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1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0:5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  教后反思  教后记

上周我上了一节组内教研课,是《人类的“老师”》第二课时。这篇课文是一篇仿生学的文章,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机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大自然学习的收获。

课前经过师傅几次细心指导,自己将教案改了好几遍,试上了一遍之后,再次修改了部分问题,调整后的教案要比原来完整多了。在课堂上,首先以听写入课,用来巩固一下上节课所学的词语,加强学生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接着引入 “作者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老师’呢?它们是怎样成为‘老师’的?”这个大问题,让学生重点学习3—5自然段,给足学生时间自足学习,并展开小组讨论。为了能收住这张“大网”,我又设计了一个提示句:“人类_____(生物)身上,发现了_____(特点),解决了_______(问题)”,用这样的句式为使学生说得井然有序,不离其中。其中重点理解“流线体”、“薄壳结构”两名词的意思,我采取图文解释法,结合图片及文中句子让学生理解。紧接着由课文向外拓展,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说说还有哪些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例子。最后以“为什么课题中‘老师’加上引号?”这个疑问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升华主题,了解到只有我们主动向大自然探究,才会有新的发现。结合《补充》习题,将课内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

课后各位老师进行了研讨,结合大家的评课意见,我也作以总结如下:

1、评价语言,处处留心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是结合师傅的指导,自己独立思考完成的。课堂上发现有些环节操作起来不那么顺畅,感觉学生被拘束了些,没有完全放开。在重点教学3—5自然段时,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留足时间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学生交流时,有的学生说得非常到位,这时我并没有抓住时机给予适当的评价语言,气氛没有及时调动起来,因此在朗读“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没有达到那个“情”,其实在这里情感是一层层递进的。比如说,学生在回答最后一问“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时,有一位女生说:我们在生活中要不断地在自然界中探寻奥秘,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发现。她已经把文章的主旨说出来,并说得很好,这时我应回答她说:“这篇文章最难理解的主旨被你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了,你太厉害了!而我重复了学生的回答,打破了课堂最后升华主题的气氛。因此,再读最后一句时,缺少了很多味道。”

2、扣住文本,精选图片 介绍“流线体”这个词语的意思,我选择了一张跑车的图片,图片看起来非常有典型性,是借助“流线体”的特点,设计出这样的跑车使其行驶速度非常快。但是当我问“看看这张图,看看流线体有什么特点?”学生看了图,回答得不着边际,“光滑”、“弯曲形的”等等。如果我就选用文中的海豚照片,相信给学生的直观效果会更好些,学生看着图结合文字,就会理解“流线体就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在流体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然后再告诉学生,在我们生活中很多都是根据“流线体”的特点而制造出来的,比如跑车、飞机、轮船、还有潜水艇等等。因此出示给学生的,要具有针对性。

3、扎实训练,强化问题 在学习3—5自然段时,为了不让学生不着边际地乱说,我采取了提示句式:“人类_____(生物)身上,发现了_____(特点),解决了_______(问题)”,这可以培养了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是一种能力训练。但是学生真正说的时候,说完后我并没有及时收住。课堂上要扎实训练,说的时候要强化,既然我出示了这个提示,就要让学生严格遵守,没有说到位一定要回头再说,要训练到位,不能放之任之。在这一点上,自己意识到了给个提示,但没有训练到位,以后要注意。

4、加强听课,不断完善 课后自己反复在想,看似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细细思考一下,在整个课堂中各个环节自己预设的内容还是不齐全,自己的评价语言没有准备充分,各种情况的评价语言都要预设到,而设计到的预设在实际操作起来比较生硬,不够自然,这也影响了本节课的课堂效果。因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不断阅读各类教育杂志书籍;积极听师傅及其他老师的课,多关注他们在课堂评价语言,多请师傅进我的课堂指导;除此之外,我要强化自己的备课,在二备上多下些功夫,多备评价语,并丰富自己的课堂语言。争取在不久之后后呈现一堂精致的课堂!加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0:56:37 | 只看该作者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是介绍有关仿生学方面内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因而,在教学中,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还自主学习于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亲身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感和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所以,自主预习时,我让学生多渠道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以便小组交流。在谈到:“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给我们什么启发?除了文中列举的那些事例外,人类还向哪些生物学习过时?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尤其是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孩子们畅所欲言。
      其实,学生也是人,他们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的是要靠我们去引导,教给他们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我们做老师的可要相信学生,千万别什么都放不下,那样的话,学生累,老师更累。
     说来也有些汗颜,孩子们说的有些内容,我还不知道呢。看来,孩子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0:56:48 | 只看该作者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有关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起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课文的三、四、五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写得比较具体实在,内容较多。因为三段结构大体相似,但第三自然段相对比较难一些,所以我把精力放在第三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学生理解、悟透、练实了,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四、五段就容易了。蜻蜒点水,平均用力,学生的收获有限,毕竟这是科普说明文,需要理解的相对多一些。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人类从什么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有什么缺点吗?2、人类又从谁的身上得到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3、从哪些昆虫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性能优良的新式飞机?学生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了思维,很快就画出了答案。这三个问题也一步一步地提示了飞机由发明到改进到创新的过程。学生很容易就明白,噢,原来是这样的。我感觉学生学得还顺利。由于第三自然段已经激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四、五段的学习轻松了。

在五段的学习中,我准备了两个鸡蛋,请学生来捏,都没有捏碎,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气氛热烈。师生的配合非常好。达到了课前预设的目标。

不足之处就是:1、教师的导语不够干脆,有时有点绕弯。2、对课堂资源没有有效地利用,教学机智有所欠缺。3、还是放不开,有时害怕学生不懂,把说过的又强调了一遍。这样课堂显得比较施拉。

值得一提的是:鸡蛋并不是捏不破的,关键是看怎么捏?学生在家实验时有几个就捏破了鸡蛋。哪为什么书上会说:无论怎么用力都捏不破了?去年,教这一课时,我也没有弄明白,而且我自己也的确捏碎过一个。今年,再研究教材,我发现书上写的是“一个人握住鸡蛋”。如果把鸡蛋握在手心捏,真的捏不碎;如果用手指去捏,鸡蛋就很容易破了。今天,上来演示的学生,我都亲自指导了捏法,当然也没有捏破鸡蛋。

通过今天的教学,让我对这类的科普文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下次努力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 10:57:13 | 只看该作者
《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
                                    柳南区实验小学    王微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科普作品,介绍了有关仿生学方面的内容,充满知识性和趣味性。文章结构简明,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读自悟。乍一看,似乎没什么好教的,有不少的老师把力量放到了课外知识拓展上。但是我觉得语文课毕竟不是科学课,应该紧守语文的本位,仔细研读课文,对照年段教学目标,找准语文的训练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如下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一方面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筛选出了中心问题,人类的老师有哪些?人类从中学到了那些本领?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从而提高了探究性学习的实效。接着通过设计如下的表格,让学生自主阅读,合作解决。
人类的“老师”
收到的启发
解决的问题
鸟儿
蜻蜓
鸡蛋
二、着力抓住两个训练点
1.给一种方法。
练习概括段意,可以训练学生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抓住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课文三、四、五自然段是重点段,结构相似,课后要求概括段意。因此在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概括第2段的意思:
1)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这一段中,哪些句子能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2)你能选用下面两个句式中的一句把这一段的主要内容说清楚吗?
课件出示: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一步一步指导,教给学生“找重点句——提炼整理”的方法,接下来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习运用方法,概括3、4两段的大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渗透一种思想。
课题是《人类的“老师”》,学生在研读课文之后弄清了两个浅显的问题:人类的老师有哪些?人类从中学到了那些本领?然而,自然界的生物为什么会能成为人类的老师?学生缺乏深入的思考。我引导学生探讨:“老师”二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仅仅因为他们不是人类吗?通过互相启发、补充,学生明白了,要想真正获得科学的新发现,还得人类自己去发现、去思考,这样理想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通过以上几点,学生学得有趣,老师也教得轻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2 17:2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