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1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赶海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1:4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赶海》课后反思
《赶海》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文章。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舅舅去赶海的事,生动展示了赶海的无限乐趣,表露了作者对大海、对生活的热爱。

对于大海,学生并不陌生,有的自己亲眼目睹过大海的雄姿,有的在电视或书上见到过,但大海给他们的印象只是表面的,如“一望无边的大海”、“辽阔的大海”、“波涛汹涌的大海”等等,那赶海是怎么回事呢?不少学生都很难理解,那怎样让学生理解赶海并体会到赶海的乐趣呢?我想应该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文字优美,富有情趣。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播放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歌曲《大海,我的故乡》,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回忆,抓住“每当……便……”的句式,体会赶海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第二自然段一个“闹”字特别有趣,童年时代都喜欢玩、闹,带有一种兴奋的心情。通过师生对“闹”的表演,使感受到赶海的快乐和有趣。

第三自然段是全文重点,围绕“趣”字,让学生找找文中“为了表现赶海的趣,作者抓住了哪几件事来写的?”学生很迅速找出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龙虾”。“这几件事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为什么?比较详细的是哪一件?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通过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从不同的角度去感悟赶海的快乐。有趣的几个情境,还让小组的同学进行表演,使学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体验中讲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尤其是抓住几个语气词的朗读,从而既体会到乐趣,又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并教会学生在平时开展过活动进行习作时也要象课文一样有条理的写清每一件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1:48:29 | 只看该作者
《赶海》教学反思

《赶海》是一篇富有情趣性的文章,这篇课文叙述了“我”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无穷乐趣,抒发了“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全文的内容也紧紧围绕“趣”字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赶浪花”、“捉大虾”、“抓螃蟹”、“摸海星”等场景来展开的。语句读来妙趣横生,情景交融,留有回味的地方很多。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文本语言,借助多媒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感悟赶海的乐趣。

一、 激情入境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我就特意在课的一开始,就播放大海的画面,同时伴有优美的《大海啊故乡》歌声和海浪海风的声音,伴随着教师的深情的朗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 以读悟趣

当然这篇文章还是有难点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去过大海,没有看过大海,为此,我设计了七张幻灯片,有二首与课文相关有歌曲,分别是《赶海的小姑娘》、《大海啊故乡》,还有的就是课文中重点内容的摘要,背景是大海的图片,通过这样的教学辅助手段,使教学更生动,效果也明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够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海的概念,建立起一种美好的愿望,激起赶海的向往。

第三自然段写得很具体,这个场景我通过引导学生看书中插图和幻灯片,让学生感受到赶海中最值得记忆,最值得写的事情。所以,这一段,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反复读读,同时上学生虚构式地享受一次大海的美和赶海的趣,引领他们进入这个情境中。在教学中,我始终紧紧抓住文中的“趣”,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再深入地感悟。

赶海,对于生活在海边的孩子来说是很熟悉的,但班上的学生没有一位见过海,更别说赶海了,但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赶海的乐趣,我抓住一些主要的动作词和语气词去引导学生,如:“摸呀摸呀”、“嘿、咦、哦”等,从动作上感悟用词的准确性,从语气词中理解意思,体会“抓海星”“捉螃蟹”“捏大虾”的乐趣。为了增加趣味性,我在指导过程中试着让学生边通过动作演示边朗读体会,其中我还让学生表演了“捉螃蟹”这件趣事,当然我所指名表演的是班上最有表演天分的一个学生,他的一声“哎哟”以及不停地甩手,为课堂增添了好的气氛,在“捏大虾”我让他们伸手头顶扮大虾,并说说大虾的想法,好多学生畅所欲言,精彩的语句给课堂带来了欢乐的气氛。这里我重点抓住了“趣”这个词,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这种兴奋,立刻成了孩子们自己的快乐了。

反思这节课,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三)、尴尬型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

1、若要达到排除目的,可采用“顺承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授课者在尴尬的环境中,顺着尴尬事件向着自己有利的方向自圆其说。一次笔者上一篇课文的导语是:“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吗?”当时,笔者希望学生能作肯定回答,但出乎意料,同学们的回答是不喜欢,于是笔者灵机一动:“是呀,我也不喜欢,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样便排除了尴尬局面,扭回了我的课前导入。

2、若要达到“利导”目的,可采用“引用法”。

在某些尴尬的情景中,恰当地引用一些与尴尬事件相似或相关的名言警句,不但使自己不感到尴尬,反而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学到了知识,同时也使之对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有一次,是下雨天,教室的地板被踩湿了,很滑。笔者上课时,摔了一跤,险些摔在地上。此时,同学们哄堂大笑。我站起身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同学们一听,顿时安静下来,在后来的中考试题里,就遇到这句名句填空,同学们告诉我说:“我们都做起了,就因你摔的那一跤……”

总之,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授课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许多课堂“突发事件”不但会迎刃而解,而且还会转化为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

如,这都说明我在备课时的不足,没有关注到各个环节尤其是一些细节方面。不过这节课还是有所收获,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也是进步吗?

三、延伸趣事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自己的开心事,模仿《赶海》这篇课文,把有趣的事写下来,实际上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1:48:50 | 只看该作者
     《赶海》教学反思

一、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一直立足于本课的“趣”,设计了多个环节引导学生们去读趣、找趣、品趣、说趣、演趣。因此,本节课的优点是课堂气氛和谐,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学生敢说、敢评、敢演、敢问,真正做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2、把学生带入情境。一开始上课,我首先播放了《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优美的旋律萦绕在课堂里,立即让学生们的思绪插上了翅膀,她们想到了美丽的大海,想到了在海边捉贝壳的情形,于是也“闹”着赶快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抓住赶海“趣”字,再现赶海的快乐。文中描写了追赶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事,我便采用让学生读读、想想、演演、再读读的方式去再现课文的情境。如有个孩子在做完“摸”的动作后,读“摸海星”这段时,读得特别慢,我笑着问他:为什么这样读?并通过对比读,更能体会那一声摸到海星后“嘿”的惊喜了!在理解“抓螃蟹”、“捉大虾”重点部分时,除了读之外,还加上了生动的表演,其实孩子们在表演中已理解了文本,通过不同的表演让孩子们体会文中“威风的大虾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的句子,学生们在兴致勃勃中对动词“捏”的准确使用更心领神会了。当然我所指名表演的是班上比较有表演天分的学生,他的一声“哎哟”以及不停地甩手等,为课堂增添了好的气氛,在“捏大虾”我让他伸手头顶扮大虾,并说说大虾的想法,好多学生畅所欲言,精彩的语句给课堂带来了欢乐的气氛。

4、以读感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三年级的语文学习,其实读还是最重要的,没有反复的阅读,没有进入情景的朗读,文章不能走进学生内心,学生就很难理解课文。因此,我利用多种形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在美美地读中品味《赶海》的情趣。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有利于以后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做得不足的方面:

1、教学时重视了各种形式的读,但品词品句部分做得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教会学生“品词品句”的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

2、引导学生说趣做得不够。课文后面有一题是“说说在你童年的记忆里,发生过哪些趣事?”本来打算在课中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闸门, 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口头练说,课外与课内有机结合——说说自己童年的趣事?然后再把它放在课后进行小练笔,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些。但因为前面花的时间较多,后面时间较紧,因此,我最后就把这个环节省略了。

3、课文中有许多动词用得非常好,例如:“抓”“摸”“捏”等,应该引导学生品味,然后结合写作,让学生懂得以后在写作中可以通过使用动词这种形式把文章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有趣。



4、在“闹”字的理解上,虽然我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体会,但指导不到位,没有引导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感觉,反而是后来的环节中提到了;还有在“追赶浪花”这一趣事上,没有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浪花不时回头,小作者追浪花会和浪花相碰的情景,这才是追浪花的乐趣呢,我竟然没有让学生去想象,这说明我在备课时,有些细节方面没有关注到。



5、我的教学语言虽然生动有趣,但是有时口语太多,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



不过这节课还是有许多收获,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不也是进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2: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