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31 08:12:26
|
只看该作者
三、教后感悟
1、“自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标准》谈到的“自主”,是指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三者,“自主”是前提,也是关键。如果学生没有“自主”,那么“合作、探究”也就无从谈起了。“自主”,就是还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度,让学生拥有主动权和选择权。
本案例中,导入释题后的过程,看似让学生自由化地交流,恰恰是学生自主学习丰收成果的展示。这些收获和课堂所得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是自觉、主动、积极、独立学习的收获,其含金量是最高的。而且,每次交流预习所得,课堂气氛都是极为热烈的。因为,自主预习的收获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成就感、自豪感。竞相想展示一番,学习的兴趣也就随之高昂了。
2、“合作”,为学生深度探究作好铺垫。
“合作”一定要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是为了追求互助,学生个体资源的共享。没有“自主”为前提,个体的资源就没有积淀和丰厚,“合作”的效应就无法体现。
而且,“合作”仍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延伸,是在群体中自主学习。是借助他人的知识、思维、理解来解决自己尚存在的疑惑。
《木兰从军》教学前,学生都有充分的预习,个体的感受和理解都有了基础。鉴此,课堂教学的第二环节就是合作交流,互相解疑,为探究有“两度”做好铺垫。
3、“探究”,让孩子的思维有一定的深度、广度。
“探究”是进一步借助扩散思维、创新思维,以求得对文本更深的理解。“学贵有疑”。有疑,是探究的前提条件,也是探究的根本目的。但是,就中年级而言,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阅读的习惯、愿意质疑、会质疑,要比具体地要求学生去“探究”重要得多。
因此,《木兰从军》的教学过程,在引导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两个阶段,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对花木兰的形象已经大致了解后,为了进一步强化花木兰女英雄的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我便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内涵:花木兰的精神品质,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案例反思:
本课教学,我力求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符合课改要求,准备充分,内容翔实,教法得当。
1、有效提问,平等交流。
有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尽量以平等语气与学生商讨,是本案例教法上的最突出特点。在问题的提出、课堂讨论、关键内容的选定乃至师生交流时教师的语气等方面,本人都充分考虑到尊重学生。
2、抓住中心,感受人物。
在备课中,我熟读教材,根据花木兰孝敬长辈、对家的热爱和勇敢顽强、对国的热爱两个优秀品质,选定文章的精彩片段作为学生阅读探究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去感知课文,找到课文的中心“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赫赫战功、英勇善战”。通过这一铺垫,学生就有了走近这位巾帼英雄深入去了解她的基础。
3,以读促悟,模仿表演。
语文课突出“读”就读出了语文教学的特色,特别是“读”的不同方式,既激发了学生阅读欲望,又增强了课堂的文化氛围。如由“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引出本文的一个片段:“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文书。木兰见父亲的名字赫然在列,心里十分着急。她想: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于是,她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内容为了体现花木兰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文章包含着一对矛盾冲突: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难怪花木兰看到父亲名字在征兵文书上会“焦急万分”了。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离这段历史很远的今天,很难理解花木兰当时的情感,于是,教学中,我组织了不同层次的朗读来体会花木兰“焦急万分”的心情,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并细细品味花木兰的这份孝心。
她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她对家人的热爱,此时我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锻炼了思维能力。
4、注重本色,“两性”统一。
案例中,我注重语文教学本色,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品味句意,领悟中心,培养情感。为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我除了点明我们黄陂是花木兰的故乡外,还设计了“将士们看到文静俊美的木兰会说些什么呢?”、“讲一讲木兰从军的故事,尽量用到课文中的词语”、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的人”一系列多向互动情境,通过感悟、表达与创新,让学生对花木兰的认识步步深入,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们敢于“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们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新课程标准》倡导师生共同成长。在本案例中,,我充分感受到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自己的收获也非常大。通过本课教学,我进一步实践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然而,由于学生阅读面较窄,教师对有些问题的引导不够深入,放手过多,因而,留给学生探索的问题显得有些“苍白”。
总之,本案例中我坚持语文教学的本色,依据“阅读是个性化行为”理念设计组织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由此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我会将这种阅读指导课延续下去,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细心捕捉学生们闪现的灵光、创新的火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