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50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乌塔》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3:5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乌塔》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PPT课件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热情、活泼;有爱心;胆大心细;有主见……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评析】
  
  陈晓录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具体体现在:
  
  1、拓宽渠道,内外勾通:
    陈老师将语文教学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语文教学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天地”,广开语文信息之源,变以往的“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如:课前发动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论文等。小主人翁“乌塔”所到过的欧洲各大城市的风貌,并制成课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
    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重视知识能力的迁移:
    如陈老师在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并要学生回家把自己对“乌塔”的见解写在日记上。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像驰骋,学得愉快,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4:00:07 | 只看该作者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能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乌塔是如何独自一人游欧洲的。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认真思考,要有自己的见解。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从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件事中受到启示:我们中国孩子也应该学会自立。
  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二)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研讨、全班汇报交流。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着重探讨:年仅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和见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二)疑点
   1.14岁的乌塔为什么要独自一人游欧洲?她就不怕遇到危险吗?遇到困难时,她会怎样解决?
   2.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她的爸爸妈妈会不会担心她?她的父母对此事会怎样想?
  (三)解决办法
   1.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 
   2.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也许到过很多地方去旅游,都和谁到过什么地方?
   2、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看看她是怎样旅游的?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建议(幻灯片1)。
    ⑴可以先读一读阅读提示,根据提示去自学。
    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在感触深的句子、段落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学生自学课文。
   3、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研讨释疑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有的同学会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有的同学会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快速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⑴自理能力强。如:说话间,它已经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裤、白球鞋,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⑵生活经验丰富。如:她告诉我“罗马很热,街上小摊卖的冰激淋和水都很贵,你要到超级市场去卖。”
    ⑶热情、活泼。如:她一见我,立即坐起来打招呼,问我玩得怎样,又问我从哪里来……她一听,高兴得大叫……马上拿糖给我吃
    ⑷生存能力强。如:乌塔说她在家里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⑸有责任感。如: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给家里的每一个人买礼物。
    ⑹做事有条理,有计划。如:她拿出一摞书给我看,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每个国家都是厚厚的一册,介绍得十分详细……为这次旅行他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
  四、指导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讨论交流,请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出示幻灯片2)
    ⑴可不可以像乌塔一样单身外出旅游?
    ⑵自立精神与冒险有什么区别?怎样才算自立?
    ⑶从乌塔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受到了什么启示?
     可以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来谈。
   2、小结,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
     一个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经验、生活能力,只有通过时间才能锻炼出来。
  五、布置实践作业:(幻灯片3)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听听他们的意见。
   2、小调查《从乌塔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查找资料,分析原因,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设计好旅行路线、日程
            查警察局电话号码 独自一人游欧洲
            给家里打电话(寄明信片)
            为旅行准备三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4:00:15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册第七课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挠镅裕煌牙肷钍导剩匝险娴囟潦椋险娴厮伎加幸桓鼋缍ā#?br>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置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评析]:(水库小学 曾芷燕)
  陈晓录老师执教的《乌塔》是一堂“自主式”展示课,该课成功地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为主体的精神,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具体体现在:
  1、拓宽渠道,内外勾通。陈老师将语文教学置身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从语文教学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生活的“大天地”,广开语文信息之源,变以往的“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如:课前发动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收集有关论文等。小主人翁“乌塔”所到过的欧洲各大城市的风貌,并制成课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2、创设情境,身心愉快,其乐融融。教学中,陈老师设计了正,反两方辩论的形式,突破了理解中的困难,增强协作意识,学生学得轻松,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加强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3、重视知识能力的迁移。如陈老师在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理解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并要学生回家把自己对“乌塔”的见解写在日记上。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入景,入情,情景交融之中,想像驰骋,学得愉快,气氛活跃,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4:00:2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时,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可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竟然独自一人游欧洲。你们想不想了解这位小姑娘是怎样独自一人旅游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交流初读感受,提出疑难之处。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再读感悟,发表见解。
   1.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认真思考,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互助解疑。
    (l)教师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和见解”?
    (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
    (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
    (4)出示课文插图,看插图,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外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等的资料,谈一谈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有哪些不同之处,你认为外国孩子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中国孩子学习,中国孩子的哪些优点是外国孩子所缺少的?
  四、课堂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受到什么启发。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同时发动学生互助解疑,在讨论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课前搜集了解的有关外国孩子生活和学习情况的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14岁的乌塔为什么能独自一人游欧洲。”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自学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优良品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4:00:34 | 只看该作者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漱、萨、腊、逻、辑”。
   2、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能对文章记叙事情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学难点:
   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见解。
  教具准备:小黑板、地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感知课文。
   1、你们独自一个人出过门吗?最远的到过哪?看样去的?
   2、有个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岁就一个人周游欧洲。她的名字叫--乌塔(板书课题)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的理解。
   3、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⑴分组通读课文,教师发现错误,及时引导学生纠正。
    ⑵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地图,介绍欧洲,让学生对乌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学习课文,集会文章思想。
  (一)根据这件事,学生自由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再次自读课文。
   1、乌塔如何掌握游历欧洲的路线。
   2、乌塔不怕一个人路上碰到危险吗?
   3、乌塔都到过哪些地方?
   4、你觉得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说说你的理由和见解。
  (二)学生带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三)反馈学习情况,教师点拨,加深理解。
  四、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1、提出讨论的论题: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该不该一个人远行。
   2、初步了解学生的看法后,根据该和不该将学生分为两部分,在班级反馈。
   3、教师根据情况行当评价。
  五、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打工挣钱
    乌塔  周游欧洲 2.阅读书籍,了解各国
             3.懂得自保、自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4:00:41 | 只看该作者
《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是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提高认识。

  教学思路
  一、自读课文,引发思考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的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的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出认识做了准备。

  二、组织辩论,引导探究
  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做出结论,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结果,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的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啊!”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的吗》小学生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龄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市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三辏亮撕芏嘤泄毓业氖榧保谒澳贸鲆晦椋桥分薷鞴穆眯兄改稀保岸哉湛醋牛拖窭鲜Υ彝嬉谎!?br>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三、总结提升,提高认识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说的两段话:(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2)只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四、安排活动,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的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6 14:00:4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读了《乌塔》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热爱。读完后,我感触很深,乌塔是一个只有14岁的小女孩,竟能用自己的钱游遍欧洲,而且还是一个人,她的独立生活能力多强啊!乌塔还很有心悸,她为这次旅游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挣足了钱。他为了安全,还知道每到一地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还有,乌塔独立能力强,只在作者和她说了几句话的时间,她已经穿好衣服,并从柜子里拿出一大瓶矿泉水。

  这时,我又想起了我们中国孩子。我们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敢自己旅游。别说欧洲,就连一个离家很近的景点也不敢去。难道我们还不如乌塔吗?中国的素质教育就这样吗?我觉得家长应该让孩子锻炼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了。
  让我们中国孩子努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0-3 23: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