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2-9 20:32:58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活动,有许多不足,几点收获,一些困惑,几分感悟。
不足一、对学生了解不够,把握不准。因为“平均分”的认识早在二年级就学习了,我认为在课上稍加提醒学生就会了,可实际上学生经过一年多时间,对这一概念造就模糊或忘记了,于是造成课堂上学生对平均分成的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理解费力,且在后面的折纸活动中,对折的过程表述不清。
不足二、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在发现学生的新旧知识没有衔接上时,浪费了不少时间补救,在学生动手操作时应该对出现的困难和差异及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带动,临场调控教学进程,合理调配教学时间,反应出对临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不足三、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短,如不同形状的图形表示相同分数时,让学生多想想,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探究,交流一下想法。就比教师直接告诉结果收到的效果好。
收获一、敢于放手让学生尝试了。在认识 1/ 3 、 1/ 6 、 1/ 8 时,我让学生用手中的任意图形折出自己喜欢的几分之一。开始我担心放开收不回来了,可尝试用老师折了喜欢的 1/ 4 ,就把学生引回了比较不同形状的图形表示相同的分数上。经过这一尝试,我觉得教师更应该探索放开学生的思维后,怎样“收”更重要。
收获二、敢于跳出课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了。在备课时我一直想,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理解分数的意义上,不能让学生为学分数而教分数。于是把分数的认识更细化,从“不同的图形表示相同的分数,相同的图形表示不同的分数” 两方面使学生对分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收获三、教学中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从学生的折纸活动中,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折,并追问“是怎么得到 1/ 2 或 1 /4 的?” 在猜一猜中,提出:“你是怎么猜出绿色纸是整个的 1/ 3 ?”
困惑一、这是一节基础概念课,按照课本的安排,很容易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可分数的意义又有好多层面,我们是为完成任务而教,还是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基础,对教材进行开发,为知识的前后联系,纵横发展而教呢?
困惑二、在学生认识分数时,是让学生进行机械的语言模仿和程式化的练习训练,以达到深刻的认识分数,还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思维空间探索分数的学习方法论,哪种方法更适合我们的实际教学?
总之,参赛的目的只为锻炼自己,从中积累一些对实际教学有用的经验是我的主旨。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是要探索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灵活设计教法,把真正的创造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努力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使学生能更有效的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