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子》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获得成功,就要付出努力。
在处理第一第二自然段的时候,主要是帮助学生体会彼得的努力与坚持。但是在第二小节时,学生的感受没有到位。三四自然段采用引读的方式一带而过。第五自然段主要是想象训练。但是指导不到位。
金怿:
对文本进行了研读,进行比较细致地教学。如,老师抓住“蜂拥而至”理解文本,抓住文本空白感受人物特点。但,文章除了教育学生要勤劳,还有一个中心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要抓住机遇。老师要抓住“金子”来组织教学。
叶小兰:
1、在体验中感受人物。教师在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人物
2、在对话中感受精彩。学生用心灵触摸文本,教师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得到共同的发展。
蒋琳:
文章不仅赞扬人要勤奋,还要善于抓住机遇。教师可以抓住文章中的几处对比来感受文章的中心。
庄新妹:
从两方面来理解中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目标;当一条道路走不通时,要另辟奚径。
王静亚:
最主要的中心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取得丰收的成果。
课后有一个问题:彼得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这个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将一个过程说具体。
前半节课的问题太琐碎了,特别是第一小节。
刘芬:
指导想象说话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看书上的图来说,说具体一些会更好。
蒋薇:
这堂课比试上好多了。教师只要细心地指导,学生还是能很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的。
李科亚:
是一堂真实的课。第一小节在理解“蜂拥而至”时,只要知道是满怀希望地想得到金子就可以了。
想象说话时,把握住冬天这个天气的特点来说。
吴培玉:
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彼得是一个怎样的人?当学生的用词不当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提升。
丁老师:
讨论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教材教法都讲到了。
文章粗看平淡无奇,但是细看却是很有内涵。
“蜂拥而至”与上文的“听说”“无意”可以看出,他们都是盲从,成功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不能仅仅从“蜂拥而至”这一个词语来理解。
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来理解中心。学生都把着眼点放在了勤劳上,这不错,但是最后要将目光再回到彼得身上。为什么两次的付出,结果却是截然不同?不仅要勤劳,还要有智慧。这才是文章要传递给我们的真正意图。题目是《金子》,真正从多元解读的角度来看,金子是什么?是勤劳,是智慧,是追求,是力量。如果这堂课能这样上,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更高境界的课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