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47|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6: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八下第二课第二框《忠实履行义务》教学设计
●对应课标内容



本课所依课程目标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该部分的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能力目标:提高践行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人的公民。



●教学重点与难点



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实施着一些行为,有些行为是法律鼓励的,有些行为是法律要求的,还有一些行为是法律禁止的。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需要,而要忠实履行义务,必须搞清楚哪些行为是法律鼓励的,哪些是法律要求的,哪些是法律禁止的。



一、法律鼓励我们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活动一:播放视频1:《太慈中学开展爱心捐助活动》



视频2:《持续27年 植树千万棵》



思考问题:



①太慈中学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农民陈振河持续27年植树千万棵,属于履行义务吗?是道德义务还是法律义务?



②他们的行为是法律鼓励的,要求的,还是禁止的呢?



③法律鼓励我们做的,我们应当怎样做?



④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哪些?(义务献血、爱护公物、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倡公民节约和反对浪费、植树造林、晚婚晚育、计划生育、见义勇为等)



教师总结: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有益于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行为。对于法律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活动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镇村民王某生有两个儿子,其丈夫在老二出世后不久便过世。王某在老大14岁、老二12岁时,将两个儿子丢在公公、婆婆身边,只身一人离家出走。四十年后,王某又回到了家乡,此时王某已近80岁,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困难,要求两个儿子给付赡养费。



案例二:在孟某3岁时,程某将孟某收为养女,并将程某抚养到24岁,后因两人之间的纠纷,程某解除了与孟某的收养关系。多年后,孤身一人的程某要求孟某尽赡养义务,并每月支付赡养费400元。



思考问题:王某的两个儿子及孟某需要履行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吗?



相关链接:婚姻法第21条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活动三:案例分析



案  例:施某,男,20岁,在乡、村干部动员其报名应征时,态度不端正,不愿履行兵役义务,并于同年11月外出无踪影,逃避了征役。



思考问题:施某可以不履行服兵役的义务吗?



相关链接: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任务。”



(续)当地政府对施某给予“一次性罚款1500元”、“劳动部门两年内不予以开具招工证明,乡政府、村民委员会3年内不安排其进乡、村办企业工作”等四项处罚决定。



思考问题:



①赡养老人、服兵役,这是法律鼓励的、要求的,还是禁止的?对于法律要求的行为,我们应当怎样做?



②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哪些?(依法纳税、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依法服兵役等)



教师总结:我国法律对公民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领域中应该履行的各项义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活动四:案例分析



案  例:毛甲、毛乙、卞某三个人于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一只小熊猫,三个人不顾一切的去追扑。三个人用石头、木棍一顿乱打,把熊猫打昏了,并用藤条将熊猫捆起来往家里抬。由于捆绑不得法,致使小熊猫在半路上就死了。三个人将熊猫抬回家交给父母,父母将熊猫皮剥掉,肉煮吃了。后被有关部门发现,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思考问题:



①毛甲、毛乙、卞某受到法律的制裁是他们的初衷吗?



②他们为什么会触犯法律?(不懂法,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没有认识到公民要履行义务,法律禁止做的绝不可做。)



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③毛甲、毛乙、卞某的行为是法律鼓励的、要求的,还是禁止的?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④法律为什么要制裁违法犯罪?



⑤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哪些?(传播谣言、扰乱社会公共秩序、故意杀害他人、故意伤害他人、盗窃他人财物、借钱不还、赌博行为等。)



教师总结:为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是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又一重要体现。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结束语: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6:4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选

《财产属于谁》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拾金不昧”。

  教师:哪位同学解释一下这个成语?

  (学生回答)拾金不昧指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教师:现实生活中,对于拾金不昧的人社会是怎样评价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的确正如同学们说的,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对于拾金不昧的人我们不仅要大力表扬而且政府和有关部门还会给予他们特殊的奖励。我们看看这张图片。

  就在我们感叹好人有好报的时候,我在某一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内容:

  出租车司机李某应旅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王某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李某发现后,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现金。此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的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将这拾到的5000元现金寄给了这位大学生用以治病。

  教师:看到这儿,你会怎样评价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

  (学生说这个司机善良、有爱心,但是不应该未征得失主的同意自行处理其财物。)

  教师:看来大家是很能辩证地看待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的。丢钱的王某肯定是心急如焚,相信他会找到司机李某。那么如果你是失主,当你找到李某听到他将5000元捐给了白血病患者的消息后,你会做出什么反映?

  (学生回答)

  让我们看看王某的做法:

  王某上了火车后发现钱包不见了,经回忆,钱包可能丢在了出租车上,于是他根据票上的车号找到了李某,要求返还钱包中的5000元现金。李某说钱已经捐给了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自己并没有得到利益,并拿出汇款存根为凭证,因而拒绝返还钱款.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李某返还5000元现金。

  教师:你支持王某的行为吗?为什么?

  (支持)

  好,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

  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经调解后,李某自愿返还王某3000元,王某愿意放弃剩余的2000元。

  对于这个结果,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拾金不昧为什么还要赔偿,这是否有悖情理,法院做出如此处理的依据是什么?要解决大家头脑中的这个疑问,就需要我们从财产的归属问题说起,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财产属于谁这一课的内容。

  板书:财产属于谁

  一、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要想理解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判决,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一)财产所有权

  教师:同学们每天都在教室里上课,相信大家最盼望的就是放假了。那么,一年365天,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法定节日)?

  (学生回答)

  教师:春节期间大家一般可以收到多少压岁钱?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好。假设春节期间你收到了1000元压岁钱,你会如何安排这些钱呢?

  (学生回答)

  教师:你会把这1000元放在哪里?

  (学生回答存银行)老师说,看来同学们年纪虽小但却十分具有理财思想。近期央行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调高了存贷款利率,相信你这时存钱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教师:如果你去商店看到了自己十分喜爱的物品,你会怎么办?

  (学生回答)

  教师:(找存银行的同学继续提问)刚才你说会把这500元存入银行。如果你过一段时间去银行取钱,钱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的部分叫什么?是归银行还是归你自己。

  (学生回答)

  教师:如果你在报纸上也看到了类似出租车司机李某听到的消息,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

  教师:从我们拿到这500元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这500元都做了哪些事呢?

  其实将大家做的这些行为后面加上一个字就是我们财产所有权的全部内容。

  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之后,回过头我们再看看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处理结果,谁能将法院作出处理的理由给我们大家试着分析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好!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下面请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都对周围的哪些财产享有所有权呢?

  (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感到在我们周围可为我们所有的财产越来越多,刚才有同学说到对家庭财产(家庭中的电脑、电视等)享有所有权。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接到了这样一个咨询电话:

  6月初,我花3600元买了一架数码相机。三个月后,我发现相机不见了,经再三追问,儿子说他将相机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同学。我找到那位同学及其家长,表示愿以1000元将相机赎回,但那位同学的家长认为:张明是14岁的中学生,不是小孩,说话是算数的,买卖已成交并写有字据,双方出于自愿,哪有反悔之理,不同意退回。请问我该怎么办?

  教师:你如何看待中学生张明的卖出行为?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和第12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根据这些规定,一般情况下,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上述材料看,一个只有14岁的孩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只能进行简单的与其智力、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出卖家里的高档照相机的行为已经超出了14岁的孩子的行为能力。因此,其与买方之间的买卖行为应是无效的。

  我们在生活中决不能做案例中张明所做的事,虽然我们是家庭中的一员,但是由于年龄、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目前对家里的财产只有使用权,只有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才可以行使对财产的处分权。

  教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属于自己的财产。下面请看图片,看看这些财产的所有权都归属于谁?

  (出示图片:学校的桌椅、路边的电话亭等。)

  教师:我们如何划分财产归属的种类呢?

  (学生回答)

  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公民个人,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有哪些呢?

  (二)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财产范围的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教师:我们看教材第6869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情况,判断一下哪些应该属于个人,哪些不属于个人?为什么?

  (学生判断,教师总结)

  所谓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

  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

  过渡:了解了财产所有权和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生活中我们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应该怎么办呢?

  (过渡:请同学们看家庭盗窃现场的图片)

  教师: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了图片中的情形,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盗了)

  教师: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打电话告诉家长,或直接打110报警)

  教师:由同学们对刚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还是很有法律意识的。即在自己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应该说依靠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有利的武器。

  (三)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为了切实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现实生活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具体手段有那些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农民甲于1991年3月2日,在县城农贸市场以600元买了一只毛驴。1991年3月4日,甲一时疏忽,毛驴从家中走失。这只毛驴恰被邻村农民乙发现并将其赶回了自家。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市上买来的。1991年3月23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甲即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

  我们请左边三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我们请右边三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PPT

  以上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

  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下面的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播放FLASH──抢劫

  教师提问:画面中的开车人遇到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抢劫)

  教师提问:抢劫行为使你的什么权利遭到了损害?(学生回答财产所有权和人身安全)

  教师提问:如果该抢劫犯在对你进行抢劫时,恰好被公安机关抓获,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他?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相信大家对他的处理意见是一致的,即交由公、检、法机关依法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具体来讲,就是运用刑法这一最为严厉的法律武器对犯罪人进行最有力、最有效的打击,从而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因为这些进行抢劫、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行为的犯罪人,他们的存在不仅会给公民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害,而且还对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不仅如此,这类实行侵犯财产所有权犯罪的犯罪人,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如果仅用民事手段来解决,根本无法起到威慑、保护作用。因此,国家在规定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同时,还规定了公民可以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选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第一单元内容的深化,也是后两个单元内容的起点。其中生命健康的权利这节课中的人格权是法律确认的公民与生俱来的权利,若没有它,公民的其他权利或无从谈起或难能可以实现。



二、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未成年人生命安全、身心健康造成危害的隐患也经常存在,而作为未成年人,很多学生缺乏安全、健康意识,加上法制观念不强,对生命健康权也了解得不全面,以致自己的生命健康经常受到侵犯或伤害。所以教学中,应突出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并强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引导学生懂得重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三、设计思路



总体思路:五个小故事贯穿教学的始终



  情景导入:第一个故事:《今日说法》中介绍有关侵害生命健康的案例。



情境活动



       第二个故事:投票选“小偷”引出人格权。



第三个故事: 3·15晚会中的片断引起学生对生命健康的重视。



第四个故事:搜身联系到人身自由权



第五个故事:歌曲《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故事通过提问引出童工问题



作业设计:(1)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2)如果使用童工不被禁止,后果将会怎样?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格权的含义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白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不容侵犯,受法律保护;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2、能力目标: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



五、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



  2、教学难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特殊保护及怎样用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六、教学辅助工具



  Flash、视频、歌曲



七、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提问、启发、讨论和归纳式教学法



八、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五个小故事,希望大家一边欣赏故事,一边参与我们的讨论!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生随意践踏他人生命的行为,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第一个故事。(今日说法片段)



教师:村民为什么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大屏幕展示)



学生回答:



教师:(他们侵害了小偷的生命)。从法律上讲,小偷的生命健康的权利受到了侵害!生命健康权指什么?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有什么意义?我国法律是如何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三课——生命与健康的权利的内容。



第一框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板书框题)



首先我们来看和第二个故事:投票选“小偷”(大屏幕展示)



一天,某市服装技校的一女生寝室丢了东西,学校查了半天也没查出谁是小偷。于是校长、老师和几个班长商量,决定采取投票选举的办法,把小偷给选出来。该校校长说:“我们就来一个无记名投票选举,看看到底谁是大家公认的小偷?”选举结果显示,共有6位同学榜上有名,根据选举结果,“票数最多的处罚最重,票数少的处罚最轻。”



一、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学生长时间思考讨论:



(1)你如何看待该校的这种做法?(大屏幕展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侮辱人格,伤自尊



(2)被评为“小偷”的同学可能会怎么想,会怎么做?为什么?(大屏幕展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会觉得委屈,觉得有失颜面,痛恨学校校长、老师。可能会出现辍学、报复、自杀等过激行为。之所以会这么做,是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在上述两个故事中,你认为被损害的行为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相同点?(大屏幕展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个故事中的小偷是生命受害,被评为“小偷”的同学是精神受损害。相同点是都是人身受到侵害。



(4)结合故事和教材,你能说出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什么吗?它的含义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大屏幕展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要想真正作为一个人存在,并同他人协调地共存,就必须具有人格权。人格权作为人权的一部分,他与生命相伴,由每个人单独享有,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相分离。



人格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它是指做人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两类。(大屏幕展示)



1、人格权(板书)



教师提问:人格权对我们来说为什么如此重要?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如果不享有人权,就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人格,人的尊严和价值也就不复存在,现代社会生活也就无法正常进行。



2、生命健康权(板书)(大屏幕展示)



接下来我们看第三个故事(3·15晚会中的片断)



(1)评价故事中的行为(大屏幕展示)



(2)请你出主意,作为消费者该怎么办?(大屏幕展示)



(3)我国有哪些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大屏幕展示)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侵害消费者生命健康的行为(2)他们应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个故事



由于怀疑工厂女工偷窃假发,一家由韩国人在深圳开办的假发厂竟对其56名女工强行搜身,并喝令女工们双手抱头站立长达1个多小时之久。



议一议:该厂是否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请说出你的理由。(大屏幕展示)



3.人身自由权(板书)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侵犯了(1)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2)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是法律所禁止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我们应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我们未成年人生理、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生命健康权最易受到伤害。



第五个故事欣赏歌曲《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



(1)是什么夺去了女孩的生命健康权?(大屏幕展示)           



(2)你知道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威胁、侵害我们生命健康的因素?(大屏幕展示)



(3)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主要有哪些?(大屏幕展示)



(4)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你会怎么做?(大屏幕展示)



4、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车祸(2)食物、学习环境、社会环境。(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4)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



九、作业  



材料:我国法律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1.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2. 如果使用童工不被禁止,后果将会怎样?



十、课堂小结: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健康是连金钱也买不到的。生命健康权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我们更应该懂得保护和珍爱。(歌曲《爱的奉献》结束全课)



十一、板书设计: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一、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1、人格权



2、生命健康权



3.人身自由权



二、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6:4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选

第九课第二框维护社会公平(第一课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 辛晓云 830002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理智面对不公平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公平的社会性、相对性。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两课时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何谓公平、公平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感受,但这种感受还是片面的,往往会认为不公平总是客观环境造成的,环境总是与自己过不去。而对公平的相对性、时代性乃至于公平与个人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的关系还是不清楚的。到底如何对待不公平,这是学生对公平进行感受之后会产生的一个普遍困惑,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

★综合思路

从《清官谣》导入,和同学一起搭乘“维护社会公平”专列,开始体验如何维护社会公平,从“牢骚城”里尽情展现不平事,明白了社会中总是存在不公平的道理,“梦工厂”的奇幻经历让大家最终踏上理智之路,途中经过对问题的讨论,懂得了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坐客“理智国”和“将心比心屋”。

让大家学会:面对不公平,我们应该调整心态,换位思考,向危难之中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列车突遇故障、饮用水告急这一事实,设计问题、留下悬念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极富离奇色彩的专列之行;为广播员设计好讲稿,写明衔接语。

学生:认真预习。

★板书设计

二、维护社会公平

(一)理智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

★教学设计

歌曲导课:

先和大家分享一曲《清官谣》(点击,放《清官谣》的歌曲同时屏幕上出现歌词)

教师: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学生:《宰相刘罗锅》

教师:结合歌词,哪位同学说一说,这首歌它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呢?

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含义,及时点评并小结)

正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公平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才要自觉地去维护它,那么如何维护社会公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搭乘“维护社会公平”专列,(点击,出现专列)一路去探讨,去领悟吧!

板书:维护社会公平

讲授新课:

出发前,我要声明一下,我当仁不让要做本次专列的老大──列车长,我还需要一个优秀的助手──一名广播员,他的职责是:及时报站并通知相关事宜。谁来试一下?

(确定人选)

教师:告诉大家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

教师:×××,从现在开始,这儿就是你的广播室了,你可以坐着工作,先熟悉一下广播稿,根据上面的提示,你就可以播音了,希望我们的精诚团结,能为这次离奇、紧张又刺激的旅途锦上添花。

各位乘客,上车后就各就各位,你们准备好了么?

学生:好了。

教师:好的,“维护社会公平”专列正式出发!(点击,列车轰鸣前行)

(以汽笛为号,广播员朗诵第一段广播稿)

广播员:各位乘客大家好!很高兴为您服务,为使您的旅途更加有意义,请您利用现在的时间,认真填写您座位上的“牢骚满腹”调查表(老师点击小火车,出现调查表),以备第一站使用,请您抓紧时间,谢谢您的合作!

(学生填写调查表,写出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不平事,并记录自己的真实感受,待学生填写完毕时)

教师:高科技的东西跑的就是快,转眼第一站就到了!(点击调查表,汽笛响起)

广播员(第二段广播稿):亲爱的乘客,我们现在到达的是著名的“牢骚城”,在这里列车长将会带领大家以最高的效率发牢骚,你们可以把刚刚回忆的不平事及感受用最快的语速讲出来,因为我必须要提醒各位:“牢骚城”对外开放的时间只有两分钟,请您务必珍惜这十年一遇的好机会!

教师: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时间短暂,不作点评,请大家抓紧时间,一吐为快吧!

学生:……(尽情讲述不平事及感受)

教师:(点击“牢骚城”中的小喇叭,出现关门声)

很遗憾,牢骚城关门了。透过大家意犹未尽的状态和连珠炮似的不平事我们更深刻认识到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社会当中存在太多不公平!

教师:你在现实中见过绝对公平的社会吗?

学生:没有。

教师:社会中总是存在一些不公平,不管我们如何努力,绝对公平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在不公平面前,大家愤怒、压抑、激动,而“牢骚城”里的讲述又激化了大家的这种情绪,很有可能造成个别不理智行为的产生,为了避免旅途中的不愉快,请大家跟我徒步前往牢骚城对面的梦工场。(以此为提示,广播员广播第三段广播稿)(点击进入梦工场)

广播员:梦工场欢迎激情人士的到来!这是一个可以随心所欲扭转乾坤的理想国度,请您现在和我一起慢慢闭上眼睛,用您认为最解气的方式去改变你所遇到的不平事,行动吧!

教师:哇噻,太爽了!谁能实话实说,你使用的最解气的方式是什么?结果对你公平吗?这种方式给对方带来了什么影响?他会怎么做?

学生:(答案应有尽有)

教师:用这种非正常手段解决问题,愉悦了自己的同时却可能伤害了别人,为更多不公平的产生埋下了隐患,试想,如果刚才你们描述的这一幕发生在现实社会里,会造成什么样的局面?

学生:混乱不堪……

教师:还是让我们睁开眼睛,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吧,理智地去面对我们生活中的不公平。(板书:(一)理智面对生活中的不公平)怎样才算是理智地对待呢?让我们带着思索继续上路吧!

(点击,以汽笛为号,广播员第四段广播稿)

广播员:乘客们,我们现在向“理智国”进军了!为了减少旅途中的寂寞,我们前后八人组成一组,讨论下面一些问题:(老师点击小火车后逐一出现讨论题)

1、你见过绝对公平的事么?举例说明。

(讨论后由学生发言并由学生反驳,统一认识)

2、如果把你遇到的某些“不平事”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代里,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这些“不平事”反而成为当时人们普遍认同的公平事?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讨论后由学生发言,激发学生的思维)

3、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呢?

(讨论后发言,教师点评并点击进行总结)

公平具有社会性,总是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公平是相对的,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公平是同历史进步是同步的,更是同人类的文明是同步的。因此,我们面对不公平所采取的每一次积极行动,都将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合理的境界迈进!

(师点击,鸣笛声起,广播员进行第五段广播稿)

广播员:各位乘客,理智国到了,我们首先要坐客“将心比心屋”(师点击,出现“将心比心屋”),在这里,我们将实现角色大换位,体验另外一种感受。需要注意的是:一切要听从列车长的安排!

教师:好的,刚才有两位乘客在牢骚城里的牢骚让我记忆深刻,(选两个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让同学们现在就变成带给他郁闷的角色)现在让他谈一谈,他是怎样想的,这样做公平吗?

学生:(3—4位学生谈即可)

教师:其实我们进行的这种“将心比心”的思考方式又被称为什么?

学生:换位思考

教师:想一想,为什么同一件事在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评判结果却有可能相反呢?

学生:……

教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公平与否的判断受到个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制约,当我们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不平事时,不妨调整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当中的不公平。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进行一个小测试:(点击)

当你在这次旅途中看到有人恃强凌弱时;有人偷盗其他乘客的财物时……

你会有何感受?面对别人的不平事,你会怎么做?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及时引导,点评并小结)

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见到不公平的现象,采取什么态度和行为反映出我们的精神境界,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但一定要见义巧为、见义智为!

大家想一想,坐客“将心比心屋”,我们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

教师:(点击进入下一张幻灯片),

小结:

面对不平事:

调整思维方式,调节心理状态

树立公平意识,伸出援助之手

看来我们的收获还不小啊,据说“理智国”里的时光剧场最让人向往了,想不想去看看呢?

学生:想。

教师:那就快点去吧(点击进入时光剧场,并由此提示广播员进行第六段广播稿)

广播员:哇,真是名不虚传呀!进入时光剧场的感觉真实太奇妙了。哎,那时谁的声音。

(教师点击小喇叭,播放录音的同时点击出现“小江的故事”)

教师:大家讨论一下,小江可能会有哪些举动?谁能在时光剧场里选择其中的一种给大家表演一下?

(学生讨论后表演,教师和同学一起评价并小结其结果)

a、忍气吞声,消极对待──助长了违法者的嚣张气焰,客观上加剧了不公平的产生

b、鲁莽行事,以身试法──权利意识不强,侵害别人的合法财产本生身就是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和他人,为更大的不公平埋下了隐患。

c、合法解决,谋求公平──权利意识强,懂得如何维权。

设问:你可以为这个小江出出主意,他还可以采用哪些理智的作法吗?这样做有什么积极作用?

学生:……

教师:(点评后总结)所有这些积极的作法都将有利于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合理的境界迈进!

如果你是小江的朋友,你会建议小江选择哪种方式去面对?用这种方式后,如果自行车依旧没有下落,你会如何劝说他?

学生:……

教师:盘点一下理智国的经历,我们发现自己又学会了一个理智妙招:

(点击进入下一张幻灯片理智妙招)



本课总结:(点击汽笛声起,广播员广播第七段广播稿)

广播员:各位乘客,告别了理智国,我们今天的计划就圆满结束了,还有一半的行程都将在荒漠中度过,下面有请列车长为大家总结一下走过的行程。

教师:非常感谢全体乘客对本列车长的支持,尤其要感谢我最出色的广播员,回顾走过的行程,我们在“牢骚城”里明确了社会总是存在不公平的道理,经过梦工厂里的奇幻体验,我们选择了理智之路,途中明白了公平的社会性、相对性,坐客理智国的“将心比心屋”,我们学会了在不公平面前要调整心态,换位思考,向身处危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时光剧场之行告诫我们:要增强权利意识,用合法的方式谋求最大的公平,我们每一次的积极努力,都会把我们的社会推向更合理的境界!

悬念设置:

亲爱的乘客,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人迹罕至的地带,由于列车上的饮用水无法得到及时供给,已相当溃乏,我们将限量供应,请大家理解、配合,谢谢!(点击小火车,“砰”)

雪上加霜!列车出现了严重故障,抢修何时成功,援救人员和物资何时到达,不得而知,燃眉之急是“饮用水急缺!”请大家展开合理想象:(点击四次,出现四幅字幕)

合理想象:

1、假如你是列车长,为使大家渡过难关,你首先应该做些什么?

2、在列车上关于“如何分配饮用水”的问题会产生哪些故事?

3、我们会选用故事中的哪种方案,为什么?

究竟我们能否走出困境,欲知后事如何,见待下回分解!

(点击,最后一张幻灯片,音乐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23 16: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选

第九课第一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 辛晓云 830002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种种不公平现象,公平的相对性和社会性

★学生分析

学生对现实社会中(与自己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的公平问题了解不多。感受不深,但会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公平问题产生较浓厚的兴趣,这也是学生正确公平现形成的重要来源,从而成为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一部分,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因此引导学生确理解公平对个人的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及正确看待现阶段的不公平现象就显得尤为关键。

★综合思路

通过剧情ABC中的A,突破本框的难点。“公平的相对性”“社会性”,由学生归纳什么是“公平”。从剧情B中攻破教学重点。即如何担忧分配不公平引来大敌从而为:“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作祟了最浅显的诠释;回归现实社会谈自己所遇的不公平事强化教学重点;剧情C再次突出难点的理解,续写西游故事。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公平对个人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课前准备

教师:安排学生排演剧情ABC

学生;预习并参与剧情排演

★板书设计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一)众说纷纭话公平

(二)社会稳定的发展那需要公平

★教学设计

直接式导课:

教师:期中考试刚刚结束,试卷一发下来,你就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你和同桌的某一道题的答案和过程一模一样,他没扣分,而你却被扣了五分,你是什么感受?

学生:不公平、气愤……

教师:公平是人类永恒追求的话题,是社会的稳定器,那么,如何理解公平?怎样维护社会公平?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板书:第九课我们崇尚公平

第一框: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一)众说纷纭话公平

讲授新课:

教师:首先有请咱们的几位表演天才为大家献上《新西游记》上集

(请四位提前演练好剧情的同学为大家激情表演)

剧情简介: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劫难后终于到达西天,如来大喜,准备论功行赏,师徒四人对如何论功行赏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教师:他们表演的精彩吗?谁来点评一下!

学生:……

教师:(及时肯定学生表现出来的亮点),师徒四人争论不休的原因都认为自己贡献大,赏赐少了就不公平,那么你认为怎样行赏才公平呢?师徒四人各应得到什么程度的赏赐才会各自满意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站在不同人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并不断鼓励学生)

小结:(点击进入幻灯片)

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话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个体,而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公平体现着人们对自由、个人价值、权利的尊重!

教师:通过以上的分析,请大家谈一谈,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学生1:公平是不偏袒。

学生2: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到的。

学生3: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合情合理。

学生4:公平是分担自己该做的。

……

教师:(点评)(点击进入下一张幻灯片)

大家谈了那么多,究竟什么是公平呢?(结合字幕)

小结:你可以说,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到的;公平是分担自己该做的。一般来说,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如果一个人承担着少于应承担的责任,或者取得了多于应得的利益,人们就会认为这不公平。

如来为了寻求公平可谓是煞费苦心,请看《新西游记》中集。

(扮演如来的同学将排演好的中集呈现给大家)

剧情简介:

如来绞尽脑汁,想了若干种方法,却深感不妥,左右为难,最终扼腕长叹……

教师:“如来”的表演如何?

学生:(点评)

教师:是什么原因使如来“深感不妥、左右为难”“扼腕长叹”呢?

学生1:害怕处理不公,师徒四人要“大闹天宫”,宫廷不安呀!

学生2:师徒几人因为赏赐不公而气愤,彼此间闹不和,信任感下降。

教师:天堂里尚有如此担忧,何况人类社会!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生存的。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现这一点。人们在社会合作交往中,如果受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愤,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关系恶化,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点击后结合字幕进行总结)

板书:(二)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教师:那么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公平的事?你是如何对待的?结果如何?你有何感想?

学生:……

(尽情回忆、诉说)

(老师及时点评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公平现象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危害,从反面认识到公平的重要性。)

教师:如来究竟如何选择呢?《新西游记》下集将会展示给大家:

(“如来”继续演绎)

剧情简介:

如来是痛下决心,定了这样一个赏赐方案(可由学生自己设定自认为较公平的方案):赏唐僧……,悟空……,沙僧……,八戒……

教师:你对如来的这一方案有何看法?你认为公平吗?你能否想出比他的方案更合理更公平的分配方案吗?

学生:……

(点评突出公平的相对性,引导学生谈出为什么要制定更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

教师:(点击进入最后一张幻灯片并结合字幕进行小结)

小结: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本课总结:

教师:通过《新西游记》上中下集,你得到哪些启发?

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要点)

课堂延伸:

教师:(点评并补漏后)

下面的时间请你续写论功行赏后的西游故事,并说明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5: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选

第八课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教学难点
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查找“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有关材料。
2、指导学生查找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颁布实施的时间、内容、意义及 历年我国3.15的主题
3、指导学生收集身边的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事件
4、有关恩格尔系数
5、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到3·15 同学们能想到什么?
一、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什么叫消费?有人说:只有成年人才是消费者。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举例说明。
1、我们都是消费者

教师问:结合上述图示举例说明消费者、商家、厂家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在这一关系中消费者的处于怎样的地位?──上帝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1)消费者拥有“上帝”的地位
教师问:现实生活中,作为“上帝”的消费者的权利却屡屡被侵犯,你能举出些例子吗?并说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吗?
学生回答得出结论:
(2)因一些经营者缺少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因而导致消费者的权利却屡屡被侵犯。
教师:消费者的权利屡屡被侵犯,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损失。世界各国消费者纷纷觉醒,我国消费者组织也发展得很快,他们用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权益。
学生介绍:“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颁布实施的时间、内容、意义及历年我国3.15的主题
(3)消费者需要保护
2、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找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权利有哪些?并回答以下问题:
案例一: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假药事件,截至5月22日已造成9人死亡。目前,“齐二药”制售假药的成因已初步查明,涉及的相关药品得到了控制,受害病人正在积极救治当中,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拘留。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认真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案例二:
阅读上述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案例依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权利?
(2)案例一的现象任其发展会怎样?对制售假药的相关责任人的惩处有哪些重要意义?
(3)案列二“上帝”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4)从以上案例中你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做答,得出以下结论:
(1)消费者的权利(主要是: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
(2)侵犯消费者行为的危害
(3)我国法律保护消费者权利的意义
(4)消费者也要履行义务
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了哪些道理?结合今天所学的内容,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课堂反馈:
(1)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添加标题。
(2)商家侵犯了老大妈的哪些权利?
(3)老大妈应该怎么做?
板书设计:
一、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1、我们都是消费者
(1)消费者拥有“上帝”的地位
(2)因一些经营者缺少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因而导致消费者的权利却屡屡被侵犯
(3)消费者需要保护
2、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1)消费者的权利(主要是: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
(2)侵犯消费者行为的危害
(3)我国法律保护消费者权利的意义
(4)消费者也要履行义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15: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选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教学设计

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 阳文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障我国消费者的权利;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重要法律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下调查探究,课堂情景设置,如汇报、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归纳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结合个人生活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及课下探究,初步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勇于依法维权。
教学重点
1、探究汇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教师点拨:维权的途径和消费者协会受理消费者投诉程序及方法
3、情景表演:消费维权,你说我说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及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调查法、互动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1、把全班同学分成衣、食、住、行四组。每组同学调查探究两个问题,即本组的侵权案例和如何维权。选出各组的记者代表和律师代表,准备汇报。
2、将调查或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制成课件。
3、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设计理念
本框的主要内容是明确消费者的权利和如何维权,从而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重要地位。为了突破这个主题,教师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着手,安排学生调查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侵权案例,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动动手去寻找维护权益的法律依据。课下,教师是和学生一起调查探究的实践者,是学生的指导者。课上,学生是主体,他们把调查结果进行汇报、展示和分析;教师是主持人,把一个个环节串连成线;是点拨者,帮助学生把一个个重点、难点击破。
在这个调查探究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勇于依法维权。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归纳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实施方案
一、前提测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我国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
明确: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习惯获得尊重权。
二、导入新课
在市场竞争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会使某些生产者和销售者抛开职业道德,违背经济原则,甚至置法律于不顾,采取不正当手段从事交易,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为自己牟取暴利。因此,维护消费者权益是所有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出示课题: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2005年3·15的主题是健康·维权。围绕这个主题,课前,我们用三个星期的时间做了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那就是──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衣、食、住、行是四大投诉热点。我们全班同学自愿组成四个小组,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开展了深入认真的调查,获得了一些触目惊心的材料,同时,也查询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依据。
下面就请各组选派的记者代表和律师代表给我们进行报道和分析。
首先,有请第一组──调查服装行业的记者和律师代表。
三、学生活动
记者:大家好,我是记者×××
律师:我是律师×××
记者: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名牌服装。请看大屏幕:这是Levi’s牛仔衣,这是耐克运动鞋,这是李宁牌T恤,这是KS牌太阳帽。(见图)
服装:假冒名牌多
这些名牌服装“不看不知道,一看全假冒”。服装商们从它们身上牟取暴利。(见图)
记者与律师的对话:呃,×××律师,这些经营者的行为属于怎样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法律如何制裁经营者呢?
律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知名商品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经营者侵犯了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对于这种侵权的行为,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销售伪劣商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律师:同学们,你们或者你们的父母是如何选购称心衣服的?(回答略)
老师,你爱逛街买衣服吗?你是怎样选购称心衣服的呢?
师: 逛街是女性的共同爱好。为了不上当受骗,一般我选择去大商场。比如:城乡贸易中心、翠微大厦、华懋商场、崇光百货。看中一样衣服也不急着买,往往要摸面料、试手感、看商标,有时让朋友们参考参考。如果价格合适,款式得体,最后敲定买下。
记者:谢谢老师。下面有请第二组──调查食品行业的记者和律师代表。
(第二组两个记者代表和一个律师代表,先作自我介绍。)
记者1:水果可以说是“人见人爱,人爱人吃”。生活中,人们买水果总喜欢选色鲜个大的,但吃的时候却似乎没有香浓鲜美的口味。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来告诉大家吧。
请看大屏幕──
从南方贩运来的香蕉,大都七八成熟。小贩们廉价批购后,在还没有成熟的香蕉表面涂上一层含有二氧化硫的催熟剂,再用三四十度的炉火熏烤后藏置,一两天时间香蕉全变成了个大、色黄、惹人喜爱的“上品”了。结果1.5元1公斤进的货,催熟后要卖到4元左右1公斤。
再说西瓜吧。七八成熟的西瓜,摘下后用针管向瓜内注射红色自来水,切开瓜瓤鲜红,还增加了重量。
草莓用催熟剂或其它激素类药品使用后,生长期变短,颜色新鲜了,果味却变淡了。
西红柿半熟后放在麦草里捂一段时间,颜色红,该有的甜味却没有了。
这些水果真是中看不中吃呀!(附图)
食品:鲜美水果中看不中吃
记者2:下面我来揭开“黑作坊生产肮脏学生食品”的黑幕。
黑作坊在武汉。这些黑作坊里生产出来的“三无”学生食品,批发到武汉汉正街,从而流向各地。(见图)
记者与工商执法人员查了数家作坊之后,眉目逐渐清晰。原来这些较隐蔽的地下作坊,竟是一个有组织的团体。主要负责人李志高,湖南平江县人,成员单位共有二十四五家,分布于武汉三镇,摊主主要是湖南人和四川人。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协会负责人李志高被带走。
记者1:“人以食为天”,如果食品的质量令人堪忧,那么,人们怎能安心生活呢?
怎样保障人们安心生活?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请×××律师给我们谈一谈。
律师:我想,听完两位记者的汇报后,大家都会震惊和愤怒。这些经营者们可以说是丧尽天良!他们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悉权、人身不受损害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一条: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在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根据不同产品分别按照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质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说明书,不得有夸大或者虚假的宣传内容。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销毁导致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师:据中消协统计,2002年全国食品投诉案件居高不下。其次,房屋投诉也是一大热点。去年,全国共受理房屋建材案40685件,其中房屋投诉案17172件,重点问题表现为:质量问题、广告夸大、虚假、误导消费者、合同违约、承诺不兑现、面积任意“缩水”、“涨水”、产权证难办理、物业管理等问题。
接下来请第三组记者和律师代表报道、分析家装行业和物业管理的情况。
(第三组两位记者代表和一位律师代表,先作自我介绍。)
记者1:我请大家参观一套新装修的房子。(见图)
家居:装修材料不合格
2005年春节过后,王先生全家搬进这套斥资上百万的房子后,身体一天比一天感觉不舒服。起先全家人都感到头晕、呕吐,以为是感冒,就吃了些感冒药。但病情不但不见好转,还伴随胸闷、失眠、多梦、记忆力逐渐减退等症状。王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多方求助才弄清其中原委。原来全家人表现出来的是苯中毒的基本症状。芳香“杀手”三苯主要存在于油漆、油漆涂料添加剂与稀释剂、胶粘剂、防水材料中,尤其是一些防水涂料中。这样的材料在施工完工15小时后进行检测,室内空气中的苯含量仍超过国家允许最高浓度的14.7倍。严重中毒的会引起红、白细胞下降,引发白血病等。
最后,王先生几经周折才把新房退了,可是身体和精神又怎能一下子恢复呢?
作为消费者,这是哪方面的权利受到侵犯?家居装修要注意哪些事项呢?请×××律师谈谈。
律师:我想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公民俱欢颜。人身健康以及安全都不能保障,怎能安居乐业?
人身、财产安全是公民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条件,否则,公民的生存权将没有保障。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卖给公民的商品和提供给公民的服务,必须符合这一条件,否则要受到法律的惩治。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坏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家居装修最忌“无人参与”。像王先生那样把装修的全过程都交给家装公司,自己不参与显然是不行的。尤其是购买家居材料,千万不能放手给他人。其次,装修完工后不要仓促入住,等待一两个月,让居室内的有毒气体挥发掉才入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6: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