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98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0:0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会写1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知道水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平常你们喜欢看看魔术表演吗?今天咱们的课堂上就藏着一位小魔术师,它刚才悄悄地告诉了我,只有认真学习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想学习吗?咱们就一起来学习30课,认真看老师写课题。

2.指名读课题(疑问口气)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我”究竟是什么?

2.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中看出了“我”是水。师:原来藏在课堂上的小魔术师就是水呀!

3.课件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4.去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5.认读词语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出示名子“我会变”,读了这句话,你想知道什么?

(2)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我先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的?

◆变成云

1.指名读

2.在平常的生活中你都见过怎样的云呢?(理解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3.请大家一起来看看我们漂亮的衣服吧!(出示课件)喜欢吗?教师配乐读

4.带着喜爱的感情咱们一起来读

◆变成雨、雪、雹子

1.师:水会变,变成气,升到空中又变成——(云),它还会变吗?变成什么?

2.课件出示连线(同桌互相讨论)

雨             打

雪             落

雹子           飘

3.理解打、落、飘,并指导朗读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通过你们的朗读,老师知道了原来雨、雪、雹子都是水变的,多有趣呀!现在同学们都很累了吧,请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理解“安静”,并指导朗读。

2、除了在池子里睡觉,咱们还可以去哪呢?你为什么想去那呢?

3、指导读出小溪的悠闲,江河的你追我赶、海洋的热闹。

4、指名读­——小组读——引导背诵

(4)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师:小水珠们有着多样的变化和丰富多彩的生活,那它们的性格又是怎样的呢?默读第4自然段。

2.理解温和、暴躁

3.温和的时候做什么?暴躁的时候做什么?

4.课件播放(浇灌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田地)

5.男女合作读

6.齐读第4自然段。

7.师小结:课文学到这,我们知道了水不仅会变,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做事,勤劳智慧的人们也想出了各种办法来治理水,让我们很好的利用水,保护水。让我们一起和水交上好朋友吧!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冲、池、浮、黑”四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喜好指导写一个字。

(五)总结

生活中你看到水也在变呀?回家后可以背诵你喜欢的部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0:03:2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内容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课文。学生喜欢学习这样的课文,因为课文里的知识是他们感兴趣的、想了解的,这也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如何抓住这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我采取了一些教学手段以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魔术激趣,整体感知

根据课文特点第一人称描写手法和抓住“水”是会变化的一个过程。为了突出这个“变”,在导入时,我特意说给大家介绍一个魔术师,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这个小魔术师是谁?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感知课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从而,让学生明白小魔术师就是“水”。

二、紧扣主线,朗读感悟

学习课件时,首先抓住中心句“我会变”。根据水的形态变化,我们从变“云”,让学生理解云的变化过程,读出自己喜欢的语气,老师参与到我会变“云”,激发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变化,重点抓字词“落”“打”“飘”,通过比较,学生知道了在读“雹子”“打下来”要重点;读“雪”“飘下来”要轻点,慢慢的;读“雨”“落下来”不慢不快。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益

投映画面,突出重点。引导学生看课件“云”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时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红袍”是出现朝霞和晚霞时的景象。这样,学生很直观的明白了云的不同形态,从而使学生知道它们分别指的是“白云”、“乌云”和“朝霞与晚霞”。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想,给学生营造发挥自主性、能动性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难免留下遗憾。整堂课设计的内容较多,时间的把握也不够充分,此外,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不敢放手勇于让学生尝试,没有给学生太多思考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0:03:37 | 只看该作者
课后评议:

万小华:忻玫老师执教的《我是什么》文章脉络清晰,用第一人称写法写的。学生读了以后倍感亲切。教学中教师采取了多种形式读,有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互读,小组合作读、默读等形式,把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这堂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通过区别“灾——灭”用会意方法让学生来理解掌握它。通过找反义词:温和——暴躁,在语境中理解它们的意思,本堂课字、词、句训练都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通过学生理解“打、落、飘”三个动词,来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再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它们下落时的轻重快慢,学生的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思维再次被激活。不足之处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过于关注自己,留给学生读文本的时间太少。

邹丹:忻玫教师个人素质还是挺不错的,声音柔美,很有亲和力。这堂课的导入比较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生字时,教师能够及时区别灾、灭,引导学生区分字形,理解字义。但是整堂课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比较少。

陈莉:今天听了忻玫老师的这一节课,能感受到忻老师的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整堂课的教学目的非常明确。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课文1、2自然段时,通过让学生抓住课文的第一句话“我会变”进行质疑,为学生理解文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能抓住课文中重点句子进行品读,引领学生理解文本,品味语言,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教学理念。

这堂课我有几点小小的意见:1、引导学生区分“灾”和“灭”不能光从字形上去理解,如果能组个词语就会更好,能加深对字义的理解。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没有到位,关键是学生与文本交流的时间太少。

张琳:刚刚教师说到“灾”和“灭”的识字教学我也想说说,在区分这两个字时可以让学生先说说,然后老师再用会意方法教给学生,整堂课教师指导朗读的方法比较好,形式比较多。

邹美玲:忻玫教师这堂课线条比较清晰,导入比较吸引人,教师的一些语言运用得比较好,如:云的衣服漂亮吗?谁愿意读一读?假如你是小水珠,你最想去哪里?针对这堂课我有一点小建议:大屏幕出示雨、雪、雹子和打、落、飘,让学生连线,我认为老师可让学生读课文再连线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曾爱华(区教科所):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深感桃花小学的教研氛围越来越浓厚了,老师能结合“课堂情境”,敞开心扉谈自己听课的真实感受,把“课例教研”作为一次提升自己教学素养的契机,作为教师之间的心灵对话。这正是“校本教研”所追求的价值取向。

忻玫老师的课,我听过几次,总体感受如大家所言,教师个人素质较高,表现在:课堂教学语言清晰,教态比较自然,教学层次清楚,评价语言有针对性。比如,学生读课题,教师的评价语言是“你把隐藏的小问号也读出来了,真好!”纵观整堂教学,个人认为有以下几处亮点:

1.能引导学生抓重点句质疑问难,引发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的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设置疑问,是唤起阅读期待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巧妙地抓住课文开头“我会变”这句话,引导学生质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有了疑问,学生便兴趣盎然地围绕“我会变成什么?怎样变的?”读书、思考。

2.教师有较强的深入文本语言、发展语言的意识,能寻找语言发展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比如,教学中,教师设计“连线题”,让学生在连一连、读一读中感受到“落、打、飘”的准确使用。当然,这个练习题什么时候“切入”较好,值得商榷。个人以为,它属于巩固性练习,应该在学生感受、理解了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借助练习题,感悟用词的准确,并帮助学生积累、内化课文语言。建议,练习题尽量用书中的语言,比如, 将“雨-落、雹子-打、雪-飘”变成“小水珠——落下来”、“小硬球——打下来”、“小花朵——飘下来”。

3.整堂课教学条理清晰,能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规律,且整体感知性问题设计既符合文本语言特色,又切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如,全文整体感知性问题:“我”是什么?说说从哪里知道的。学习1、2自然段时,紧扣关键句“我会变”引导学生质疑——我会变什么,怎样变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下面谈几点思考,供教学研究时参考:

1.指导感情朗读要体现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教师能从整体入手,试图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有较强的指导学生“读中感悟”的意识,读的时间、次数、形式都较多,也有一定的效果,比如,如有的学生将“飘”读得轻而长,将“打”读得重而急促。但读的过程体现不够。比如,初读,没有体现读得正确、通顺的要求;精读,还能采用一些策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然而细读,感情朗读层面上,没能很好地落实积累、内化语言的目标。且学生朗读的感情、语调、语气应尽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中感悟出来,而不是教师用问题问出来。比如,“天上的云彩漂亮吗?读出自己的喜爱。”这样的朗读指导,是教师“给”学生的情感,而不是学生自己直接对话文本,领悟出来的情感。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读,在学生反馈思维过程的时候,认真倾听,适时点拨。

2.课件的使用是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教学中,忻老师利用课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效果,也起到了一定的改变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但课件的色彩对比、使用目的、运用效果等方面都值得深入思考。如,教学中,出示生字时,背景是刺眼的蓝色,生字是红色,太扎眼。一般来说,制作课件要体现:主体凸现,背景隐淡,不刺眼,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3.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比较精心,但教学中太关注自己的教学问题与教学程序,不太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与需要。教师在语言上与学生交流比较自然、流畅,但无声的语言——体态、眼神交流不够。教学中,学生发言时,教师有时眼神较“飘”,不能很好地与学生沟通。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捕捉教学信息,发现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调整教学进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6 09: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