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6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1:2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路旁的橡树 课后反思
上完了<<路旁的橡树>>这篇文章,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我觉得孩子们是最好的读者,也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在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感悟都有他们的出发点。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小反思: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一个学生说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一双双小手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砍掉橡树。马上就有孩子反驳:“请读这一句:他长久地看着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看橡树吗?说得多好。我马上对孩子们说:“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他在想计划是不能修改的."另一个孩子说:"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计划,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微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篇课文就在孩子们的朗读感悟中学完了,大家都感觉很轻松。这才是真正的绿色课堂,虽然是春天的下午,虽然"春眠不觉晓',可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孩子们没有打瞌睡,学得兴致勃勃\有滋有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1:24:17 | 只看该作者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路旁的橡树》课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通过寻常小事,不寻常的处理方法,感染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以下是我教授此课后的几点感受:

       一、留足空间实现多元解读  

       一开始,让学生质疑,他们对高尚一词不太理解,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在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出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这种环保意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
      二、人文性与工具性并举  

      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习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联系生活拓展语文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课堂,让学生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学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了解身边保护环境或破坏环境的事例,把学生的视线从语文之河引向广阔的生活之海。  

      虽然自己很努力,想离完美更近一些,但回头审视自己的课堂,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在理解课文时,过于注重了对文本的解读,却忽略了朗读的训练,如工程师与筑路工人沉默不语时的场面,如果能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体会,效果可能会更好。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自感放手不够,老师扶得还较多。对于略读课文,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1:24:48 | 只看该作者
《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讲述的是人们在筑路的过程中设法保护一棵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的故事。故事所透露的是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高,内容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自主阅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因此,本人在教学的设想上全放手学生自主学习,只是在阅读感悟中提示一种写法 “以小见大”。

比如,文中通过“绕树筑路”这样一件小事,赞扬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品质,这种写法属于以小见大的写法。本人在引导学生随文习作中贯穿了这一写法的运用。如何做到以小见大呢?这里我扔掉课本,把学生引出室外,在我们校园里有一棵插柏杨,1938年是一位姓卢的老师栽的,至今几十年了,听说几次校园建设都保留了这棵老树,第一这棵老树在校园里是另一道风景线,另外也是对逝去的卢老的怀念。每当老师们来到树下,总会谈起当年的好多事。学生下课了,树下就是孩子们的乐园,这棵柏杨要两个八九岁的孩子合手那么粗,伸出四层教学楼顶好几米,抬头望不见顶端,像伸进了云层。树的表皮已有几公分的裂缝,裂缝里填满了青苔,杂草,当然也因为树,常让孩子们追几片落叶,怕扣班级的考核分,尤其是秋天……

在指导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平常所见人物动作,去表现人物品质。其次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一件小事,一个小的细节,一个小的片断,来反映一个大的中心。这就是以小见大,在这种写法上要注意两点,这也是本人在本课中与写作衔接的重点。第一,要抓住人物的语言,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思想。如,写同学爱护班级,“这粉笔是老师给我们讲课写字用的,你拿一根他拿一根,老师用什么给我们讲课呢?”第二,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如学生写本人的一段外貌描写“老师一手拿着粉笔,一手推了推那幅深度近视眼镜,然后把教室从四周到中间直到每位同学都扫了一遍,轻轻地放放下教本……”在这个环节。学生实践练习,并要落实。从学生的习作看上去,还是很成功的,题材也较丰富“插柏杨”“老师笑了”“老师给我们认错了”“爱笑的同桌”等。学生都能以一件小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表达自已习作中心。

学完本课,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思想。首先本人注重训练学生的质疑,解疑的能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在质疑中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其次鼓励学生自读自悟,从中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种高尚,最后通过习作落实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1:25: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在学校上了<燕子专列>,是赛课的,感觉还不错,孩子们配合得很好.
    下午自己在班上上《路旁的橡树》,我感觉还更精彩一些。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一个学生说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一双双小手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砍掉橡树。马上就有孩子反驳:“请读这一句:他长久地看着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看橡树吗?说得多好。我马上对孩子们说:“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他在想计划是不能修改的."另一个孩子说:"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计划,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微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篇课文就在孩子们的朗读感悟中学完了,大家都感觉很轻松。这才是真正的绿色课堂,虽然是春天的下午,虽然"春眠不觉晓',可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孩子们没有打瞌睡,学得兴致勃勃\有滋有味。

(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11: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