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13 11:12:36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一枚金币(小学语文四年级)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的含义一目了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但是,让四年级的孩子来读这个故事,他们未必能真正体会得到钱的来之不易,在现在的社会环境或是家庭
教育观念的背景下,学生很难体会老人的愤怒,以及儿子在挣到一枚金币后的珍惜。学生没到这个年龄,没有生活压力没有这种经历,因而也体会不到这种情
感,也就比较难理解或是深入人心。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述的子承父业,要懂得珍惜财富的故事,它揭示
出一个道理:哪怕是一枚金币,只要是亲手挣来的,也是宝贵的。课文以“儿子的感受”为线索,并从这一视角透视了金钱的价值。通过这个故事,能够培养学
生从小认识金钱,懂得争取对待金钱的好品质。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课文中,引导学生体验文章中的感情,对文章所描
写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然后便自然能体会到文章中孕育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有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故事的内容及寓意。
3.通过阅读,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懂得金钱所包含的劳动价值,不做金钱的奴隶。争做做一个诚实、爱劳动的孩子。
教学重点:
1.巩固认读10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有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的内容及寓意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自主阅读、组间阅读、角色阅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理解故事的内容;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升华出文
中孕育的内涵;采用生生之间交流感受,使学生理解这一好品质的可贵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词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教师提问:“你们的零花钱都是怎么得来的?”“你们爸爸妈妈的钱又是怎么得来的?”“那么当你有了钱了,你高兴么?你要是没了零花
钱,你会不高兴么?”然后导出本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文中老人的儿子,开始是如何得到钱的,后来又是如何得到钱的,前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 阅读课文
1.课件出示课文前3段,让同学阅读。
2.请学生谈谈,生生之间交流:你要是这位老人,你生不生气?为什么?你会怎么做?
3.课件出示到24自然段,继续阅读。
4.请学生猜一猜,这时候老人的儿子心理怎么想的?他会怎么做?
5.读完课文。
三、学习生字、词
1.自主阅读,刚才同学读错的或是不认识不清楚的字,用字典扫除生字障碍。
2.分角色再次阅读,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纠正并强调字音的准确性。学生阅读过程中,老师把生字注意写到黑板上。
3.每个小组找出你们认为比较难理解或是以前没学过的词语2-4个,通过查词典自学后,介绍给大家。
4.小组汇报,组间交流。老师正确书写词语。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生字词,巩固认读。
2.自主阅读
3.再次阅读,先读3自然段,思考并回答问题:老人的儿子是什么样子?他的父亲是什么样子?(目的让学生抓住文中正面和侧面形容老人和儿子的词语,进行
对比,突出儿子的品质——花钱如流水、懒惰、懒鬼)
4.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在文中快速找出妈妈说的三段话,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她为什么这么做?
5.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6.老师继续提问:为什么第二次母亲不让儿子真的去干活挣钱?(目的让学生理解母亲爱子心切,而且母亲和儿子开始都没有理解老人的用心,从而突出并激
发学生思考老人这么做的真正目的)
7.小组讨论,从文中找出,父亲在三次接到儿子的金币时的反应。回答问题:“为什么第二次、第三次的反应和第一次一样?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理解的老
人的行为的?
8.小组讨论,组间交流
9.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儿子面对父亲的行为,相应的三次反应是什么。(抓住前两次的“笑”)然后提问:“儿子为什么两次都笑了?”(让学生意识到他在
父亲面前,内心感到不好意思)
重点放在第三次“受不了”时人物的心情上。让学生阅读倒数3、4自然段,找同学模仿当时儿子说话的口气,体会当时的心情。老师可以在一旁作阅读指导,
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10.课件出示一表格,表示三场对话中,父亲、母亲和儿子的态度,用文中或自己的词语概括出来。学生思考,一起填表。
11.教师总结:文中对话极多,父亲、母亲与儿子的三场对话,环境不一样,人物的情绪也不一样,只有理解了人物的心理与感情,才能读出这种变化。通过
分析课文,同学们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现在让我们再分角色读一遍,看看是否能比之前几次读的更有味道,更能表达人物情感。
12.分角色阅读
三、总结
老师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学到了些什么?或是读完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爸爸 一扔 二扔 三扔
一枚金币
儿子 笑 笑 抓
一、 培养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自读基础上提出问题,在读文自行解答问题,通过交流,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另外,教材对四年级的学生自学水平通过“金钥
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本课质疑环节中,我做了引导,使学生不光会提出自己的问题且能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
二、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
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我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这个儿子,你这时笑什么?说说你心理是怎么想的。”体会儿子
“受不了”时的心情,很好的理解人物心情。
三、 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
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好的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做压岁钱使用情况
调查,则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又深化了对所学的认识,指导了学生的行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