究成果的快乐,这有利于同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本节课在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上,通过介绍杆秤等日常生活中的测质量仪器,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天平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和科学求实的实践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增进同学们间的合作精神,增进友谊。
拓展探究
这节课关于学习托盘天平使用方法的教学设计,还可以变换一种方式,效果可能更好。可以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制成“使用说明书”印发给学生,让学生经过阅读、讨论、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学习,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形式,学习掌握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探究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教研室 张丽萍 范百荣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密度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教材从识别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谈起,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引出密度的概念,并鼓励学生通过认识一些物质的密度,解释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密度知识是在质量的基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②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

1.认知水平 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对物质的属性──质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天平与量筒的使用过程中学习了一些基本的测量知识与方法;通过对前几章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2.学龄特点 初中生的独立意识较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特点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最好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①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②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渗透科学思维方法教育,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密度的概念是今后学生学习其它力学知识的基础,因此从知识的角度看,本节的重点问题是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比值定义法”是定义物理概念的重要方法,在其它章节的教材中多次用到比值定义法,如:用路程和时间之比获得物理量“速度”,用压力和受力面积之比获得物理量“压强”,用电压和电流之比获得物理量“电阻”,所以从技能的角度,把方法的培养也作为本节的重点。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不少学生在学习了密度的公式(ρ=)以后,认为物质的密度受质量和体积的影响,忽视了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比值的不变性,即密度的特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在授课时对密度概念的得出过于简单,没有让学生体验比值定义的全过程,因此本节的难点是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全班同学的合作,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得出密度的概念。

【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提供以下机会:

1.独立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与分析归纳。

2.操作、尝试的机会,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

在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生活中识别物质的各种方法,然后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进行交流。估计学生找到的方法很多,如颜色、气味、硬度等等,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伊始有了较高的学习情绪。

2.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展示四组图片:金条和铜条,有机玻璃和普通玻璃,银器和不锈钢制品,自来水和海水(可以用盐水代替)。向学生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你识别这些物质呢?结合学生的各种回答,引入识别物质的另一种方法──密度。

·猜想与假设

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进一步思考:如果是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不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又怎么变化呢?过渡到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从以上的猜想出发,取铜、铁、铝三组物体中的一组作为研究对象,每组物体的体积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或直尺测出它们的体积,分别计算每个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证据。以小组为单位,不同小组选取不同的物质进行测量,一是可以节省时间;二是可以获得多种物质的多组数据;三可以加强全班同学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在实验前,应该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过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如分工要明确,严格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要认真、细心,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

·交流与合作

每一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启发学生发表见解,对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总结归纳:

①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小。

②不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小。

在以上归纳的基础上,引出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评估反思

对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进行思考:

①实验结论与生活经验有没有冲突?

②你是怎样把实验数据和结论联系在一起的?

③实验过程中哪些做法影响着结论的可靠性?

④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⑤实验过程中有没有发现新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强化了学生对整个探究全过程的体验与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反馈练习

①阅读表格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②STS型。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探究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突出对所研究问题的思考过程:

观察探究抽象应用,使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思路有所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07:2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我讲“天平的使用”



湖北省洪湖市教学研究室 朱道荣



既没有演示天平,也没有学生天平,如何讲授“天平的使用”一课,很难想像。不过,笔者和同学们度过了难忘而愉快的一节课!

【课堂实录】

1 天平的放置

上课前,教师想到了用人体模拟天平。伸开人体的两臂,犹如天平的两臂。

教师:正确使用天平的第一步,是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桌面不水平怎么办呢?老师一边问,一边用自己的身体做演示:一只脚放在地面上,另一只脚放在讲台上。

学生1:我们家里的洗衣机噪声很大,我仔细观察,发现四只脚不一样长,于是,我就把下面的螺钉调整一下,便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师:太聪明了,他由天平的调节联想到了洗衣机的调节,他如果不热爱生活,不思考问题,是很难想到这一点的!

学生2:我们家里照相机三脚架的调节,也是这样的!

教师:同学们想象丰富,比喻贴切,学习真有创造性!

2 天平的调节

教师:第二步当然是调节天平的横梁。大家看这里,老师的两臂明显的不平衡,且左边下沉,怎么调节?(老师一边说,一边把前排同学的透明胶带套在左手的中指上,充当平衡螺母。)

学生3:此时应该将平衡螺母往右边调节。这位同学一边做着调节的样子,同时,老师的脑袋也跟着偏转。

教师:大家知道这里大脑充当了什么?

学生:指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教师:脑袋是指针,指针是脑袋!

老师一边附和,一边摇着头,好像指针在摆动。教室里传来一阵笑声。

教师:横梁调节平衡后,就能测量物体的质量了吗?

学生4:不行,还有游码(即游动的砝码)不在标尺的最左端。

教师:看来,前面的调节是前功尽弃了。

老师把别在胸前的笔套慢慢移到了最左端,并自言自语地说,哦,原来“游码”应放在这里!教室里又传来一阵笑声!

此时,老师便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重复刚才的模拟实验。让大家也来感受“调节天平”的快乐!

3 天平的使用

调节好天平后,老师又把沉重的大锁放在“左盘”,用手拿着面糊瓶(充当砝码)往右盘里放,又遭到了同学们的强烈反对,老师莫名其妙。

教师:怎么啦?

学生5:砝码必须用镊子镊!

老师又恍然大悟。迅速拿来“镊子”(两支笔),镊住“砝码”(面糊瓶、黑板擦、橡皮)放到天平的“右盘”里。模拟天平的同学也十分机灵地配合,“指针”随着“天平两臂”的摆动而摆动,神态可掬。然后,不断地加减“砝码”,调节“游码”的位置,直到“天平”平衡。

同学们又一次开心地笑了!

4 天平的读数

最后,老师引导同学们读数:假如“大砝码”(黑板擦)的质量为40g,“中等砝码”(面糊瓶)的质量为20g,“小砝码”(橡皮)的质量为10g,“游码”对应的刻度有3大格2小格,那么,锁的质量应为多少呢?

同学们很快读出了锁的质量──73.4g。

教师:看来,通过今天的模拟实验,大家基本上掌握了天平的使用方法!下次到实验室里“真枪实弹”地测量物体的质量。(学生热烈地鼓掌)

你们能总结一下天平的使用程序吗?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了如下步骤:

①放: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调:先调节游码至标尺的零刻线,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至横梁平衡;

③测:把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里,向右盘里加减法码,直至天平平衡;

④读:读数时,除加砝码的总质量外,千万别忘了还要加上游码对应的质量数。这样,天平使用的全过程总结的条分缕析,既方便记忆,又方便操作,简洁明了。

【学生感想】

上完这节课后,同学们在自己的成长日记中是这样写的:

谢娜同学:天平使用的方法,不仅简单,而且有趣。这节课激发了我学物理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同学们和老师精彩的表演和幽默的话语,让人太出乎意料,让我深感学物理就是这样简单和轻松。中午没休息,本来上课蛮想睡觉的,但现在却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老师的讲课。

杜媛同学:这节课上得生动形象,我学的很好,理解的深刻,记忆的也十分牢固。

周荃同学:上了这节课,我有了前所未有的快乐!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演很有创意,并且说话很风趣。我对物理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老师今后继续这样上课!

王珊同学:如果你不好好的分析游码这个词的含义,告诉你游码就会像幽魂一样,神出鬼没,琢磨不透。

刘馨同学:注意标尺的每一格是0.2g,所以是能够用游码可以分辨更小的质量。非常重要的一点不要忘记了:在使用天平之前,应该使游码停留在0刻度处。

向卓群同学:天平放在不水平的桌面时,就如人站在楼梯上,一只脚站在上一阶,一只脚站在下一阶不平衡一样,只有让双脚都站在同一级台阶上才舒服。

刘飞同学:先把橡皮放在左盘中,这时就如一位小孩坐跷跷板一样,咚!左边的托盘跌了下去,我再用镊子把砝码放入右盘里。这次课还让我感受到:许多事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再难的事情也是由简单的事叠加而成的。上课前我就在想,没有实验工具,这节课就会枯燥乏味地度过,谁知真的出乎我的意料,这节课上得太开心了!全都靠这位太棒的老师呀!

【教师反思】

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节成功的好课,很难拿出理性的标准。但学生的成长日记告诉我们,这是一节成功的课。

1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

由于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因此,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和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传统地位被动摇。教师是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灌输。本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了由灌输难以获得的知识:由天平的调节,想到照相机三脚架的调节;想到家用洗衣机的调节;把天平想象成跷跷板;把游码想象成幽魂;把不平的桌面想象成台阶;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总结出天平的调节和使用的一般步骤──放、调、测、读。

2 教师是活动的参与者

这哪里是教学的课堂,简直是“少儿游戏”的阵地。教师努力营造生动而富有个性的课堂氛围,把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自始至终以学生的朋友出现在学生中间,完全成了“少儿游戏”亲密的合作伙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对于孩子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精神交往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教师用自己的肢体模拟天平,展示自己滑稽而幽默的姿态,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同学们踊跃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如果说《物理课程标准》的制定是课程的第一次开发,物理教材的编写是课程的第二次开发,那么,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就是课程的第三次开发。课程的开发本身具有创造性。正如叶澜教授说的:“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是充满智慧和挑战的劳动”。如果教师没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就只能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那就根本不可能产生出这种独树一帜、别开生面、让学生乐此不疲的欢乐课堂。

4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的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民主”的组织与管理思想。正是这种“民主”的思想,才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才点燃了学生熊熊燃烧的思想火炬,让学生拥有自由飞翔的心灵,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的地奔涌,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真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9: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