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节目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安徽省天长市张铺小学 苏宝银 赵娟
曾几何时,家长把电视当成影响孩子学习的一大“公害”,尽管现在家长放宽了界限,但也心存芥蒂,生怕不良文化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这是可以理解的。笔者认为,电视节目是个大型知识资源平台,它把世界变小了,把人与知识的距离拉近了,接触频率增多了。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去观看电视节目,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在教学中,将电视节目和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五彩缤纷的电视节目,多样化的课内外阅读材料
阅读教学中,教师常抱怨现在学生知识欠丰富,试想一下,这也怪不得学生,毕竟时代不同了,特别是历史知识方面,学生知之甚少,笔者曾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简介了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原以为课文中的难点能够迎刃而解,可理解“四周黑洞洞的,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含义时,竟有部分学生把那时的社会理解为“黑社会”,全班哗然。试问为何,竟无人能辩,再问回答的学生,他答到:“那时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遭遇抢劫、绑架等犯罪活动,那时不是黑社会干的,是谁干的?”我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解,他的回答倒是提醒我,原来他经常看一些清末以来一些旧社会的片子。尽管收看电视节目给学生带来了误导,但我认为电视节目中确实有很多丰富生动的材料,动画片中惊险奇遇的情节,形象化的角色设计,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新闻节目中的国内外大事,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熏陶了孩子爱国情感;《人与自然》栏目中对自然界奇禽异兽的生活习性的生动地解说;《科技博览》的科技知识介绍,形象直观的讲解,都是孩子们值得去欣赏的节目。收看它们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一句话,让他们去发现节目的趣味,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以综合利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有利于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与文本的对话,有利于教师挖掘文本的深层意义。
二、五彩缤纷的电视节目,新型的课程教学资源。
教学中,教师把课文学习与一些电视节目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结合课文指导训练学生看电视当成家庭作业,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一些录制的电视节目,通过视觉画面的刺激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通过对情节的理解,对细节的感悟,对景色的赏析,对时事的评点等形式,有效地与文本结合起来,“观”中促读、读中促悟、悟中促写,更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因为电视作为媒体,它把文字转化成生动的图象,语言形象生动,对孩子来说最具吸引力。在教学《丰碑》一文后,推荐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中《永远的丰碑》栏目,引导学生认识众多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烈士的生平事迹,及遗作,并加以积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升华了情感。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播放电视剧《长征》第17集,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教学《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三国小故事时,播放充满千古豪迈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流水》,把学生引入情景,结束时,引导学生了解歌词即《三国演义》卷首词《西江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并加以背诵,了解到《三国演义》的思想精华。所以说,电视节目,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加以收集,进行必要的剪辑,甚至整合,就会成为教学中新颖的课程教学资源。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结束时,有这样一个片段:播放“神舟号”升天和杨利伟顺利返回地面的画面。
师:看了这些场景你想说些什么?
生:杨利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师:你为什么骄傲?
生:这标志着我国日益强大,外国人再也不敢对我们中国虎视眈眈了。更何况我们也是中国人。
师:那圆明园作为万圆之园,为什么却被毁了?
生:那时我国政府无能,任人宰割。
师:这两件事之间有联系吗?
生:一个国家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命运,落后就要挨打。
可见,是场景点燃了他们的民族之情,教师通过对比,有效地引导学生联系文本,促进了对文本理解,悟出了文本的社会意义。需要注意的是电视资源的利用要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电视资源的认识度,即学生对电视节目资源的已知情况和经过认识能达到的程度。(2)、节目资源的容量和在教学过程中正在教学过程中的安排,要恰到好处。(3)、学生是否会对节目资源产生一些未知的疑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地把握好使用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否则,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等现象。
三、五彩缤纷的电视节目,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众多节目中,主持人的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永元的严肃而幽默,倪萍的煽情,王小丫的激励机制,撒贝宁的博学,李永的率直等主持人的风格,都是现代教师所必备的素质。节目中的主持方式也给我们的教学设计带来了许多启示。如《科技博览》中的演示讲解式,《新闻调查》、《焦点访谈》中的访谈式,《成长不烦恼》中的对话式,《时空连线》中的遥控式,《法庭内外》中的辩论式,都是现代课堂教学所必备的教学方式。此外,一些节目的策划也让人回味无穷。以《焦点访谈》为例,它抓住社会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详实生动地报导,结尾留给观众深深的思考,或留下悬念,或给人以争论。在教学中对节目的策划意图加以灵活运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跳水》一文时,为了挖掘课文的深层意义,我采用了新闻类的访谈式,首先指导学生把这篇文章改写成一则短小的新闻进行“报导”。教师扮演记者访问了船长,片段如下:
师:这件事见诸报端后,留给了人们深深地思考,各位观众,我们现在来到“父子”号轮船上,来进行一些侧面了解。你好尊敬的船长先生。
船长:你好
师:儿子是您的吧?(众生笑),(师故作犹豫)那,那您在孩子身处险境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开枪打他?
船长:我的目的是让他跳水,与其让他掉到甲板上摔得粉身碎骨,不如让他跳水,就多了一份生还的希望。
师:真让人佩服,通过这件事,您不想对观众们说些什么吗?
船长:我希望大家遇到危险或突发事件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处理要及时、果断。
(众生鼓掌)
师:谢谢(双方握手)
接着放手让学生选派小记者,引导学生设计采访的问题,并经过集体筛选、策划,让小记者分别采访猴子、孩子、水手。附采访水手的片段。
小记者:大家好。
小记者:那天你们为什么紧张?
水手甲:这件事我们负有一定的责任。
小记者:(停顿了一会)为什么这么说?
水手甲:因为是我们开始逗猴子的,它放肆起来,才敢大胆地去引孩子,使他慢慢身处险境的。
水手乙:那天孩子落水后,虽然只有三十秒钟,但对孩子来说每一秒都决定着他的生死,所以我紧张。
水手丙:我怕船长会开除我们,因为这件事是我们引起的。(众大笑)
小记者:通过这次教训,你们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水手甲:我希望大家遇到危险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千万别象我们那么慌张,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水手乙:我希望大家别象我们开玩笑开过了火。
水手丙:做什么事一定要考虑到后果,凡事三思而后行。
通过访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标倡导“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指导。” 在这个片段中都得以体现,巧妙的运用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落实“节目模式”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教条地模仿,应吸其精华。(2)此类设计学生课堂兴致较高,思维敏捷,不能忽视情趣与课堂常规的关系。(3)不能只注重访谈对象,应鼓励全员参与。
四、五彩缤纷的电视节目,学生创新的源泉。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也会发现原来电视节目也是汲取知识的渠道。由自发变自觉地选择一些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较强的节目去收看,积累了丰富的学习材料。此外,学生也会对表演和主持产生浓厚的兴趣。心理学知识认为,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孩子由看情节剧中了解到演员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语言、动作神态等各方面的表现,无形中学会了表演,学会了评点。在表演课本剧《晏子使楚》时学生对场景的安排,人物形象的设计,考虑得非常细致,对演员的要求更是严格,演不好,读“剧本”再演,效果良好。这些,无不是电视节目对孩子产生了魅力的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情节性较强的文章,通过编排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达到创造性地去体验、领会教材的目的,是切实可行的捷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应多看电视去发现节目中的教学价值,通过思考创造性地利用节目资源,使之成为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电视媒体去收集材料,运用材料,未来的阅读教学课堂将会闪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