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辆汽车3小时行195千米,那么它每小时行195÷3=65(千米),每千米需要行3÷195=3/195(时)。前一个结果是大家所熟知的速度,后一个结果可能还不被大家所了解。尽管它没有专门的名称,但它和速度一样,在解决一些稍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1 某人沿着一个正方形的广场走了一圈。已知他走第一条边时每小时行1千米;走第二条边时每小时行2千米;走第三条边时每小时行3千米;走第四条边时每小时行4千米。他步行一圈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湖北省第四届小学生智力竞赛试题)
分析与解答 按通常思路,要求沿正方形走一圈的平均速度,必须知道正方形的周长和所花的总时间,而这两个都是未知量,所以我们转而考虑求平均走1千米需要多少时间。通过已知条件可以求出走第一条边时平均1千米需要行1小时;走第二条边时平均1千米需要行1/2小时;走第三条边时平均1千米需要行1/3小时;走第四条边时平均1千米需要行1/4小时。因为这四条边的长度相等,所以要求这四条边平均1千米需要行多少时间,就需要每条边都走1/4千米,因此一共需要行(1+1/2+1/3+1/4)×1/4=25/48(时),即平均每千米需要行25/48小时。所以这个人的步行速度是1÷25/48=48/25(千米/时)。
例2 兄弟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甲地到乙地,弟弟在前一半路程每小时行5千米,后一半路程每小时行7千米;哥哥按时间分段行驶,前1/3时间每小时行4千米,中间1/3时间每小时行6千米,后1/3时间每小时行8千米,结果哥哥比弟弟早到20分钟。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2001年《小学数学报》江苏省小学生探索与应用竞赛试题)
分析与解答1 因为弟弟前后两段行驶的路程相等,所以可以按照例1的方法求出平均每1千米需要行(1/5+1/7)×1/2=6/35(时)。因为哥哥按时间分段行驶,3段时间相等,所以可以求出他1小时行(4+6+8)×1/3=6(千米)。因此哥哥每1千米需要行1/6小时,哥哥比弟弟行1千米少用6/35-1/6=1/210(时)。根据哥哥比弟弟早到20分钟,可以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是1/3÷1/210=70(千米)。
分析与解答2 求出哥哥和弟弟行驶的平均速度。哥哥平均每小时行6千米,弟弟平均每小时行35/6千米。已知哥哥比弟弟早到1/3小时,弟弟在这段时间所行的路程是35/6×1/3=35/18(千米),而哥哥平均每小时比弟弟多行6-35/6=1/6(千米)。所以求出哥哥全程所用的时间是35/18÷1/6=35/3(时),甲乙两地的路程是6×35/3=70(千米)。
点评:解答1是先分别求出哥哥和弟弟每行驶1千米需要的时间,然后利用时间差来解决问题;解答2是分别求出哥哥和弟弟行驶的平均速度,然后利用速度差来解决问题。由于题目给的条件是哥哥比弟弟早到20分钟,属于时间差,所以相比较而言,解答1简单清晰,容易理解掌握。
例3 赵伯伯为锻炼身体,每天步行3小时,他先走平路,然后上山,最后又原路返回。假设赵伯伯在平路上每小时行4千米,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在每天的锻炼中,赵伯伯一共行了多少千米?(第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试题)
分析与解答 因为上山和下山的路程相等,所以先算出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即每千米需要1/3小时;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即每千米需要1/6小时。所以这两段路程平均每千米需要(1/3+1/6)×1/2=1/4(时)。由此可求出这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1÷1/4=4(千米),这和平地上所行的平均速度相等。故赵伯伯每天所行路程是4×3=12(千米)。
点评:此题妙在平地的平均速度和上、下山的平均速度相等,而求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正是利用上山和下山平均每千米需要多少小时所求得的。
例4 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甲前三分之一路程的行走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中间三分之一路程的行走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最后三分之一路程的行走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乙前二分之一路程的行走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后二分之一路程的行走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已知甲比乙早到30秒,A地到B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第八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试题)
分析与解答1 从A地到B地,甲平均每千米需要的时间是(1/5+1/4.5+1/4)×1/3=121/540(时),乙平均每千米需要的时间是(1/5+1/4)×1/2=9/40(时),所以甲平均每行1千米要比乙少用9/40-121/540=1/1080(时)。又根据题目条件得甲比乙早到30/3600小时,故求出A地到B地的路程是30/3600÷1/1080=9(千米)。
分析与解答2 如下页图,AC、CD、DB各占总路程的1/3,AO、OB各占总路程的1/2。
根据题目条件,可知甲乙在AC段和DB段的速度都相同,在CO段乙比甲快,在OD段甲比乙快。在CO段,每行1千米,甲比乙慢2/9-1/5=1/45(时);在OD段,每行1千米,甲比乙快1/4-2/9=1/36(时)。由于CO段和OD段路程相等,所以把CO段和OD段放到一起考虑,每各行1千米,甲将比乙快1/36-1/45=1/180(时)。实际甲比乙早到30/3600小时,因此CO段和OD段各有30/3600÷1/180=3/2(千米)。故A地到B地的路程是3/2×2×3=9(千米)。
点评:解答1从整体考虑,甲平均每行1千米比乙少多少小时;解答2从不同之处入手,抓住中间段是造成甲比乙早到的原因,求出CO和OD,进而很容易求出AB。两种解法各具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