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1-10-3 09:04:22
|
只看该作者
“黄金周”还是“黄金粥”?
文/0062698刘虎彪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即将落下帷幕。一路走来的人们,从中又能收获些什么?“黄金周”的黄金含量到底是多少呢?
7天、168个小时、10080分钟,以往只休息1-3天的节庆日,因为“黄金周”的到来而变得假期更长了,处处人流如潮,今年的“十一黄金周”也是如此。每年的“黄金周”,国人都要进行一次临时性、全国范围内的大流动——它改变了人们曾经的消费习惯,也改变了人们一度固守的生活方式。这种改变无论建立在商家主导的基础上,还是因为人们强烈的消费需要,抑或商家与消费者两者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谁是主因谁是诱因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给消费者带来了狂欢,为商家创造了巨大商机。
1999年,我国政府将春节、“五一”、“十一”3个中国民众最重要节庆日休息时间延长为7天,“假日经济”、“旅游经济”随之活跃起来,7天1星期的“黄金周”的概念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人们利用“黄金周”集中出行,或外出购物,或走亲访友,或为自己充电,而这一系列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拉动了消费,带来了“假日经济”的繁荣。然而,世界万物都是两面的,“黄金周”越火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会越来越明显,不满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大:有人抱怨城里大街小巷人满为患,公共汽车上人挤人,打的一路塞车,公路拥堵不堪,以致有人调侃“黄金周”为“黄金粥”。
的确如此!当人们走上大街,浩浩荡荡的人流一望无际;当人们走进动物园时,您会发现园中最多的动物就是人。假期里,交通运力紧张,物价疯涨,既定秩序也被打乱,突然爆发的人流放大了原本就有的一切细小缺陷:交通,住宿,环境,餐饮,娱乐,公共设施。人们在每次长假过后,少不了有许多抱怨。
由于长假期间过度“狂欢”,不少呆在家里的人因为迎来送往,吃坏了肚子,跑进了医院;外出旅游者则由于体力透支而患上了“长假综合症”,具体表现为视觉疲劳,假日消化不良,上班恐惧症和旅游后遗症。因此,“黄金周”结束前后,医院里的病人数量比平常要多了许多。
当我们站在“十一黄金周”尾声的门槛上静静思忖时,我们会总结出许多耐人寻味的东西。我们也会揣摩出诸如老蚌衔珠,化蛹为蝶,细流成河的的规则。
这个“黄金周”就要过去了,下一个“黄金周”又将如何呢?
阳光与商机
文/0062698刘虎彪
何谓商机?商机是指能够获得利润的商业机会。
生活中,商机无处不在。短缺,是经济举行牟利的第一动因。空气不短缺,可在高原或密封空间里,空气便是一种商机;远水解不了近渴,在需求表现为时间短缺时,时间又是一种商机;水往低处流,货往高价卖,在需求上的满足上能够用更低成本满足时,低价替代物的出现就是一种商机。
当我们早上睁开惺忪的双眼时,阳光便是我们全新一天的开始;当我们全身心放松地躺在海边沙滩上,静静地沐浴在太阳下,阳光便是一种幸福;而当我们徜徉于商业步行街头时,阳光又是何物呢?是一种酷热难耐,还就是一种原本普通而能被人视觉观察到的光线呢?其实,此时此地,只要你细心发觉,阳光便充当了关键先生,决定了商机。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南昌市异常聒噪。“千江有水千里日,万里无云万里天”,胜利路的步行街头,艳阳高照,人潮涌动.正所谓:商机无限,人流是生意兴隆的保证。而此时,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背着阳光的地方人数要远远多于阳光直射处。但现在,你或许会理直气壮,毫不犹豫地解释道:这本来就是人的一种本能反应,天气热,人当然要在阴凉处行走了。其实,这还没说到本质上来。当我们在仔细观察时,背着阳光的商家里的消费者要远多于阳光暴晒商家里的。也就是说,阳光处商家的生意远胜过炎热处的商家.
记者从靠近南昌市叠山路口的步行街这一端一直走到靠近中山路的那一头,不管是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的时装店,还是拥有美味佳肴,香气喷喷的餐饮店,抑或品种齐全,物价超低的体育用品专卖店.背着阳光,阴凉处商家的生意绝对好过对面的同类商家.纵使阳光直射,被暴晒的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千般招法来千呼万唤路过的消费者,最终也是收效甚微,乃至无济于事。当记者走进阳光直射处的一家服装专卖店时,头顶立刻感到一阵炎热,问及到该店老板为何生意不及对面时,老板一脸无奈地告诉我们:消费者顶着太阳,当然没有心思挑选商品了。
现代商业社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类产品越来越多,而市场竞争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有很多。对于一种产品来说,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可以成为决定其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商家的一种先进管理理念和模式也可以成为其在市场中拥有高占有额的一种力量,一种真挚的商业诚信同样可以决定其的未来命运。可有时事物就带有一种戏剧化的偶然性,阳光也可以在商机这块画板中涂上几笔。
在记者即将离开步行街时,无意中听到一对正撑着阳伞小恋人的对话——
男:“我们去那家店吧,听说那里面的商品质量很好,价格也挺划算的。”
女:“这么大太阳,你想热死我啊!走,还是到对面看一下吧!”
苦了文化累了钱
——2007江西首届中华古代“性”展冷清开场
文/0062712郭盛锋 0062698刘虎彪 0062699宋小丽
10月1日上午9时许,一场号称“五千年来第一展”的2007江西首届中华古代性文化文物展在南昌首度亮相。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尽管此前承办单位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参观免费,前来参观者还可以领到一份小礼品,然而,现场观展者依然寥寥无几,并没有出现此前预期的火爆场景。
2007江西首届中华古代性文化文物展由中国性学会、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主办、南昌博爱泌尿专科医院等3家单位承办,展期为半个月,今天是开展得第一天。据承办方介绍,本次展览旨在讲述中华5000年文明历史,揭开性文化的神秘面纱,展品以性器物实物(如束缚古代妇女的“小鞋”)、图片、文字、讲解、影视等形式展出。展览期间,承办方还会组织性文化文艺表演、性健康知识有奖问答、性文化论坛等一系列活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馆很像高校学生寝室,布展面积不大,陈列的展品从屋内延伸至楼道,但人们走在楼道里并不感觉到拥挤。前来参观的市民不多,又以中老年人为主,馆内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虽说性文化论坛也与展览同时开始,但在这里听讲座的几个年轻人,但都已呼呼大睡了起来——看起来他们并不是来听讲座的,而是承办单位派过来凑人数、造气氛的。
一位来参观的老人家解释道:“我们来在这里参观主要是图个清净,外面太喧嚣了,我们不喜欢那种环境,现在人们的思想也开放了,看看这些展览也没什么。我们一般购物上街会避开这段时间的,因为人实在太多了!”
在展厅中记者还看见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家长进来看展览,小孩子(大概10来岁的样子)出于好奇也跟着大人进来,家长则喝令小孩不准进去展厅内部观看,甚至摆在楼道里的一些展品家长也会捂住孩子的眼睛,由于怕影响孩子,没几分钟家长带着孩子就出去了。也许在家长的心中这就是所谓的“色情文化”,这就是所谓的“儿童不宜”。
“性”对大学生仍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由于青春的那份羞涩,就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形成对“性”文化的一种偏见。展览开始前,江西省城某高校新闻学系的一位老师到领了10张门票,希望他的学生利用假期关注一下这个展览,尝试着进行一些采访,最低限度也可以接受一些性知识教育。孰料班上绝大部分同学对此展览反映冷淡,尤其是男生,开始没有一人愿意领票——多数同学可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大学生难道就不需要接受这种教育吗?为什么有学生会去浏览网站上的一些“色情”的信息和看色情小说呢?正是由于他们缺少“性”知识的教育,没有树立一种积极健康的“性”观念,对性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当在展览的配套活动性文化论坛结束后,一位老汉对授课的史教授说:“谢谢你啊,你给我们扫了盲啊!”的确,我们是该扫扫盲了……
“十一”黄金周对忙碌了大半年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个休闲的好假期,不少人都想借这个难得的节假日好好的休息一把,好好的玩一下,而大多数人选择的方式是购物、旅游,因此每年一到国庆,一些商业街、旅游景点就会出现“爆满”的景象,这时提得最多的一个词当然就会是“经济”了。
而当记者走出展馆,来到离展馆不远的胜利路步行街的时候,这里的气氛跟展馆里的气氛就截然不同。一条这么宽的步行街道那是人挤人,一些商场为庆开业或者搞促销而搭了个舞台在搞活动,台上表演得并不怎么精彩,但周围围满了观看人群,好不时传来一阵喝彩“好……”。怎么多人使原本拥挤的街道堵得更加的厉害。街道两边的商场的生意也是十分的红火,什么“全场5折”、“全场49元”等海报充斥着人的眼球,大多数的商场里都挤满了顾客,而且顾客们也毫不吝啬,进去总得提几大袋出来,痛快地消费一把。
可是人们经常会因此而忘记了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忽略了对文化的重视就会造成性文化文物展门可罗雀,承办单位花了大把的钱请专家、教授,弄展品,可是市民反应并不积极。因此,“十一”期间我们切莫“苦了文化累了钱”,只有两方面的比例都协调了,才是和谐的“十一”。
|
|