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标题: 怎样辅导“差生”学好数学 [打印本页]

作者: 一生平庸    时间: 2008-7-2 09:45
标题: 怎样辅导“差生”学好数学
 在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会有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人们私下里称之为“差生”或“后进生”。“差生”的转化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思的工作,已经有很多人在这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理论剖析,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操作性不强,效果也不很理想。经过长期观察和思考,特别是近几年把“差生”与“优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对比后,我发现转化“差生”是有窍门的,只要“差生”愿意学好,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对“差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差生”的“差”是暂时的,正因为他们现在的学习成绩不很理想,才更需要老师的帮助。更何况在一个学校里的“差生”,到了另一个学校可能就是优秀学生,乃至尖子生。把“差生”转变成优秀学生,正是一个教师人生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必需做好的关键一步。下面就我的经验和学识,谈几点看法:

  一.讲清楚数学的学科特点,告诉“差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方法。同时指导他先把最关键的知识在短期内补上,使他能够大致跟上现在的进度。我们不能只讲一些什么复习呀、听讲呀、做作业呀、问老师呀……等大道理。面对数学没有学好的“差生”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他这一科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几个公式、概念没记住,还是很重要的几个基本解题方法不能熟练应用,或者是一些重点知识没有理解透彻等等。有一个地方弄不清楚,就有可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有几个弄不清楚,就可能沦为“差生”的行列。找准之后,先把关键的知识补上,补的时候要一对一地辅导学生学会自学,即自己找到相应的知识,自己钻研,不明白的多问老师。这时,为了给学生以信心,老师的教学要做相应的配合,如:知道这几个“差生”把某几个知识点补上了,就适当地针对这几个知识点来一次简单的阶段性测试,让他们也尝尝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暗暗地、一步一步地证明他们已经跟上了老师的教学进度。正所谓“成功是成功之母”,成功的喜悦比失败的教训更能激励“差生”的进步。同时在辅导时一定要强调做题习惯的培养。实践证明:“差生”数学题的原因除了相关的知识点掌握的不牢固外,最致命的缺点是做题习惯不正确,不知道怎样把已知条件进行转化。知识点和做题习惯,要双管齐下,这是“差生”转化的秘诀所在。

  二.要明确告诉“差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这一方法学习,短期内,如三个星期或一个月就会有明显的进步。要有相应的测试,测试成绩的提高是学习进步的主要标志(至少“差生”这样认为)。不要把验证进步的期限超过三个月,这样“差生”会觉得太久。测试之后一定要及时与“差生”共同分析错因,分析是知识点的问题还是做题习惯问题。

  三.在课堂上多给“差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说题”。启发引导他们分析题目中每一句话的含义,说出解题的思路。从“说题”入手,揭开试题的神秘面纱。教师说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同样,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说题,是短期内提高期成绩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招不只是对“差生”有益,几乎对所有的学生都有益。“差生”的考试成绩之所以差,大多是不会思考,面对一个题不知从何下手,有时虽然能写两步,但最终还是想偏了,结果得不到分,等考试后,老师一讲,他们大都有顿悟感,“噢!原来是这样!”但大都只停留在这一声感叹上,以为听懂了,就是会了。隔几天考试时,再把这道题拿来让他做,他又是“似曾相识”,却又做不出来,这就是“差生”的“一错再错”现象。“说题”的最大功效是把学生的思维充分展示出来,把缺点也暴露出来,老师可以有的放失地进行当场辅导,辅导这一个,受益的是全班学生。在课堂上说题,一人说题众人听,其他人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或开拓思维。若是连续提问,比一比看谁说的更有条理,看谁说的更简练,还有一种竞赛的气氛。毕竟,这是从学生角度的思维,若是正确的,则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若不正确,可以当场纠正,解决一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时,“差生”可能会用“不会”为理由逃避“说题”,这时老师一定不能让他坐下,否则他永远也无法走出“差生”的怪圈。他说不会,是自卑心理在作怪。其实他是能说出一些的,只不过平时一直被无形的“差生”的阴影笼罩,会的也不自信了。这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就题目回答问题。老师当场引导他把题目最关键的部分回答出来,把一个题目分解成多个小问题,让他一一回答,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做评判(这样对已经会了的同学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裁判,即使会了也会有兴趣听下去的)。这样做可能会多浪费一些课堂时间,但是换来的是“差生”的勇气和走出自卑的喜悦,还是值得的。全国特级教师、教育家魏书生之所以成功,恐怕有一半是得益于此,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说题”这一名词,但他的确是做了类似的工作,在“差生”的转化上做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成绩。

  四.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本”,记下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顿悟”到的“一句话知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知识是必需记在纸上再看一遍才能理解和掌握的,这是减少“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时我想到了考试作弊成功者的窃喜。其实会作弊也是一种能力——姑且称之为“作弊能力”。作弊为正人君子和大多数人所不耻,但推敲一下考试作弊的手法也可以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一些启示:估计考试要考这一点而又不会,抄下来,带入考场,如果有,则抄……。而我们的“差生”呢?他甚至不知道某一知识点是必考的,会不会也不清楚,你问哪里不会?他随口答曰:“都不会!”这是典型的自卑者逃避现实的回答——越自卑越封闭,越封闭越落后,越落后越自卑,这是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这时,老师要耐心地,特别要和蔼可亲地启发学生怎样把不会的记下来,记在“小本本”上。“都不会”也每关系,从现在开始,一点一点地积累。先挑重点的,常用的记。这时,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把“记”定位在“作弊”上,就好比:明天就考这一点,你把它弄清楚了,记下来,以备考试前再复习一下。这里要强调一点:是“记”而不是“抄”。有同学说:“我好多都不会”,于是把课本上的、资料上的相关知识从头抄到尾,抄了很多,其实还不如去复印一份更好!这里所说的“记”,可分为两类4种:

  第一类是在学习或复习课本知识和相关辅导材料时遇到的,包括2种情况:①记下你自己认为重要的和你认为容易忘的知识点。这一点因人而异。同一节内容,因为认知水平不同,需要记的内容就不同。但是大多会符合“英雄所见略同”的规律。在正常情况下,学生的认识与出题人的认识是相同的,即:学生认为重要的(学生的认识往往从老师那里来),就是要考试的。因为考试考的是重点,并且不回避常见题和做过的题。这正是有些人作弊成功的一个原因。作弊是可耻的,我们不屑为之,但是从作弊中我们可以提取出一种“作弊学习法”还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的。作弊者明知不会,却不学,想不劳而获得高分,为考试纪律所不容;“作弊学习法”要求我们找到不会的,记下来,请教别人,把它学会。考试前再看一眼,不是作弊却与作弊有异曲同工之效。②记下顿悟到的知识(大多是“一句话知识”)。有时,我们一直对某一类问题比较模糊,相关的题总是理不清思路。直到有一天看到或听到关于这方面的某一句论述后,感到豁然开朗,不由得脱口而出:“原来是这样啊!”这时,一定要及时将这一句话和相关的问题记下来,这是学习产生质的飞跃的重要时机。就好象作家、音乐家、科学家的灵感一样,当灵感闪现的时候,一定要把它捕捉到,迅速记下来。若不抓紧记下来,则顿悟到的知识会很快与你擦肩而过。白白错过了一次提高学习成绩的大好机会。下一次的这种顿悟,还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再次出现。这就好比玩游戏时,飘来一个“炸弹”,吃下后,火力猛增,才能顺利闯过这一关。若让“炸弹”飘走,可能无论如何这一关也闯不过去。有时老师就某个问题的讲解打了一个比喻,可能就是你闯关的“炸弹”,一定要及时记在“小本本”上。

  第二类是在做题中总结出的知识(大多是做题的经验和教训),包括两种情况:①记下多次做错的题型和相关的知识点。由于先入为主的影响,第一次做错了的题,后来便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虽然不是相同的题,但是题型一样,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也一样。这是最致命的错误。这些题可能分散在好几章里,复习时,一定要把它们挑出来,记在“小本本”上的一个地方。这些题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来考察某个知识点的。把这些题集中起来,就是对这一知识点最全面的复习。如果不记下来,今天碰见一个,不会;明天又碰见一个,不清楚。这样会造成一个假象,即:自己很多题都不会,逐渐地自信心就没有了,学习便开始退步。集中起来一对比,你会发现,错了这么多题,原因却只有一个,“一错再错”现象是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预防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考试前看一下自己曾多次错过的题,相当于考试前有认给你提个醒。但是,如果平时做题和复习时没有把这些题记下来,考试前也就没有什么可提醒的。自己哪些地方容易错,也不知道。这就是“差生”之所以差的最根本原因。学的不明不白,考试稀里糊涂。成绩当然就不理想。当然这时的记,可以采取另外的形式:不抄题,记题目的所在。原来曾经流行过“错题集”,要求把错了的题抄下来。实际上,典型的“错题集”只适合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对于“差生”来说,很难做好。因为需要抄在错题本上的题太多了。这时可以不抄题,只记下题目在哪里,相关的答案在哪里就可以了。如:“课本P38-6”表示:课本38页的第六题自己做错了。②记下经过请教别人才会的题的详细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优秀学生之所以能在各种考试中保持较好的成绩,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把不会的知识真正问清楚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了。这里为什么要强调“真正”两个字呢?因为我们的“差生”也问了,也耐心地听老师讲了,也听懂了。但是仅仅满足于听懂了,没有把听懂了的知识再写出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题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几天后考试时又遇到了这样的题,下笔写的时候,才发现写不完整,重蹈了“一错再错”的覆辙。若是当时问过之后,马上写下来,发现问题继续问,就不会出现后悔莫及的事情了。正所谓“行百步而半九十”。就差一个“写下来”,却道出了“优生”与“差生”的丁点区别,天壤之别!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每一处都在教学中实践过。结果证明,“差生”之所以差,“优生”之所以优,关键是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的差和优。“差生”要转化为“优生”,关键是要转变学习习惯,掌握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无定法,却也不可无法,“差生”是“当局者迷”,作为“旁观者清”的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差生”尽快冲破迷雾,清清楚楚学习,明明白白考试,昂起头来做一个优秀学生。这大概也是老师最快慰的事情。





欢迎光临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lsp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