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2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数学课后随笔二年级上册《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20:0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教完了5的乘法口诀后,我让学生用差不多5分钟的时间来记忆口诀,又通过全班背、指名背、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还穿插了一个游戏,本以为学生会对5句口诀掌握得很好了。可是在练习时,我出示一张课程表,让学生算一算一星期有几节课,一部分学生不会解决。天天都要面对功课表的,为什么学生不会做呢?我很惊讶。后来在评课时,他们说这道题目太难了,因为隐藏着好几个条件。一是每天有几节课,二是一星期有几天,就单单一张功课表,让学生从中自选条件,有些学生当然就无所适从了。

    由此,我想:怎么引导学生将乘法口诀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呢?是不是可以在尝试编口诀,交流整理5的时乘法口诀,应该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编?不应该让学生只是抽象地想到“几个5是几”应该巧妙地加以引导,启发学生从各方面思考,比如“一只手有5个手指”所以一五得五。“2张5元是10元”所以二五一十。让学生从具体直观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不但有利于学生快速地记忆口诀,而且对学生理解乘法问题,解决乘法问题很有帮助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20:02:50 | 只看该作者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5的乘法口诀》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备课前,习惯性地翻开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去揣摩编者的意图及蕴藏在其中的新的教学理念。可是看后不免有些失望起来:这与原来的教材有什么不同呢?只不过把主题图由原来的一串5个红辣椒换成了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一条船上坐着5个小朋友罢了,其它的依然还是要填5个5个加的得数表,然后引导学生编5的乘法口诀。也许专家们在编写教材时,考虑到了多数学生(城市)的生活经验,而忽略了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与基础,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就是教材的局限性。

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好呢?脑中浮现出几种方案,潜意识中总觉得不是很理想。中午,去班上帮学生订正作业,看见大部分学生都在信手涂鸦。看着学生那一双双灵巧的小手飞快地调换的不同颜色的水彩笔,娴熟的在画纸上涂抹,不由的豁然开朗:哈!有了,就创设一个画手的情境吧!一是因为画画是小朋友们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二是因为一只手正好是5个手指头,用来学5的乘法口诀再好不过了,而且“手”是学生再也熟悉不过的事物,正因为太熟悉了,往往就被忽略了。创设这样的情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还可以把数学课与美术课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学科综合,正符合新的教学理念。于是就有了新课伊始的唱《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接着画手;然后依据手来编5的乘法口诀、记乘法口诀;课中休息:读儿歌《人有两个宝》以及作业设计:用5根小棒搭五角星和写“正”字比赛等等,每个环节既是独立的又处处与“手”有联系。这可谓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之一,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联系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景,正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在教学中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慧。那么,怎样的教学情境是生动、有效的呢?

《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由此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应选取儿童身边的、感兴趣的、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事例、场景,以此来诱发儿童学习新知的内在动因,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之中。显然,上例中的主题图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遥远了,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于是在有意无意中产生了“画手”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肯定没有预料到数学课上老师会带他们唱歌,让他们画手,依据“手”编口诀,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感觉到:原来数学离我们这么近,原来学数学是这么的有趣,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8 03:2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